葛瑞紅
摘 要:中國學生掌握英語語言知識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探究英語國家文化與中國文化間的締結聯(lián)系,最終實現(xiàn)各國文化的良好交融和共同發(fā)展。為此,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十分注重學生跨文化意識與交際技能的培養(yǎng)。本文從解析跨文化意識的定義出發(fā),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開展方式進行探究,以期為跨文化交流意識的培養(yǎng)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大學英語 跨文化交際意識 培養(yǎng) 方法
一、前言
作為文化交際的關鍵載體,英語學科是我國大學課程設置中的重點組成部分?!翱缥幕庾R”和“跨文化交際”是英語實踐教學中的重要概念,教師在向?qū)W生授課時,要充分重視學生交流意識的形成情況,采取適宜方法啟迪大學生的主動交流意識,同時積極調(diào)整英語課程的整體構架,使外語教學真正成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促進中西文化的完好交融。
二、“跨文化交際”概述
(一)定義解析
從寬泛層面講,“跨文化交際”囊括了多種不同文化間的跨越式交流,這種交際不僅涉及民族內(nèi)部和外來文化間的實際交流,還涉及不同語種體系間的相互交流??傮w而言,跨文化交際包含了多種交流要素,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文化概念,集中體現(xiàn)出各民族面對“異質(zhì)文化”時的欣賞、兼容態(tài)度[1]??缥幕涣骷寄芸煞肿魉拇箢悇e:一是語言能力,即語言知識及其運用技能;二是社交能力,即按照具體情境轉(zhuǎn)變語言交流策略的技能;三是語篇能力,即搜集、組織語言素材的技能;四是策略能力,即使用各種手段消除交際障礙,同時順利進行交際的能力。此外,判定跨文化交際是否成功的要素標準是:有效、適度。“有效”指人經(jīng)過了奮斗、努力后獲得相應的成果回報,在語言交際中體現(xiàn)為交流順暢、完成交際任務?!斑m度”指展開交流的雙方都遵循一定語言原則,彼此維護對方的權益不受到侵犯[2]。在大學英語的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把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與交流技能”作為重點目標,以拓展大學生的文化交流視野,促進其全面化、綜合化成長和發(fā)展。
(二)培養(yǎng)原則分析
1.相關原則
跨文化的語言交際技能培養(yǎng)涉及多方面知識,每一類交際知識的學習及掌握都會對與其相關的知識內(nèi)容形成影響??鐕缃浑H方面的語言意識培養(yǎng),是一個情境、文化、語言等交際因素相互交織聯(lián)系的引導過程。為此,教師在看待學生培養(yǎng)問題時,應運用聯(lián)系性眼光展開交際意識培養(yǎng)研究,以對學生技能學習形成良性影響。
2.適度原則
教師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技能實施培養(yǎng)時,需要堅持適度、適量原則。即學生接受現(xiàn)有交際知識、語言技能的同時,應符合自身學習基礎、語言認識能力,教師不可一味灌輸新的語言交流內(nèi)容,以免學生難以快速、有效地理解相關知識。這種原則對語言訓練的總體進度、廣度及深度有相應要求。
3.綜合原則
跨文化的語言交流涉及多方面、多學科相關內(nèi)容,對學生綜合技能、整體素養(yǎng)等方面提出的要求較高。教師在教學實踐當中,應當集中整合各類相關知識, 并運用適宜方式展開綜合性課堂訓練,以提升專業(yè)學生對綜合知識的總體整合技能。
4.實踐原則
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實踐教學中,任課教師需堅持教學內(nèi)容的適用性、實踐性,即讓學生在掌握了相應內(nèi)容后,能夠?qū)⑵溥\用于實踐交際當中,而非僅僅停留于書本學習的層面之上。此外,實踐教學需達到調(diào)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最終目的,讓學生感受到自身在教學課堂上的主體性,并設置動態(tài)性、擬真性的交際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盡快進入教學氛圍。
5.系統(tǒng)原則
語言教學是一個相對連貫、持續(xù)進行的行為過程,教師在掌握了各個學生的總體學習狀況之后,應在此基礎之上擬定系統(tǒng)而科學的高效教學方案,剔除重復、無用的教學內(nèi)容,實現(xiàn)“低耗時、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具體方法
(一)借助多種方法啟迪跨文化交際意識
在向大學生開展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講授教材中的相關知識外,還要采取適宜方式拓展學生的課外交際能力,注意為學生打造英語交流舞臺,盡量營造出接近真實的訓練氛圍,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跨文化的語言交流活動當中。例如,教師可把現(xiàn)代的前沿技術引入內(nèi)容講解中,借助幻燈設備、錄像機、網(wǎng)絡技術等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環(huán)境,制作符合課程主題的幻燈片,并用“聽說法”、“交流法”解說相關的英語知識。值得注意的是,當講解到特定的背景知識點時,教師要將相關的背景知識、文化典故穿插到教學中,使英語課程呈現(xiàn)出立體化、系統(tǒng)化的特點,讓學生更快地掌握所接觸的英語知識,并形成深刻的思維印象,便于日后交際中熟練運用相關知識[3]。
(二)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非語言交流能力
英語教學不僅是語言層面的單項教學,學生想要全面掌握英語交流技能,還要掌握非語言類的交流技能。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運用一定的非語言方法開展教學,以提升全體學生的語言意會能力[4]。例如,在句子“He sat there, his hand over his mouth, his arms and legs crossed”的講解中,教師首先要說明“arms and legs crossed”( 雙手、雙腿交叉)、“his hand over his mouth”(用手將嘴捂?。┻@兩個動作的實際含義,一些學生可能將這樣的動作理解成“沉思”的姿勢,然而,這兩個動作傳遞的真實信息為“我現(xiàn)在不想交談,請離我遠點兒”。又比如,在英語交流中,交談雙方的關系十分和諧時常常對面而立,雙肩為平行狀態(tài);如果雙方的交流不愉快,則可能無意識地做出轉(zhuǎn)身動作, 以避免面對對方。學生在學習相關內(nèi)容時,如果不熟悉這些非語言交際信息,通常難以準確抓住交流內(nèi)容,因此,教師要多引導學生關注這方面的交流內(nèi)容,以提高學生的非語言交流技能。
(三)深入講解英語交流詞匯的內(nèi)涵
英語交流詞匯中常常蘊含著多重含義,如果簡單地按照字面意思進行翻譯,很可能錯誤理解語言交流的真實意思。因此,教師在詞匯教學中要重點講解隱含的文化意蘊,向?qū)W生細致講解英語交流中出現(xiàn)的各種英語習語、典故及諺語。由于英語文化內(nèi)涵和漢語有很大差異,一些詞語的褒貶含義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學生理解起來也較困難。加之,英語交流的文化外延與漢語語言也有不同之處,因此,教師要結合特定場景、特定語境展開詞匯講解[5]。例如,“ambitious”在英語中取褒義, 翻譯作 “有雄心、有抱負的” ,而在我國卻將該詞理解成貶義,取其“有野心的”之意。又如,“dog”在英語國家人眼中是人類忠實的朋友, 而在中國卻認為帶有貶義?;诖?,教師向?qū)W生授課時,要注意講解清楚英語詞匯的隱含意義,全面解析跨文化的不同內(nèi)涵,避免學生形成錯誤的交流意識[6]。
(四)引導學生探索英語文化的背景知識
中、英文化在本質(zhì)上存在較大差異,兩者在歷史背景、文化根源、價值觀念等方面都有不同,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中突出體現(xiàn)了外域文化的個性特征。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研究英語文化中蘊含的宗教知識、風俗人情、價值意識等層面的相關內(nèi)容,以系統(tǒng)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語言的自主交際意識,實現(xiàn)有效、適度交際。例如,在運用探究法講解英語知識時,教師提出“西方國家的人們相互見面時,為什么先談論天氣問題?”,學生可運用以往掌握的交際知識分析該問題,之后,教師可總結西方國家的見面問候方式,讓學生自覺形成“見面先向?qū)Ψ皆儐柼鞖馇闆r”的習慣。由以上分析知,跨文化意識與交流技能的培養(yǎng)依賴于背景文化的深入研究,學生只有掌握了跨國家、跨文化的具體背景知識,才可深入了解英語文化,也才能夠培養(yǎng)起良好的跨文化交流意識[7]。
(五)借助先進技術開展語言實踐教學
現(xiàn)代新型技術進入教育領域之后,教師的原有教學觀念有了較大改變,很多教師積極探究教學革新方面的相關問題,使得跨文化的語言交際教學實現(xiàn)了新穎化教學,提升了學生對課堂講解內(nèi)容的探究興趣。例如,教師借助校內(nèi)網(wǎng)上論壇、QQ、微信、個人E-mail等交際工具和班上學生展開英語聊天,如此既可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又可提升其運用英語知識的實踐技能。在網(wǎng)上聊天中,教師遇到剛剛上線的學生,可以用英文問候:“How are you doing?”,學生自然聯(lián)想到之前學過的英語交流常識,回復道:“Im doing fine!”諸如此類的網(wǎng)上交際可讓學生培養(yǎng)起日常使用英語的良好習慣,進而逐步達到培養(yǎng)跨文化交流意識的終極目標。
四、結語
語言交際在英語學習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的語言技能,最終都將投入日常的實際交流當中。大學英語課程的實踐教學,應將關注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上,在增強學生運用英語知識能力的同時,積極提升其思維能力、文化素養(yǎng)和人格魅力,使廣大學子的文化眼界得到進一步拓展,保持對異域文化的探究熱情,形成多元化的文化鑒賞意識,進而增強跨文化交流的實踐技能。
參考文獻
[1] 張奕雯.跨文化商務交際課程教學內(nèi)容與方法探究——評《現(xiàn)代英語教學理論與應用探究》效[J].當代教育科學,2015,17(17):58.
[2] 張志華.跨文化視角下英語文學作品中隱喻翻譯的策略研究——從跨文化的視角切入[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5,31(8):61-62.
[3] 莫穎.信息技術手段在高校“項目式+模塊”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模式中的應用[J]. 海外英語(上),2015,10(4):10-11.
[4] 徐慧娟,曹軍,蔣道華.跨文化英語教學模式下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大學英語教學新思路[J]. 宿州學院學報,2013,28(12):117-120.
[5] 鄭鶴彬,張瓊玉. 基于跨文化視角的英漢互譯歸化異化策略——以《茶藝英語》課程教學為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8(1):116-117.
[6] 陳薇,汪學立.建構主義理論視閾下的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模式構建——南京郵電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課程建設例析[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6):153-156.
[7] 張廣翠.行動研究視角下的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以大學英語教學為例[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0(4):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