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德銀
【摘 ? ?要】文本細讀,顧名思義是更加細致深入的文本閱讀方式,同文本解讀具有一定的區(qū)別,后者是實證的、具體的,前者則是抽象的一種提法。通過文本細讀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符合回歸文本的教學思想,有利于提高課堂質量,本文主要探討通過文本細讀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文本細讀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效果
前言
文本細讀其實是借用語義學中的文本細讀概念,指的是對文本的語言、組織結構、內(nèi)涵、特點、風格等各方面進行準確、深入地理解、感受以及品味,進而從文本中收獲言語解讀意蘊、情緒、經(jīng)驗以及感受等[1]。教師應該積極指導正確的文本細讀方法,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1.認真研究,吃透教材精髓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是教材,語文教材是按照小學生學習能力、學習需求精心編制的,無論是所選的文本內(nèi)容還是編排的順序,均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2]。但是教材是不能完全替代課堂教學的,教材內(nèi)容同課堂教學內(nèi)容也不能劃上等號,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有效進行文本細讀,應先認真地研讀語文教材,吃透教材精髓,在此基礎上二次開發(fā)教材,構建合理的教學內(nèi)容,并且在為學生解讀文本時需注意適度原則。以小學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教材為例,教材以專題的形式組成8個單元組,分別有“走進西部”、“永遠的童年”、“語言藝術家”、“他們讓我們感動”、“中國古典名著之旅”、“走進信息世界”、“作家筆下的人”和“異域風情”,除去第六個單元組,7個單元組共28篇課文,略讀和精讀課文各占一半,每組教材均由四個部分組成,即導語、課例、口語交際與習作、回顧與拓展[3]。比如第二專題組共有5篇課文,分別是兩篇略讀課文《祖父的園子》和《兒童詩兩首》,和3篇精讀課文《古詩詞三首》、《冬陽童年駱駝隊》和《童年的發(fā)現(xiàn)》,這幾篇課文中都這些文本中均描寫了有關童年的人和事,童年趣事正符合小學生所處的年紀,因此在構建教學內(nèi)容時可以從課外中收集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文本素材融入課堂教學中,增強學生會文本閱讀的印象。此外,在為學生解讀文本時,教師應注意避免過多地融入自身的主觀意見,比如“我喜歡”、“我認為”等,應結合教材目標進行適度地解讀,并有意識引導學生自主地思考理解。
2.善于觀察,關注寫作特點
在指導學生細讀文本過程中還應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練就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多關注文本的寫作特點。第一,在細讀文本時應注意把握文本的細節(jié),很多時候看似不起眼之處確是理解全文的關鍵,能夠起到烘托環(huán)境、刻畫人物性格等點睛作用。例如在《白楊》這篇課文中,第五段提到了“衛(wèi)士”這個詞,學生很容易理解這個詞的意思,也意識到這是用來形容白楊的,但是卻不會深入地去分析這個詞,忽略作者為什么要用這個詞來形容白楊,通讀全文就可以發(fā)現(xiàn),文中多次提到“直”這個詞,其實是和衛(wèi)士相對應的,不僅指的是白楊樹的樹干是比直挺立的,更是透過白楊贊揚守衛(wèi)邊疆的戰(zhàn)士以及為了邊疆的繁榮貢獻力量的各行各業(yè)工作者們,他們就像衛(wèi)士一般守衛(wèi)著祖國邊疆的安定與繁榮。第二,善于洞悉文本的組織結構,不僅要關注細節(jié),還要把握全局,兩者相輔相成才能更深刻、準確地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例如在《刷子李》這一篇課文中,全文按照一定的線索鋪開,首先通過曹小三寫的日記證實刷子李粉刷功力的神奇,但是有一天刷子李粉刷結束后褲子上突現(xiàn)一個白點,于是曹小三誤認為刷子李的功力沒那么神奇,最后卻發(fā)現(xiàn)原來白點是一個由于煙造成的小洞。從文本的組織結構去細讀文章更能體現(xiàn)文本一波三折的特點。
3.發(fā)散思維,領悟文本內(nèi)涵
文本內(nèi)涵是一篇課文的核心內(nèi)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根本細讀時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使學生學會從多個不同地角度去分析文本,領悟文本的內(nèi)涵。首先,可以從文本寫作的社會環(huán)境背景去分析。每一篇都有其自身的社會環(huán)境背景,小學語文教材不僅集合和不同的素材,而且文本寫作背景、年代也有所不同,細讀文本時只有透過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才能深刻的體會一詞一句的意義[4]。例如第三專題單元組中的《半截蠟燭》這一篇課文的寫作社會背景是法國某個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一個故事,這樣就跟更理解文中對人物以及環(huán)境的描寫,并領悟到伯諾德夫人及其家人在危急關頭保持鎮(zhèn)靜,并勇敢、機智地同敵人斗爭的愛國精神。其次,還可以從文本寫作的文化背景進行分析,比如古代詩文會受到統(tǒng)治者以及當時文學派系的影響等;最后還可以從作者自身的經(jīng)歷去分析,例如古代很多詩詞都表現(xiàn)了作者想要報效國家卻抑郁不得志的情懷。
4.增強興趣,品味語言風格
語言是整篇文本十分關鍵的要素之一,每一位作家由于生平經(jīng)歷、閱歷和寫作實踐的不同,在寫作風格上也會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比如我們熟知的作家老舍,其語言風格具有自覺追求的鮮明特點。例如老舍所寫的《草原》這一文中,語言優(yōu)美、生動、幽默,首先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自己覺得印象較為深刻的詞句進行各個深入地分析,通過反復細讀,培養(yǎng)語感,體會文章語言之美。其次,可以劃出文本中的重點詞句、關鍵詞句等,讓學生精讀,品味這些詞句的風格特點,所體現(xiàn)的中心思想等。最后,重點分析文本所應用的各種修辭手法,每種修辭手法的特點,采用該種修辭手法的好處等等。
5.結語
文本細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內(nèi)容,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有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還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認真地研讀教材,為正確指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從關注寫作特點、文本內(nèi)涵以及文本語言風格等多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細讀文本的意識與能力,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杜肆貳.小學語文文本細讀教學實踐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53):262-263
[2]鄧鄭英.通過文本細讀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研究[J].中國教學學刊,2014(06):58-60
[3]林清.小學語文文本細讀教學實踐研究[J].學苑教育,2015(09):24-25
[4]陳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雜志,2014(0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