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碎片化閱讀逐步成為現(xiàn)代閱讀模式的潮流,而當代大學生經典閱讀量嚴重不足。文章以南京審計大學的調研結果為基礎深入探討碎片化閱讀對書院經典閱讀的影響,同時運用對比分析方法,以有效利用碎片化閱讀平臺來促進經典閱讀為基本思路,試圖實現(xiàn)經典閱讀價值傳承與迎合碎片化閱讀潮流的互動雙贏。
關鍵詞:碎片化;書院制;經典;影響;對策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6)07-135 -02
書院是中國古代特色的教學組織形式,經典閱讀是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南京審計大學于2014年3月開始進行書院制改革,大力倡導閱讀經典。而國外的教育也非常重視通識教育,哈佛大學是國外實行書院制的典型,其通識教育改革領導小組的組長西蒙斯教授強調此次改革時,單單點出了經典閱讀并明確指出,“經典閱讀的教育并非與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而是通向現(xiàn)實生活的一座橋梁”。
然而當今社會高速發(fā)展,科技產品層出不窮,我們發(fā)現(xiàn)人們的閱讀模式也隨之產生了很大的變化,“碎片化”閱讀越來越普遍,那些曾給我們帶來精神動力和文化營養(yǎng)的經典作品也似乎正被充斥著流行和時尚元素的快餐文化所取代,經典閱讀作為一種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其權威性被逐漸淡化,經典閱讀的地位正經受著嚴峻的挑戰(zhàn)。
于是,我們產生了一個疑問:“碎片化”閱讀是不是會對這種書院制高校的經典閱讀造成影響,我們又應該如何去應對?
一、書院經典閱讀與碎片化閱讀現(xiàn)狀
(一)書院經典閱讀量不足
書院大力倡導經典閱讀,學校在四月初推出了首批118門經典導讀課,還有“澤浸書香”讀書小組、“晨讀小組”、書單發(fā)放等等,而調查顯示學生們的閱讀情況不太樂觀。在對于書院經典閱讀的關注度上,超過一半的學生不關注書院經典閱讀,只有7.3%的同學會一直關注書院經典閱讀的動態(tài),還有一部分同學則是在書院推出經典書目時關注;在書院經典閱讀的完成情況方面,對書院推薦的經典閱讀書目,閱讀量在30%以下的占到了一半左右。而認為應該取消書院經典閱讀的大致占到了17%。很有趣的是,在學生的經典閱讀完成度不太樂觀的情況下,傾向于傳統(tǒng)紙質閱讀的學生占比達到了61%,一半以上。
(二)碎片化閱讀現(xiàn)象普遍
老師和學生兩大群體都一定會有碎片化閱讀,幾乎沒有一個個例是不進行碎片化閱讀的,可見當今碎片化閱讀已然成為一大潮流。調查結果顯示,7%的學生每天基本不進行碎片化閱讀,35.4%的學生每天的碎片化閱讀時間小于一小時,41.9%的學生每天的碎片化閱讀時間為1~2小時,16.7%的學生則是在2小時以上。由此我們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學生每天都會進行碎片化的閱讀,其中時間控制在1小時和2小時之內的學生占比較高,表明大多數(shù)學生每天碎片化閱讀的時間在一個較合理的區(qū)間內。而16.7%的學生的碎片化閱讀時間在2小時以上。
不難看出,學生方和書院方,在經典閱讀這個問題上存在著矛盾,我們立足于“碎片化”閱讀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探討能否利用碎片化閱讀的平臺來促進書院經典閱讀,這就在下面做進一步分析。
二、碎片化閱讀對書院經典閱讀的影響分析
根據(jù)調查結果來看,碎片化閱讀對書院經典閱讀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其顯著的不利影響有“不利于深度閱讀和理解經典”“無法形成完整有邏輯的知識體系”,且二者比例相當,同時同學們還認為碎片化閱讀“弱化思考能力”“容易遺忘,反而浪費時間”,但是,碎片化閱讀還具有一些有利作用,在“多少彌補了一些經典閱讀的空白”這一問題的設置上,比例占最高。這個結果看似矛盾,卻也在情理之中,這也說明,我們有必要理性對待碎片化閱讀。
經總結歸納其中大致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信息化進程中智能工具的不斷出現(xiàn)和升級
從互聯(lián)網問世以來,它就以極快的速度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改變著人們的購物、學習、娛樂等生活方式,電子產品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學生對于外界信息的獲取漸漸轉而依靠各種快捷的智能終端,從而開始遺忘經典閱讀。
(二)同學們的閱讀取向呈現(xiàn)復雜化的趨勢
一方面,部分同學具有很明確的閱讀取向,重視專業(yè)學習,閱讀范圍主要涵蓋與專業(yè)聯(lián)系緊密的書籍;另一方面,許多同學的閱讀取向模糊,沒有找到明確的閱讀目的,常常是為了打發(fā)時間,瀏覽的書多且雜,概括起來“讀圖式”“梗概式”“書評式”和“漫步式”閱讀體現(xiàn)的較為明顯。
(三)紙質圖書的更新具有滯后性
圖書館對一些暢銷類的書籍教材更新不夠及時,學生渴望看到的新書不能在圖書館借到,經常是滿懷熱情去空手而歸,而網絡上對這類書籍的更新非常及時,這就導致學生到圖書館借閱的熱情逐漸減弱,更偏愛電子平臺的閱讀,從而加劇了碎片化閱讀的現(xiàn)象。
三、結論及建議
(一)閱讀者要理性應對
1.首先要正確認識碎片化閱讀,理性應對
網絡時代帶來了爆炸式的信息,人們獲取知識的方式,已經從過去的讀書看報變成了如今的端著手機即可享受全世界帶來的最新鮮的資訊。毫無疑問,我們現(xiàn)在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碎片化閱讀的時代,我們可以輕易地接觸到海量的信息,這伴隨著閱讀淺表化、記憶短暫性的缺點和不能很好地篩選良莠不齊的信息的風險。但是新事物出現(xiàn)之初往往伴隨著很多缺點,首先要做的是正確看待。碎片化閱讀能夠滿足人們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環(huán)境下獲取資訊的需要,讓各個層級的人都有自己關注的點,并且可以用這種閱讀方式增強自己的性格,豐富自己的知識面。
2.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加深閱讀的深度
碎片化閱讀是從媒介的轉變開始的,媒介的轉變則是從人們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開始的,沒有時間成為了人們最常用的、不去進行傳統(tǒng)閱讀的理由。它讓知識、資訊的分享變得簡單輕松,但許多人對知識的了解卻停留在表面。嘗試去搜尋更多的相關知識加以理解,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并不斷思考讀到的那些精華,是否用行動把它轉化為屬于自己的價值,解決生活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是否提高,心態(tài)是否可以更加平和,與他人的關系是否得到了改善,而這種訴求反過來也能牽引著閱讀走向縱深。
(二)書院方要做好經典閱讀的組織和指引
1.注重形成以圖書館為中堅力量的全校閱讀經典的長效機制
“全校經典閱讀”活動的背后,是需要用多個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和長期努力作為支撐的,建立開展“全校閱讀”活動的長效工作機制,可以借鑒美國的閱讀計劃,將經典閱讀納入圖書館的發(fā)展規(guī)劃和文化建設的總體規(guī)劃,在學校和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協(xié)同制定一系列的方案,形成“全民閱讀”的長效機制。
加強圖書館的數(shù)據(jù)監(jiān)測。隨著計算機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和普及,各種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變得容易。在實行借閱一體化的借閱室中,到館閱覽人數(shù)可以用“圖書監(jiān)測儀”的計數(shù)功能進行統(tǒng)計,而讀者閱覽書刊數(shù)卻無法計算;實現(xiàn)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tǒng)進行出借管理后,可以得到圖書借閱率,卻無法統(tǒng)計圖書利用率。利用現(xiàn)有的RFID技術,結合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tǒng)對圖書的流向進行跟蹤,方便圖書館管理人員進行統(tǒng)計以及掌握圖書的流通情況,從而給圖書館管理與調整圖書數(shù)量和種類提供了更多的參考數(shù)據(jù),甚至可以了解到哪些圖書的封面、標題、目錄、紙質等較受讀者歡迎和關注。即使是那些只能在館內閱讀的圖書,利用這種技術也能統(tǒng)計其利用率,有利于工作人員及時地調整圖書服務讀者,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圖書館的作用。
2.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參與閱讀經典活動
借鑒古代書院讀經學習模式,營造書院經典閱讀的氛圍。師生共同閱讀研討經典,形成良好的經典閱讀氛圍,帶動書院全體師生的閱讀積極性。在現(xiàn)有的資源的基礎上,可以邀請名家來校舉辦經典閱讀座談會、邀請外國書院制名校留學生進行線上交流,分享對經典閱讀的看法、閱讀方式及體會等等,以此對學生進行經典閱讀的宣傳教育,改變學生淡漠經典閱讀的現(xiàn)狀,加深對經典閱讀重要性的認識。
3.打造書院移動經典閱讀平臺
在碎片化閱讀的客觀條件下,書院方應引導學生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梢远ㄆ谠跁何⑿殴娞枴⑽⒉┢脚_等進行經典閱讀書籍推薦,轉載一些能夠提升學生閱讀興趣的文章,如當代知名作家、教育家及相關專業(yè)領域頂尖學者的閱讀點評。
書院還可開設在線網絡經典閱讀研習課程,將其納入通識教育的體制中,使學生充分利用校內網絡學習平臺,利用閑暇時間進行經典閱讀的深度學習,同時建立與開課老師的線上答疑和線下的溝通交流,解決閱讀的碎片化的淺表性、瀏覽性問題。
最后,大眾閱讀碎片化是社會快速發(fā)展的必然結果,現(xiàn)代生活的快節(jié)奏讓人們沒有時間坐下來靜靜閱讀,加上手機網絡和多媒體的普及,讓人們不得不把閱讀時間打碎,而網絡為讀者提供了碎片化閱讀的平臺,使之順理成章地進入市民日常的生活。但是作為當代大學生,21世紀的希望,我們應該更有遠見,更知道自己應該追求的是什么。經典書籍作為我們民族的瑰寶,應該值得每個人尊重和喜愛。重提閱讀經典,看似是老生常談,但在建設學習型社會,呼喚終身學習的今天,這一問題仍有極強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吳海珍.“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審視與理性應對[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4,(03):95-97.
[2]孫夢嘉.新閱讀時代下碎片化閱讀現(xiàn)象研究[J].戲劇之家,2015,(07):264-265.
[3]宋亮亮.淺析碎片化背景下深度閱讀策略[J].中國報業(yè),2015.
[4]王艷玲.讓碎片化閱讀成為經典導讀的有效途徑[J].名作欣賞,2015,(07).
[5]李伶俐.微博熱的冷思考—兼論微博碎片化的特征及影響[J].2011,(05):82—83.
作者簡介:
周小萍,女,福建寧德人,南京審計大學公共經濟學院學生,研究方向:稅收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