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娣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香沉小學
?
小學英語在“生本教育”下開花
吳光娣
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香沉小學
摘要:“生本教育”的課堂的主體是學生,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教師必須在充分掌握小學生心理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從情感教育入手,逐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以興趣教學和實踐訓練相結合,在快樂的情景中完成英語課堂教學任務。
關鍵詞:培養(yǎng)興趣;小組建立;分層教學;培養(yǎng)交際能力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他的學習動機完全來源于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點在英語教學中最為重要。
1、做游戲。愛玩好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如果將單調枯燥的知識點,融入游戲中來調節(jié)課堂的氣氛,在寓教于樂中學習英語,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我把游戲引入課堂教學中。在教學新標準英語三年級起點第一冊Module10 This is his head.時,我采用讓學生摸自己的五官進行比賽,聽詞語等,這樣一來,每個同學興趣都非常高,都能集中注意力參與活動,又進行了聽說訓練,效果十分良好。
2、學唱英文歌。音樂是美的使者,它為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活力,是進行英語教學的有效方法。如果在英語教學中把一些重點、難點的句型編入學生所熟悉的音樂旋律中,學生就會在輕松愉快中學習知識。例如:在新標準英語三年級起點第五冊module9中,我將句型Are you feeling happy? Yes,I am.No,I’m not.放入《兩只老虎》的音樂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頓時高漲起來。這樣學生既掌握了句型,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3、表演課文。抓住學生喜歡自我表現(xiàn)的心理,將課文按其能力分角色進行表演。語言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擔任主要角色,而相對弱的學生擔任簡單角色。學生表演時既可看書,也可用自己的語言。
著名教育家布魯姆認為,每位學生都能夠掌握所學的知識,其差別就在于“學習速度不同”。教師應對每個學生有信心,相信他們都能學好英語。只是在教學中應對不同的學生區(qū)別對待。
1、建立動態(tài)的合作學習小組
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特長、性別等因素,將全班學生進行分組。常用的一種方式是四人合作小組,也是一種相對固定的組織形式。在四個人中,盡量保證每個小組有一個優(yōu)等生、兩個中等生、一個后進生。
2、要合理分配小組成員,讓每個組員明確各自的職責
對于相對固定的四人小組,成員之間要明確分工。如:一號當組長,負責組織、討論、合作。二號當紀律員,負責維持合作時的紀律。三號當記錄員,負責記錄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四號當匯報員,負責將小組合作的情況在全班作匯報。在小組內每個學生都各司其職,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小組合作就變得快樂而有效果。但是,各小組成員的分工不是固定不變的。每隔一段時間,都要調換一下小組內成員的任務。讓每個學生對小組中四個角色的工作都有所了解、都會做,并認識到四項工作缺一不可。這種“小組合作”學習,將個人間的學習競爭變成了小組間的學習競爭,以小組總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jù),形成了“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格局。
3、多給學習困難的學生一份關愛和鼓勵
學習困難的學生由于學習成績差,經(jīng)常受到家長的責備以及同學的排斥,而本身又缺乏自信,他們很容易破罐子破摔,放棄學習英語,如果教師多給他們關懷,并能及時正確引導,對他們采取有效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只要看到他們一點的進步就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例如有些學生在課堂上不敢舉手發(fā)言,害怕說錯而被別人嘲笑。因此我故意留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如果還不會,我便說:“Please follow me.”讓他們開口說,摸仿對時,我便由衷地豎起大拇指說:“Very good!You are clever!”。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的同時,也增強了自己的信心。
教師運用體態(tài)語言營造輕松而又充滿洋味的課堂氛圍是很重要,充分運用英文歌、兒歌、繞口令、順口溜、謎語等,給予小學生語言感染機會。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最為關鍵的啟蒙階段。這個基礎如果打不好,就會在今后的英語教學中產(chǎn)生來自于心理方面的厭學情緒,要使學生勤于學習、樂于學習,必須在這一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一個好的開頭至關重要。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要了解把握小學生身心的發(fā)展特點,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琢磨以什么形式課堂上課就讓學生喜歡并且學會?應努力努力再努力,教學相長,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氛圍,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蔣素容.小學英語興趣教學之創(chuàng)意與實踐.
[2]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廣西教育出版社.
[3]馬蘭芳.英文歌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