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軍
(湖北省音協(xié)民族音樂委員會、湖北省恩施州音樂家協(xié)會,湖北 恩施 445000)
土家族音樂調式及曲式結構分析
楊 軍
(湖北省音協(xié)民族音樂委員會、湖北省恩施州音樂家協(xié)會,湖北 恩施 445000)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音樂,然而土家族的音樂發(fā)展及調式和曲式都將成為該民族在音樂界值得榮耀的事。本文僅結合湖北恩施土家族的音樂特點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在分析土家族的曲調高昂,旋律優(yōu)美,其形態(tài)頗具特色,旋律、調式、調性、歌唱、歌詞、襯詞等都將成為我國寶貴的文化藝術。
土家族;音樂調式;曲式結構;分析
土家族音樂調式形式多樣,形成不同的風格,同時還具有多種形式的發(fā)展趨勢。這就決定了土家族音樂調式是在不斷地交替進行的,還有的采用自由調式,總體可以分為調式規(guī)整型和不規(guī)整型兩大類:我們根據(jù)土家族歌詞的不同形式,可以逐步建立一系列有利于土家族音樂調式形成的思路,這對于我國土家族音樂的發(fā)展來講意義十分重大。然而,對于如何完整地進行科學化設計才是最關鍵所在,例如:土家族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習慣,決定了土家族音樂的多樣性。這里主要根據(jù)其具體風格多樣化的題材進行深入的分析,這主要在于通過土家族的音樂調式發(fā)展可以對其他少數(shù)民族音樂發(fā)展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這不僅在形式上一種很好革新,而且對于其自身在襯詞運用方面也進行了革新,如“哎呀佐”、“嗬也嗬”、“哎喲也”、“喂衣喲”、“羅”、“哪”、“嘛”、“哦”、“啊”、“哇”、“唉”、“羅姐兒”、“里蘭當”等,這些襯詞作為語言成分的表義是有限的,但與曲調結合后確有很強的表情作用,它也是土家族音樂歌詞中能影響風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調式規(guī)整型:這類山歌全曲采用單一形式,調式趨向規(guī)整,沒有太多的變化,調式型較強,調式特點鮮明。例如下面一首利川燈歌《龍船調》。
一氣呵成,但其段落感也很強?!懊猛迌阂^河(哇)”之前的部分較舒展,應該算引入環(huán)節(jié),引出后面男女對唱的高潮,因此具有突出的抒詠性。從這一句開始,節(jié)奏突然改變,用對話的道白將情緒充分調動起來。之后的部分詞曲結合,使整首歌重回抒詠性,與開始的那部分形成了呼應。
是一首徵羽調式交替歌曲。歌曲色彩柔和、旋律輕松抒情,《龍船調》是土家族禮儀歌曲,又稱“種瓜調”,是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一帶流行的一首對唱歌曲,多在節(jié)目劃龍船時演唱。這樣的背景,使得《龍船調》情趣盎然、旋律洗練,并有著很強的感染力。
例一 《龍船調》
其實我們通過深入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原來土家族音樂調式形式體現(xiàn)在羽調,這種歌曲的數(shù)量為最多,其次是徵調式,宮調式和商調式歌曲數(shù)量很少,角調式數(shù)量更少。通過對大量的譜例研究,下面列舉羽調式、徵調式幾種典型的調式運用特點。土家族傳統(tǒng)山歌的曲調,可以配唱多種唱詞,可以為多位不同特點的歌手演唱,也可以在不同地區(qū),不同場合中流傳。我國戲曲、曲藝音樂的程式性在山歌中同樣體現(xiàn)出來了。土家族音樂多是五字句、七字句,后才有散句,每類歌都有固定的曲調。另外,與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不同,它的一度創(chuàng)作(編曲)和二度創(chuàng)作(演唱),是共同進行的,是歌手與欣賞者綜合創(chuàng)造的結果。人們在生活過程中進行審美活動,審美過程又積極參與,使這一民間文藝樣式影響著生產(chǎn)勞動、民俗活動和日常生活。歌師傅大多不識字、不識譜,沒有系統(tǒng)的音律理論,卻能產(chǎn)生五聲、七聲和各種特殊音階、調式;沒有系統(tǒng)的曲式結構理論,卻能編出各種邏輯嚴密、結構完整的曲式來,這不能不令人驚嘆他們的音樂才能。
羽調式:因為羽調式歌曲色彩柔和、抒情性強,土家族音樂中幾乎有2/3的歌曲都是以羽調式為主,通常以dorela、domila或者solado幾中音組為骨干音構成羽調式,比如下面一首建始民歌《黃四姐》:
例二 《黃四姐》
調式是音樂的基礎,它決定樂曲的表現(xiàn)特性、區(qū)域特性,甚至有點像是作品的“指紋”,可以通過樂曲的調式知道作者想說什么。民歌的音樂特征也主要體現(xiàn)在音樂的調式特征上,所以要分析《黃四姐》民歌的音樂特色得從音調入手?!饵S四姐》是流行于建始縣境內(nèi)的民間花鼓小調,其調式是屬于中國民間音樂的D宮系統(tǒng)五聲音階調式,歌曲僅五聲六度:“Sol”、“La”、“Do”“Re”、“Mi”(簡譜唱:5、6、1、2、3)。“Sol”音在全曲中僅僅只出現(xiàn)了5次,“La”、“Do”二音出現(xiàn)的頻率卻高得多,以“La”、“Do”、“Re”為骨干音。音調以窄小聲韻為主,音調“窄羽”,偏愛級進和窄進音程的旋法。從起伏的旋律中發(fā)現(xiàn)作品調式分為兩個部分:第1小節(jié)~第12小節(jié),在 B羽五聲(少角音“3”)調式中歡快的進行,以“so、la、do 、re”,即“徵—羽—宮—商”四聲為創(chuàng)作元素,其中“l(fā)a”出現(xiàn)了13次,起音和結尾的終止音都是“l(fā)a”;接著是4個小節(jié)的數(shù)板;第17小節(jié)~第20小節(jié)和第25小節(jié)~第28小節(jié)在加清角“4”音的六聲(加偏音“4”、少角音“3”)A徵六聲調式中回旋,以“Fa、so、la、do”,即“清角—徵—羽—宮”四聲腔為創(chuàng)作元素,結束的落音是“so”,曲中大量的羽終止,最后結束在徵音上,成就了作品歡暢、簡樸的音樂特點。
例三 《柑子樹》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土家族音樂中各個不同的樂種其節(jié)奏型是有很大的區(qū)別的,同類樂種往往有著近似之處,如鄂西、湘西在山野間演唱的“山歌”節(jié)奏。
《柑子樹》是代表性很強的優(yōu)秀民歌?!案套訕鋪砀套尤~,干姊干妹舍不得。柑子成樹樹成林,干姊干妹長成人。柑子結果姐出門,干姊干妹兩離分”。《柑子樹》歌詞巧妙運用諧音來詠嘆干姊干妹的情戀,表達了土家先民對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強烈追求。其改變后的音樂結構采用典型的羽調式七和弦組合,舒緩迂回,灑脫浪漫。
例四 《穿號子》
表現(xiàn)主要內(nèi)容的歌詞稱為“主歌”或“葉子”,用七言,一般為4~6句。主歌經(jīng)常使用七言五句形式,稱之為“穿五句”富于渲染和抒情。(圓括號內(nèi)部分表示在有些曲目中不出現(xiàn),方括號內(nèi)的部分是對前面內(nèi)容的說明)主歌和號子基本原則是由不同人分唱。其中主歌穿插時的第五句是第三、四句后3個字的組合。
曲式分析在中國主要有兩種不同的系統(tǒng),它們對樂曲曲式結構的名稱及曲式結構不同,稱謂是不一樣的,曲式結構的對錯將直接決定考試分數(shù)的高低,如果劃分錯誤,那么老師認為你的文字分析是在對一個錯誤的客體闡述一個錯誤的觀點,即使你的文采再好,也將是得不了高分。反之圖式結構的正確劃分,即使文字分析稍有偏差,也不會對你的分數(shù)起太大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復三部曲式各個“部”分別用大寫的A、B、A表示,“部”下面的次級結構“樂段”用小寫的a、b等表示,而樂段的次級結構“樂句”一般用數(shù)字表示出即可。如下圖:單二、三部曲式一般各用小寫ab表示樂段,數(shù)字表示樂句。但也可用大寫的A、B表示樂段,而用小寫的a、b等表示樂句,但要在文字分析開始時首先用文字闡述清楚大寫A與小寫a分別表示樂段和樂句。
曲式結構圖式即使表示的再詳細也不能代表曲式分析的全部,所以就需要文字加以闡述。比如在復三部結構圖中,我們用數(shù)字表示樂句,但樂句之間的關系我們通過數(shù)字是看不出來的,那么,我們在分析主題時,就要對樂句之間的關系再加以詳細的解釋。再如,我們雖然在圖式結構中標出了大部分主要的調性情況,但這些調性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是古典調性的布局還是浪漫派調性布局,都不得而知。所以我們首先要理清楚圖式結構與文字分析之間的關系——圖式結構好比宏觀上人的骨骼框架,文字分析則是微觀的人的身體各個部分的細部描述,比如面部有幾顆痣等。一句話,“文字是對圖式的進一步細化、深化”。
這篇文章結合實際,主要研究分析了湖北恩施土家族音樂調式及曲式結構。筆者希望能夠給讀者一些借鑒。
[1]郇宜敏.談山歌[J].吉林:白城師范學院,2006(3):88.
[2]張俊鳳.賞析中國民歌—山歌[J].遼寧:遼寧師專,2000(5):11.
[3]《中國民間歌曲集成》編委會.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湖北卷)[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8.
G8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