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央珍
摘 要:古詩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愛學古詩文;指導學法,感悟詩詞意境;抓住詩眼,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拓展詩境,延伸古詩文內(nèi)涵。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0-0050-01
由于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差距,造成學生對文言文理解上的困難,加大了學習的難度。有的學生由于不喜歡古詩文,進而討厭語文這門學科,失去了學習興趣。因此,古詩文教學成為語文教學中的難點。
一、古詩文教學現(xiàn)狀
第一,教學觀念保守。在古詩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形成淺層次的認知,認為現(xiàn)階段中考只考背誦、默寫,以及關鍵詞句的解釋、古詩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等。這些考點極易給教師教學帶來弊端,教師往往圍繞考點組織教學,教學目標的定位僅僅停留在記憶層面上。第二,教學方法陳舊。由于有的教師缺乏一定的教學方法,課堂僅僅窄化為學習知識這一單一目標,往往將自己對古詩文的所知所解傾囊相授,而且往往把古詩文分解得支離破碎,整體的情感被消釋,古詩文特有的情趣被放逐了。這種程式化的教學方法除應對考試外,在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上的作用絲毫沒有發(fā)揮,這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
二、古詩文教學策略
(1)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愛學古詩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詩文的教學也應該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情趣盎然地學習古詩文。例如,在學習王維的《使至塞上》時,可以請學生就“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句以一幅畫作的形式進行表現(xiàn)。這樣可使學生經(jīng)過自己的思索,借助線條和色彩來直觀感受詩詞壯美的意境,品悟詩詞精練的文字。再如,講到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時,就可以找一些西湖的風景照片,請大家為風景照片題上恰當?shù)脑娋?,也可以請學生為詩詞配上一段優(yōu)美的樂曲,借助于音樂、美術,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積極性。在學到“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句時,先給學生講一個關于推敲的小故事,讓學生理解在詩詞創(chuàng)作時,多一個字則多余、少一個字則缺憾,以及用詞精妙、準確的意義,提高學生對學習古詩文的熱情??傊岣邔W生學習古詩文興趣的方法很多,手段各異。可以從視覺聽覺、感覺以及古詩文的用詞準確性上,多角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指導學法,感悟詩詞意境。古詩文的教學,對詩意的探究和理解是必須的,但教師在講授的時候應以簡馭繁,指導學生自我學習古詩文,授之以漁是最好的方法,這樣能為學生今后學習古詩文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學法指導上,教師應該為學生梳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古詩文的方法是當務之急。一是知詩人,了解時代背景。學生可以借助文本提示進行自學,了解這首古詩文的作者是誰,是哪個朝代的人,借助資料了解作者寫這首詩文時候的背景。初讀古詩文,讀正確、讀流利。初讀也就是第一次閱讀,這時的閱讀要求最低,目標在于把古詩讀通順、讀流利。教師可以提示同桌間進行互讀,讓同學進行評價,達到互評互改、共同提高的目標。三是解釋,初步了解詩意。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借助課后注釋或工具書對古詩逐字逐句進行解釋,然后將古詩釋為白話文進行交流展示,期間教師進行點撥指導。四是抓關鍵,把握古詩的意境。意境是古詩靈魂,是作者表達思想價值的凝聚點。教師在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結合時代背景,通過抓關鍵詞或關鍵句,引導學生把握古詩的意境,從而深刻理解古詩的內(nèi)涵。五是品讀,感悟古詩的意境。品讀,就是有感情地朗讀。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對古詩文有了深刻的理解,詩意清楚了,意境知曉了,感情的迸發(fā)落在哪個詞句上面也清清楚楚了。這時候讓學生進行品讀,意在讀出情感,讀出意蘊,直至熟讀成誦。
(3)抓住詩眼,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抓住了詩眼,也就是抓住了古詩文的靈魂,抓住了作者的精神寄托。只有抓住詩眼,才能讓學生深入領會全詩的內(nèi)容,才能提高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在老師每次向學生講解或推薦一首古詩文以后,都可以問學生:“大家覺得這首詩好嗎?好在哪里?”或者問:“你認為這首詩中的哪一句寫得最好?”無論學生喜歡詩中的哪一句,都可以讓他說說為什么,這一句給我們什么啟發(fā)。大多數(shù)古詩文都有學生喜歡的句子,這樣的句子是“詩眼”,要讓它成為學生學習古詩文的亮點,成為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點。
(4)拓展詩境,延伸古詩文內(nèi)涵。對古詩文的教學,僅僅讓學生知道古詩文的意思是遠遠不夠的,這僅僅是學習古詩文的一部分要義。學生熱愛著所有一切為祖國大地增彩的美好形象,詩中的翠柳黃鸝,青天白鷺,一直到窗前的西嶺之雪,那渴望統(tǒng)一的愛國詩翁,大雪滿弓刀的大漠英豪,鋤禾日當午的農(nóng)民,出沒于驚濤駭浪的漁民,都是他們所熱愛的。那“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婉約情懷、“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理,以及那“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美意境,都會引起學生的愛戀和思考。學生從對生命的關愛出發(fā),潛能得到誘發(fā),勢必會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因此,要多給學生思維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多問問學生的感受。這是賞析詩歌意境的開端,是詩歌時代性的顯現(xiàn),是學生個性的張揚,更是課堂和詩詞本身生命活力的發(fā)揚光大。
三、結束語
總之,深藏于古詩文中的內(nèi)涵和底蘊實在是太豐富,教師在教學中如果只從表面入手,從考試著想,那么蘊含在古詩文中的意境便會流失,深含其中的情趣會消逝,古詩文教學會變得了無生趣。教師要從興趣入手,注重學法指導,拓展古詩文意境,使學生情趣盎然地學習古詩文,學習的效果也會增強。
參考文獻:
[1] 郭俊臣,張磊.學習古文有技巧[J].中學課程輔導,2003(09).
[2]周豪.初中古詩文高效教學及其措施[J].語文天地,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