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如今,在各類高校普遍擴招的影響下,大學招生門檻降低,越來越多的學子得以圓了“大學夢”。但是,這種情況也導致了大學生整體素質的下降,學習氛圍和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學習積極性不足是影響大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主動學習的能力,加強其學風建設,已經成為了高校教師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
一、大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原因
目前,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以下問題,其中的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①對專業(yè)的知識沒有激發(fā)出應有的興趣,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原因有的是其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所學專業(yè)并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專業(yè)。有的則是由于大學課程設置中所存在的局限性造成的。②學習方式的轉變,造成的對于學習心理惰化。原因是經過了應試教育的“洗禮”,其之前的學習方式和方法并不適用,他們在更為寬松和自由的學習氛圍下無法把握自己,在其中迷失了。③對自己的處境盲目樂觀,不注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原因是未來社會的競爭壓力暫未形成,大學生在自己的小圈子自得其樂。他們往往是在脫離了原來緊張枯燥的學習環(huán)境之后,以一種放松自我的心態(tài)加入到娛樂性氛圍濃厚的社團活動或娛樂中,有的大學生更是沉迷于網(wǎng)絡與游戲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逐漸喪失了主動學習的觀念。④多數(shù)大學生自信心不足,對于未來的發(fā)展沒有規(guī)劃,心理迷茫。愿意是現(xiàn)在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無論家庭條件富裕與否,家長都在他們在求學的過程中提供了比較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和物質條件。對于即將畢業(yè)的大學生,由于即將面臨激烈的社會競爭,他們對未來的就業(yè)之路感到迷茫,找不到學習的動機和未來的出路。
二、主動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途徑和方法
1.調整學習心態(tài)、制定學習計劃
大學生應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心態(tài),積極主動地去接受知識和文化。首先,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是其中的關鍵點。對于所學習的知識,應當了解其真正內涵和外延。將所學盡量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和應用,變枯燥無味為熟悉和親切,這樣不但自身得到知識的熏陶,還能濃厚其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學習。大學生應當認識到自己是在歡樂而有效率地學習,為自己能夠實現(xiàn)價值而學,而不能僅僅把學習作為一種財富積累。因為遠大的目標遙不可及就會使人產生疲倦和抵制情緒。所以,大學生在給自己制訂遠大學習目標的同時,還應該定出每個階段的學習計劃,這樣在完成每一個學習計劃的同時,就都能夠收獲一份階段性成功的喜悅。在制定學習計劃的時候可以預先確定的學習的內容、占用時間、采用方法、執(zhí)行次序等。制定學習計劃是學習目標順利實施的有效手段,可以保證學習目標的高效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學習計劃的時候不能把時間安排得太滿,應當留有一定的機動時間,否則一旦遇到計劃外的事情,就會造成學習計劃無法順利執(zhí)行,造成學習心理上的挫敗感,逐漸對主動學習失去信心。制定的計劃要切實可行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量力而為之,同時學習目標不宜太小,導致學習狀態(tài)懶散。學生可以用較為系統(tǒng)的方式和方法對自己的學習生活計劃進行圖表式的規(guī)劃,使得學習計劃就能夠一目了然。同時,學生提前列好第二天的計劃,補充當天沒有完成的事項。有了學習計劃表,學習的目的性更加明確。他們就會產生出適度的緊迫感,進而能清楚地知道接下來的事情要如何去做,不再有無所適從的感覺。
2.注重質疑和主動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
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講授的知識要形成質疑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善于質疑,善于思考,才能真正把知識學到手。大學課堂的學習應該化被動為主動,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知識點,找到新的解決途徑。這樣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所學知識的脈絡,對知識體系的構成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學生如果對于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不能進行及時的質疑,往往就陷入被動理解的局面,學習程度難以深入。值得一提的是,思考和質疑不應當只是針對哪一門或幾門課程,而是要將多門專業(yè)課乃至是日常生活之間進行拓展聯(lián)系,做到有針對性的學習,防止將學習和生活孤立起來。同時,在主動學習的驅使下,更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遺漏能夠起到彌補的作用。當學生將大學期間的知識像搭積木、建城堡一樣逐漸積累起來的時候,對于知識的運用也能更加熟練和流暢,處理事務的時候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形成學習團隊
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為今后的就業(yè)做充足的準備。有效的學習團隊,能夠大幅度提升其中成員的綜合素質水平,成員之間能夠形成幫、傳、帶的良好氛圍,并以積極的能量和方式傳遞給身邊的人。團隊一般由小規(guī)模的人群組成,是具有凝聚力、忠誠感和相互信賴感的討論、研究團體。學習團隊的成員之間一般具有共同的學習興趣、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可以跨越宿舍、班級甚至專業(yè)融合到一起,還能夠存在于學校和各院系的社團之中。團隊定期討論課程的學習心得、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其在實踐應用中的看法等;學習討論的方式可以在教室、宿舍、圖書館,也可以通過組建網(wǎng)絡、運用手機平臺等形式討論。討論的主題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求制定,可以是教師指定的作業(yè),也可以在相互切磋和探討中形成的更深層次的討論。通過討論,學生可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體系進行深入的自我反思,進而加深理解,同時,團隊合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提升。學生在團隊中所取得的成績,以及在相互探討和切磋中形成的自我認同感或是由他人形成的積極性評價,都能成為今后自主性學習的源源不斷的推動力。
4.及時進行自我學習評估
主動學習的培養(yǎng)過程也是大學生自我調控、自我培養(yǎng)的過程,同時主動學習也是大學生自我認知逐漸深入的過程。所以,大學生主動學習時就應當建立一個完整的自我學習評估體系。自我學習評估體系應該與自己的學習規(guī)劃相結合,以便客觀地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評價的項目可以包括學習成績、教師評定、作業(yè)完成情況、輔導員評語、學習團隊成員內部評價、同學之間評價、自我評價等。通過詳實和客觀的自我學習評估,學生一方面可以及時反饋學習信息和診斷學習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習潛能,不斷對學習目標與方法進行合理性的調整。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學習之余在學習效果與學習計劃制訂目標之間尋找差距,找到自己在學習中的長處和不足,進而為今后的努力提供方向和條件。自我學習評估是學生培養(yǎng)主動學習興趣、檢驗學習效果所不可或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每個學生的自我學習評估都應該定期和客觀地進行。
三、結語
高校對學生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大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高校教師及有關的管理部門應當及時給與學生相應的指導,使其充分利用各方而有利的學習資源,積極培養(yǎng)自己主動學習的能力,進行自我管理、自我調控、自我培養(yǎng),為將來的個人發(fā)展打好堅實的鋪墊。
參考資料:
[1]付立菲;張闊. 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與學習倦怠狀況的關系[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1-15.
[2]許慧. 積極情緒對大學生學習韌性的影響[J].高等教育研究,2015-03-31.
作者簡介:
張博慧,(1985.05~ ),女,唐山人,唐山師范學院,中文學士學位,唐山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