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靖,賈 迪,黃萬琪,詹婷莉,曾 露,司 元,付 平
?
武漢市社區(qū)居民生活習慣及行為調查
陳靖,賈迪,黃萬琪,詹婷莉,曾露,司元,付平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bei 430023 China)
[目的]了解武漢市社區(qū)居民生活習慣及行為現狀,為社區(qū)健康促進和探索醫(yī)學高等院校介入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的模式提供相關資料。[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武漢市10個社區(qū)共2 026位居民進行生活習慣及行為狀況調查。[結果]75.6%居民不吸煙;79.6%不飲酒;每天攝鹽5 g~6 g者占50.6%;66.7%食用油較少;53.7%不喝牛奶;48.2%每天睡眠時間7 h~8 h,56.6%每次運動時間少于30 min。[結論]武漢市部分社區(qū)居民能基本做到限酒、低鹽、低脂的日常飲食習慣,建議堅持健康、科學、合理的膳食習慣。
社區(qū)居民;生活習慣;行為;調查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的變快,人們的工作壓力增大,精神高度緊張,并且多伴有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使得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1],正在向年輕人口轉移[2]。通過對武漢市居民生活行為習慣現狀進行調查,了解影響武漢市居民健康的生活習慣因素,為一級預防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探索醫(yī)學高等院校介入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的模式提供參考資料。
1.1調查對象抽取武漢市東西湖區(qū)、江漢區(qū)、漢陽區(qū)、武昌區(qū)、江夏區(qū)、黃陂區(qū)、蔡甸區(qū)、新洲區(qū)轄區(qū)內的10個社區(qū)居民為調查對象。采用整群分層抽樣的方法抽取樣本,每個社區(qū)抽取220名社區(qū)居民。本次共調查2 026位社區(qū)居民,其中男954人,女1 072人。年齡(51.45±16.39)歲。年齡最小18歲。其中社區(qū)居民占31.44%、社區(qū)重點管理人群(社區(qū)患慢性疾病人群)占35.14%、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利用者(除慢性病病人外的其他就診者)占33.42%。調查中慢性病病人占41.6%。
1.2方法
1.2.1問卷編制參照WHO生存質量和我國對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要求的內涵,在大量調研基礎上設計《武漢市居民生活習慣及行為調查表》,調查表在預防醫(yī)學、社區(qū)醫(yī)學等相關領域專家的指導下,結合武漢市疾病控制中心專家的意見進行設計。在正式調查前抽取100名社區(qū)居民進行預調查,對該問卷進行了信度效度檢驗。分半信度相關系數0.617(P=0.000),Cronbach’s α系數為0.601,表明具有較高的信度。調查表包括一般社會人文信息、一般健康狀況、日常生活習慣和行為(如吸煙、飲酒、攝鹽、每人每月食用油用量、睡眠質量、蔬菜及牛奶攝入量、每周運動情況等,采用1分~4分4級評分)。
1.2.2調查方法正式調查前發(fā)放調查須知,進行各社區(qū)調查人員培訓,于2013年4月—5月對武漢市社區(qū)居民健康生活習慣及行為進行調查。調查員入戶,一對一現場調查。采取統(tǒng)一指導語,要求獨立回答,現場收卷。對自行答卷有障礙者,由調查員一對一詢問記錄回答。共發(fā)放問卷2 200份,收回有效問卷2 026份,有效回收率92.09%。
1.2.3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對資料進行描述性分析,采用方差齊性檢驗、χ2檢驗等。
2.1一般情況不同性別人群吸煙、飲酒、攝鹽、每月食用油量、每天牛奶攝入量、運動天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攝鹽、每天新鮮蔬菜攝入量、每天牛奶攝入量、每天睡眠時間、入睡情況、睡眠質量、排便、運動天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不同類別人群生活習慣及行為情況見表1。
表1 不同類別人群生活習慣及行為情況±s) 分
2.2吸煙情況調查中吸煙人數占24.4%,每天吸煙在10支以下占14.4%,10支~20支占8.0%,大于20支占2.0%。男性吸煙人數多于女性(P<0.01)。
2.3飲酒情況不飲酒者占79.6%,飲酒者每周飲酒少于3兩者占11.5%,每周3兩~7兩者占5.9%,每周高于7兩者占3.0%。社區(qū)居民飲酒量高于重點人群(P<0.01)。2.4攝鹽情況每天攝鹽量在5g~6g者占50.6%,每天攝鹽量7 g~10 g者占44.6%,攝鹽量大于10 g者占4.8%。高中、??萍耙陨衔幕潭染用癖刃W和初中文化程度居民口味清淡,女性比男性口味清淡,重點人群攝鹽量少于機構利用者和社區(qū)居民。2.5食用油量每人每月用油少于750g者占16.6%,用油750 g者占66.7%,多于750 g者占16.7%。女性用油量少于男性,重點人群對食用油量的控制較好(P<0.05)。
2.6新鮮蔬菜用量情況每人每天用量少于400 g者占19.9%,400g者占55.2%,多于400g者占24.9%。文化程度高者比文化程度低者新鮮蔬菜攝入量多(P<0.01)。重點人群蔬菜攝入量高于社區(qū)居民(P<0.01)。
2.7牛奶攝入量不喝牛奶者占53.7%,每天喝牛奶量低于300 mL者占26.9%,喝牛奶300 mL者占15.3%,高于300 mL者占4.1%。女性牛奶攝入量高于男性(P<0.0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文盲、小學、初中文化程度的每日牛奶攝入量高(P<0.01)。社區(qū)居民和機構利用者攝入量高于重點人群(均P<0.01)。
2.8睡眠質量2.8.1睡眠時間每天睡眠時間3h~4h者占4.2%,5 h~6 h者占38.4%,7 h~8 h者占48.2%,睡眠時間超過8 h者占9.2%。文化程度越高,睡眠時間越長(P<0.01)。重點人群、機構利用者的睡眠時間均少于社區(qū)居民(P<0.01)。
2.8.2入睡情況常需要藥物幫助者占1.5%,偶爾需要藥物幫助者占7.8%,需要自我調節(jié)者占25.0%,無需藥物幫助和自我調節(jié)者占65.7%。機構利用者入睡情況好于社區(qū)居民(P<0.05),社區(qū)居民入睡情況好于重點人群(P<0.01)。
2.8.3睡眠質量自我感覺很差者占1.6%,感覺差者占8.8%,自我感覺一般者占52.2%,自我感覺良好者占37.4%。文化程度高者睡眠質量好于文化程度低者(P<0.01)。3類人群中重點人群睡眠質量差(P<0.01)。
2.9排便情況3 d以上排便1次者占5.0%,2 d~3 d排便1次者占22.0%,1 d排便3次者占4.4%,1 d排便1次或2次者占68.6%。重點人群和機構利用者的排便情況均好于社區(qū)人群(P<0.01)。
2.10運動情況
2.10.1運動天數1周運動不到3 d者占54.4%,每周超過3 d者占45.6%。重點人群每周運動天數多于社區(qū)居民(P<0.05)。男性多于女性(P<0.05)。2.10.2運動持續(xù)時間每次少于30min者占56.6%,運動時間超過30 min者占43.4%。社區(qū)居民運動持續(xù)情況好于機構利用者和重點人群(P<0.01)。
調查中有75.6%的居民不吸煙,79.6%的居民不飲酒,50.6%的居民攝鹽量每天5 g~6 g,少油飲食的居民占83.3%,武漢市社區(qū)居民能基本做到限酒、低鹽、低脂的健康飲食習慣。但是仍有49.4%的居民吃得過咸,16.7%的人油攝入過多,53.7%的人不喝牛奶。部分存在高脂、高膽固醇、過咸的膳食習慣。調查發(fā)現,文化程度高的居民攝鹽、每天新鮮蔬菜攝入量、每天牛奶攝入量、每天睡眠時間、入睡情況、睡眠質量、排便、運動天數均好于文化程度低的居民。教育對城市居民健康具有正向作用,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狀況越好[3]。因此,在今后的社區(qū)健康教育中要關注低學歷的居民,科學合理膳食的健康教育仍是一級預防中重要的內容。采取他們能理解喜歡的健康教育方式,促進健康行為的養(yǎng)成。
重點人群控煙、酒、油、鹽及新鮮蔬菜攝入量均好于社區(qū)居民(P<0.05),他們更加關注飲食健康。這可能與長期接受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對健康知識的知曉率掌握情況較好有關。說明社區(qū)重點人群健康管理是有效的,仍需對健康管理成果進行監(jiān)測和鞏固。同時可發(fā)動重點人群來影響家庭成員,進一步普及限鹽勺和限油壺的使用,促進健康飲食習慣的形成。健康促進作為疾病控制的首選對策是切實可行和行之有效的策略。居民的飲食與運動等生活習慣對健康促進有著很好的指導作用。調查顯示,武漢市社區(qū)居民1周運動次數不到3 d者占54.4%,而且每次運動時間少于30 min者占56.6%。這與羅麗花等[4]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表明居民缺乏鍛煉的意識。調查中重點人群堅持運動情況較社區(qū)居民好,這與他們對相關疾病的知識知曉程度和自身健康的管理能力高有關。吃與運動不平衡的現代生活方式已成為社區(qū)居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因素,這些因素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來達到預防和控制。因此,在開展疾病預防保健知識健康教育的同時,還應開展針對不同人群的合理運動健康教育。根據季節(jié)特點,組織健康運動活動,指導居民進行合理鍛煉和自我運動強度監(jiān)測。
調查中,每天睡眠時間少于6 h人數占42.6%,睡眠質量良好者僅占37.4%。睡眠質量與健康之間呈正相關,睡眠質量好,健康資本高[5]。睡眠質量差,睡眠時間不能保證將影響居民的學習、工作效率和身體健康。大量研究表明,睡眠型態(tài)與全身性疾病和死亡率之間有很強的相關關系[6]。機構利用者睡眠質量好于重點人群(P<0.01),可能與正在接受臨床治療、癥狀緩解、身體自我感覺舒適有關。對重點人群日常管理中需要重視睡眠狀況的評估,發(fā)現睡眠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避免進一步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調查顯示,武漢市社區(qū)居民慢性疾病患病率為41.6%,高于泰興市(15.38%)[7]、南昌市(16.42%)[8]和2008年全國第四次衛(wèi)生服務調查結果(20.0%)[9]。開展社區(qū)干預和三級預防是本地區(qū)今后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點。國外很多發(fā)達國家都有較完善的行為習慣危險因素監(jiān)測系統(tǒng)[10],能快速精確地反映出人群健康影響因素,建立一個完善的行為習慣危險因素監(jiān)測系統(tǒng)也是武漢社區(qū)健康促進的重要工作內容。
[1]劉媛.2011 年溫嶺市四種慢性病發(fā)病與死亡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2013,29(2):235-236.
[2]宋建華,梁彤,孫晨,等.健康促進診療管理模式對社區(qū)慢性病的干預效果[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9,12(12):1141-1142.
[3]于曉薇,胡宏偉,吳振華,等.我國城市居民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0,20(2):151-156.
[4]羅麗花,吳彎彎.襄陽市社區(qū)居民健康意識與健康行為調查分析[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30(6):834-835.
[5]翟艷明,崔潞瑤.居民健康資本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1(11):18-20.
[6]洪音.神經內科住院病人睡眠障礙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全科護理,2009,7(2A):290-291.
[7]常軍,劉紅建.泰興市18歲以上城鄉(xiāng)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情況調查[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5,23(1):41-43.
[8]徐群英,胡敏,朱建華.南昌市城區(qū)居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病調查[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0,26(1):117-118.
[9]衛(wèi)生部統(tǒng)計信息中心.2008年中國衛(wèi)生服務調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詢問調查分析報告[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9:10-11.
[10]韓見知.老年個人衛(wèi)生習慣與死亡率[J].國外醫(yī)學(社會醫(yī)學分冊),1986(1):57-58.
(本文編輯范秋霞)
Survey of living habits and behavior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n Wuhan
Chen Jing,Jia Di,Huang Wanqi,et al
(Medical Technology and Nursing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 and Morsing,
2013年湖北省衛(wèi)生廳科研項目,編號:JX6B32;2014年武漢輕工大學大學生科研項目,編號:72。
陳靖,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單位:430023,武漢輕工大學醫(yī)學技術與護理學院;賈迪單位:430022,武漢亞洲心臟病醫(yī)院;黃萬琪、詹婷莉、曾露、司元、付平單位:430023,武漢輕工大學醫(yī)學技術與護理學院。
R473.2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6.20.031
1009-6493(2016)07B-2521-03
2015-09-14;
2016-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