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佳適
〔關鍵詞〕心理課;有效教學;高中
近年來,心理輔導在學校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根據(jù)學校心理輔導的三級預防機制,學校心理輔導可分為初級預防、次級預防和補救介入。其中,初級預防是針對全體學生而設計的,其目的在于協(xié)助學生合理應對在個人發(fā)展階段中可能面對的各種危機。初級預防可以說是一種廣泛性的干預,面向全體學生。初級預防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其開展的主要途徑便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因此,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如何有效開展,有助于學校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使學生學會處理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有效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一種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有效教學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檢驗:有效的具體目標、有效的課堂資源、有效的活動方式和有效的反饋方式。
一 、有效的具體目標
心理健康教育課首先必須具備有效的具體目標。作為活動,目標是第一構(gòu)成要素。作為課程,必須規(guī)定一定學段學生最終要達到的預期水準。在促進學生心理發(fā)展,提高學生心理素質(zhì),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總目標的指導下,心理課的具體目標是指每個單元、每一節(jié)課使學生能夠達到的目標。
目標的有效性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成功至關重要。目標不能脫離實際、高高在上,一定要貼近學生,與學生息息相關。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和特點,他們在每一階段都有面臨的主要問題。在高中階段,學生存在人際交往困惑、情感困惑、家庭沖突等,且開始出現(xiàn)職業(yè)抱負。因此在確立心理輔導課的目標時,必須考慮學生所處年齡階段、人格發(fā)展狀況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
同時,每一堂課都必須制訂一個具體可操作的目標,力爭實現(xiàn)每一堂課解決一個問題。如針對高中生情緒困擾的課程設計,可按其情緒的不同性質(zhì),將主題細化為“情緒滅火器——當憤怒來臨時”“走出憂郁的低谷”“讓你更幽默”,也可按緩解不良情緒的不同途徑將主題分為認知調(diào)節(jié)、運動調(diào)節(jié)、食物調(diào)節(jié)等。根據(jù)主題的不同確立不一樣的教學目標。再如運用心理輔導活動課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技巧的發(fā)展性、預防性輔導,要達成的目標會有很多,至少可以將目標分為四個梯度來展開:了解人際沖突成因,了解人際沖突反應,學會化解人際沖突,學會防范人際沖突。
目標必須明確和清晰,在目標表述上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不使用晦澀、深奧、含混不清的語言,例如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價值即學習是為了什么,協(xié)助學生理解什么是學習,即學習學什么,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風格,進而將自己的強勢學習風格應用到學習以及日常生活上。
(2)不使用模棱兩可的、容易產(chǎn)生歧義或者爭議的表述,例如“避免出現(xiàn)早戀”,“早戀”二字就容易出現(xiàn)爭議。
(3)不使用太長、太復雜的句式,例如 “讓學生客觀、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和探索自我的重要意義,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和途徑探索自我,使學生明確、深刻而全面地探索自我成為可能。”
(4)不使用大而空的、標語口號式的語句,例如:“呼吁以每個人的實際行動,為創(chuàng)造美好、和諧的班集體而努力?!?/p>
二、有效的課堂資源
要在適當?shù)臅r候安排相應的主題。
在高一新生入學的前一個月內(nèi),可設計“適應高中新生活”的主題內(nèi)容,包括高中學習方法的轉(zhuǎn)變、認識新朋友、高中生活規(guī)劃等。
在期中、期末考試,尤其是高考及考前模擬這樣的大考前,安排幫助學生樹立適當目標、合理安排復習時間、緩解考試焦慮等的課程。在考試之后,可以設計考后的心理調(diào)節(jié)課程,讓學生學會對考試結(jié)果進行合理歸因。
高一第二學期最后一堂課,針對學生選擇文理科的需要,安排“我選擇我承擔”一課,老師搜集各個方面的資料,以中性的態(tài)度呈現(xiàn)給學生,以舉例的方式形成“利弊表格”。最后強調(diào)無論做怎樣的選擇,每條路都會時而順風順雨,時而風雨交加,關鍵是要勇敢去承擔,理智分析,積極應對。
課堂資源要能夠被學生接納,讓學生感興趣。本人曾在高一年級設計調(diào)查問卷,采取開放式提問如“你最喜歡上什么主題的心理課?”等來調(diào)查學生感興趣的心理課主題。數(shù)據(jù)顯示,高一學生最為感興趣的心理課主題是人際交往類,其次是學習輔導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普遍感興趣的方面進行輔導,才能真正做到 “以學生為本”。
三、有效的活動方式
心理活動課的方式是其目的實現(xiàn)的手段,也是其內(nèi)容發(fā)揮作用的必要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方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活動內(nèi)容的組織方式;二是活動課的輔導方法。心理課內(nèi)容的組織方式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活動主題按著時間序列進行設計;其二,是指每一節(jié)課活動內(nèi)容的組織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輔導方法主要包括:(1)認知法,如閱讀和聽故事、多媒體輔導、藝術(shù)欣賞、學生自陳、聯(lián)想活動、認知改變;(2)操作法,如測驗、演講、唱歌、游戲、手工和繪畫等;(3)討論和辯論法,如小組討論、正反方辯論等;(4)角色扮演(表演)等。
還要根據(jù)不同的課程主題及課程目標設計有效的活動方式。例如,在“人際交往的競爭與合作”一課中,采用學生分組的方式,在具體情境的設置下體驗不同組之間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在“一分一秒,運籌帷幄”關于時間管理的課程設計中,課前請學生排練心理劇“學校的一天”,課中讓學生欣賞身邊同學的節(jié)目,這樣把生活情節(jié)搬到課堂,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又如在“花開應有時——談中學生異性交往”一課中,將全班學生分為兩大組,即持有“戀愛有益”及“此時拍拖弊處多”的不同觀點。讓兩組進行辯論,在辯論中讓學生的思想進行劇烈的撞擊,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建立適當?shù)膽賽蹆r值觀。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睂捤?、民主、和諧、溫馨的活動氣氛是心理健康活動課的起點。所以,課前導入的活動方式對于心理課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里主要就課前導入為例談幾種方法。
(一)音樂導入法
學生都喜歡聽音樂,尤其是流行音樂。教師可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播放與主題有關的相關歌曲,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到課程預設的氛圍中。如談異性交往的課程中可以在課前播放《梔子花開》,讓學生在富有青春浪漫氣息的音樂聲中進入到主題當中,有利于打破學生的心理防御,拉近師生心理距離,提高學生的情感投入。
(二)熱身活動法
熱身活動是創(chuàng)設課堂學習情境的重要手段之一,體現(xiàn)主題教育的熱身活動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經(jīng)驗,激發(fā)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從而能引導學生體驗、思考和探究,為主題活動作良好的鋪墊。如在“合理歸因,做生活的強者”一課中可以安排“妙手系結(jié)”的熱身活動:
首先發(fā)放系好若干結(jié)的包裝繩,說明活動內(nèi)容和要求。
活動1:
師:在1分鐘內(nèi),請大家在繩子上系結(jié)。
要求:大家必須嚴格聽從指揮,活動時間開始后方可系結(jié),時間一到,立即停止活動。
活動2:
師:再用1分鐘,看誰能夠把繩上所有的結(jié)解開??凑l解開的結(jié)最多,誰就為勝利者。
請?zhí)魬?zhàn)勝利者和失敗者分別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分析自己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師:你覺得自己為什么能在這次活動中勝出?主要是哪些原因?請你分析一下自己挑戰(zhàn)失敗的原因。
教師將成功與失敗的原因進行分類,簡單小結(jié),引出主題——歸因。歸因就是尋找原因,即對學習、工作成敗的原因作出判斷。
這樣的熱身活動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主題“歸因”的含義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記住。
(三)妙用故事法
追求新奇、喜歡聽故事是中學生的天性。為此,教師在活動開始或活動中,可利用學生喜歡聽故事的心理,讓學生閱讀或傾聽故事。
如在“一分一秒,運籌帷幄”一課中,教師先講故事:
瑞士是世界上第一個實行電子戶籍卡的國家。1998年,南美的一個黑客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侵入到瑞士的戶籍網(wǎng)絡,想把自己剛出生的兒子注冊為瑞士人。在填寫戶籍卡的財產(chǎn)這一欄時,他隨便敲了一個數(shù)——3.6萬瑞士法郎。這個黑客本以為自己從此就有個瑞士兒子了,誰知不到三天,瑞士當局就發(fā)現(xiàn)了這位假居民。值得一提的是,查出這位假居民的并非是瑞士的戶籍管理人員,而是一位家庭主婦。她在給女兒注冊戶口時,對前一位在財產(chǎn)欄中填3.6萬法郎的人產(chǎn)生了懷疑。教師可在此時拋出一個問題:大家猜猜這位家庭婦女憑什么懷疑這是位假居民呢?(所有的瑞士人在為孩子填寫擁有的財產(chǎn)時,寫的都是“時間”二字)
此時,新奇的故事和有意思的問題必然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也會引發(fā)他們的議論。最后,教師可以將主題點明:時間是人生最初的財富,也是最寶貴的財富。
除此之外,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情感感染法、激情演講法等。不論使用哪一種方式,都要因教學內(nèi)容而定,才能產(chǎn)生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四、有效的反饋方式
長期處于應試教育體制下的廣大中小學生已習慣了教師按部就班地傳授知識,一成不變地完成教學任務。但心理課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重點在于課堂目標不是知識的傳授,而是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有效的反饋方式對于促進學生的積極體驗及積極的課堂參與度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心理課對話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倡導平等的對話關系,理解并接受學生的觀點、感受,并對學生做出移情式反應,把這種對學生內(nèi)心世界關注的感受傳遞給學生。
團體心理輔導中的共情技巧、積極傾聽技巧、澄清技巧、支持技巧等輔導技術(shù)的應用,對于維護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有重要的意義。多鼓勵學生,教師可用眼神、手勢等肢體言語告訴學生,你在受到關注和肯定,這比單純的“你真行、你真棒”等語言激勵更加有效。同時,在活動展開過程中,還可通過掌聲,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
有效教學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目標。有效課堂教學的境界應該是使課堂成為師生思想碰撞的場所,成為智慧提升的舞臺,成為靈性迸發(fā)的空間,成為實現(xiàn)生活價值的理想之地。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有效教學”,有效目標是首先要考慮的,同時需要關注有效資源和有效方式的結(jié)合,并采取有效反饋方式。當然,還有其他影響因素,如有效管理心理活動課的課堂氛圍等,這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一步探討。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第五中學,廣州,510220)
編輯/張 帆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