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片《飲食男女》以人物群像的塑造以及人物群組關系的矛盾建構,深入再現(xiàn)了中西文化碰撞與交融的主題。較《推手》、《喜宴》而言,《飲食男女》的主題尤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文化對現(xiàn)代先進文明的主動追求,以及在文明發(fā)展過程中文化所具有的懷舊情結。
關鍵詞:《飲食男女》;人物群像;主題
《飲食男女》是李安早年執(zhí)導的一部備受關注的影片,它與《推手》、《喜宴》并稱為“父親三部曲”。在這組影片中,以“父親”作為故事的主要人物,表達了初步踏入影壇的導演李安對中西文化碰撞與融合問題的思考。這組影片為李安建立自己的世界觀并成功走向好萊塢奠定了基礎。但具體來看,作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飲食男女》在主題表達和人物塑造上都有別于其它兩部。如果說《推手》、《喜宴》是以極富喜劇意味的故事情節(jié)取勝,是通過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展現(xiàn)主題,那么《飲食男女》則重點以人物群像塑造及其人物關系建構為主。在主題上,《飲食男女》也在前兩部影片重點表現(xiàn)中西文化碰撞與妥協(xié)的主題之后,更深入探討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問題。以下即試論之。
1 《飲食男女》人物群像的塑造
相比于《推手》、《喜宴》中簡單的人物關系,《飲食男女》的人物關系復雜得多。影片中除了老朱和他的三個女兒外,還有與三個女兒相關的人物如周明道、雷蒙、李凱、鐘國倫,也有與朱家關系密切的梁伯母一家,與老朱關系密切的老溫師傅等。這些人物,各自有其個性特點及文化認同。其中重點刻畫的則是老朱、家倩、家珍三人。
這些人物都具有其作為人格面具的一面。作為父親的老朱是臺北圓山大飯店的主廚,他以飲食為面具,在妻子去世后他便肩負起撫養(yǎng)三個女兒的責任。但女兒們逐漸長大后,老父親也漸感力不從心,因他有著一手爐火純青的廚藝,故每個周日的晚餐成為其維系家庭和睦的紐帶。但在每次的飯桌上,卻總是充斥著種種不和睦,反而是他為珊珊準備的小便當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在最后,他準備續(xù)弦再娶,主動追求新生活,他的味覺也因此失而復得。
家倩則以男女為面具,她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一位知性女青年,航空公司的高級白領,無論在職業(yè)還是生活方式上都是朱家三姊妹中最現(xiàn)代的那一個。但她骨子里卻是最為傳統(tǒng)保守的,她最大的愿望是當一名大廚, 繼承父親的衣缽,但她很早就被父親趕出了廚房。即便如此,她業(yè)余的最大愛好仍是做飯。所以,當最終所有人都離開老宅時,她卻終于機會在自家廚房大展身手,以實現(xiàn)她多年的愿望。
家珍是以宗教為面具,她是一個內(nèi)心極度壓抑的人物。從家庭方面來說,由于母親早逝,作為長姐,她不自覺地肩負起照顧父親和妹妹們的職責,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影響下,她一再強調(diào),“我是要一輩子留在這里的”,這種潛意識讓她不自覺地持有單身并終身陪伴父親的信念。從自身方面來說,中國傳統(tǒng)女性的矜持與虛榮讓她虛構了一段被人拋棄的失戀經(jīng)歷來自我保護。但人類的本性中有對愛情和婚姻的本能欲求,對一個大齡未婚女青年來說,家人和朋友的關心,學生的取鬧,更激發(fā)了她內(nèi)心的躁動情緒。故此,在日常生活中,她表現(xiàn)出極度的反常與敏感:如單放機的跑磁令她焦躁不安,屋頂?shù)呢埥懈钏y以忍受,而隔壁鄰居每到周末的男女合唱則讓她歇斯底里。所以,當身邊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健碩而俊美的體育老師時,她終于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情欲,迫不及待地主動追求起對方來。
2 《飲食男女》主題之開拓性
“父親三部曲”中前兩部影片的主題都是在尖銳的矛盾沖突中直接呈現(xiàn)出來的:《推手》的矛盾沖突是中國父親與外國兒媳之間的矛盾,《喜宴》的矛盾沖突則是中國父母與同性戀兒子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都是勢不兩立,不可調(diào)和的,是一種硬對硬的碰撞。雖然這兩部影片的結局是中國父親的妥協(xié),但其實反映的還是表象化的中西文化沖突。
在《飲食男女》中,導演應是有了更深層的思考,因此,其創(chuàng)作有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故事的背景回到了臺北,故事的人物也不再表現(xiàn)出鮮明的對立,人物之間的關系轉移到了父女之間,且?guī)е煌幕∮浀娜藗內(nèi)员憩F(xiàn)出對他方文化的憧憬或是眷念。如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代言人的父親不僅接受了三個女兒各自離家的現(xiàn)實,而且他還主動追求起自己的幸福,與是自己女兒朋友的錦榮產(chǎn)生了戀情,并大膽地走出了家庭。而作為西方文化代言的家倩雖然在男女關系上表現(xiàn)得開放而現(xiàn)代,但是,其骨子里卻對作為中國文化代言的“飲食”無限眷念。即便在后來其成為企業(yè)白領后,做菜還是其緬懷過去,宣泄情緒的最重要方式。
因此,總的來說,《飲食男女》的主題,便在前兩部作品表象的矛盾碰撞與被迫的妥協(xié)之外,更深入地拓展了中西文化碰撞與交融的主題,在這種文化交融的過程中,不僅有相互排斥的一面,更有彼此吸引的一面。對先進文明的向往與追尋是文化的天性,被先進文化同化之后,舊的文化又有著對母體文化的無限眷念之情。
3 在人物關系的建構中呈現(xiàn)主題
在《飲食男女》中,不同于《推手》《喜宴》集中緊湊的矛盾沖突,其更多是以日常生活中瑣碎的事件彼此勾連,通過人物關系的建構來呈現(xiàn)主題。在影片中,這種人物關系便以表現(xiàn)主題的需要,主要建構了老朱與三個女兒之間、老朱與家倩之間、家倩與家珍之間、梁伯母與其女兒之間等多重人物關系。
首先看老朱與三個女兒之間的關系建構。在這組關系中,作為父親的老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三個女兒則紛紛表現(xiàn)出西化的性格特點,如家珍的信奉基督教,家倩的現(xiàn)代職業(yè)女性身份和其開放任性的男女觀,家寧的未婚先孕等,都是年青一代受西式文化影響的印記所在。但是,在影片中,這組人物關系卻有了意想不到的變化。首先是老朱多次欲言又止并最終宣布了續(xù)弦再娶的消息,尤其他所娶之人不是大家意料中的梁伯母,而是梁伯母的大女兒錦榮,這是老朱放下傳統(tǒng)文化思想包袱,主動向西式文化靠攏的一種表現(xiàn)。而三個女兒也紛紛選擇了自己內(nèi)心渴望的生活,由此可見中西文化的彼此交融。
其次,最直接地表現(xiàn)主題的是老朱與家倩二人關系的建構。這組人物關系是與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相勾連的。在這組人物關系中,老溫是兩人的中介,通過老溫與老朱、家倩的對白,我們了解到,從小,老朱最看好家倩,并常常帶他到后廚去。家倩因此也迷上了做飯,渴望有朝一日成為大廚。但老朱卻將家倩趕了出去,不讓她學廚,甚至不讓她碰他們自家的廚房。最終,家倩學業(yè)有成,成了航空公司的高級白領。但在家倩心里,對父親的做法始終耿耿于懷。如果這兩人分別對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現(xiàn)代文化,那么這二人的矛盾關系表明,在對待中西文化方面,他們常表現(xiàn)出向往與眷念的復雜情感。代表傳統(tǒng)文化的父親,希望女兒能走向現(xiàn)代先進的文明世界。從傳統(tǒng)中走出來,并深受西方文化洗禮的家倩,又表現(xiàn)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無限眷念。故此,影片結尾部分的經(jīng)典鏡頭是:父親老朱的味覺恢復了,他嘗出了家倩為他熬制的湯,家倩終于可以在自家的廚房大顯身手,為一家人做一頓豐盛的晚餐了。于是,父女二人的手握到了一起,這便顯明地預示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乃至相互滲透。
此外,梁伯母與其女兒們的關系則延續(xù)著前兩部影片中中西文化的對立,家倩與家珍二人關系的建構則進一步深化了影片的主題。由此我們看到,中西文化之間,是相互包容,彼此融合的。
參考文獻
[1]肖銳《釋放人格面具下的個體本質(zhì)》,《電影文學》,2012年第10期。
[2]王爽《從李安的“三部曲”看中西文化的沖突與碰撞》,中南大學2011年碩士學位論文。
作者簡介
許菊芳,湖北大冶人,河南藝術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古代文學、影視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