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山海圖》到《山海經(jīng)》
      ——論《山海經(jīng)》的成書過程

      2016-09-28 23:05:04付希亮
      文藝評論 2016年6期
      關(guān)鍵詞:成書海圖山海經(jīng)

      ○付希亮

      從《山海圖》到《山海經(jīng)》
      ——論《山海經(jīng)》的成書過程

      ○付希亮

      一、《山海圖》在周代的傳承

      《山海經(jīng)》所記之事,最遲為湯伐夏桀,說明此書的原初版本《山海圖》完成于湯伐夏桀之后。商湯去世之后,商王朝發(fā)生了許多大事。方詩銘、王修齡《古本竹書紀(jì)年輯證》:“《紀(jì)年》又稱……仲壬崩,伊尹放大甲于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大甲七年,大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復(fù)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雹偬字笊掏醭€有盤庚遷都、武丁伐鬼方等重大事件,《山海經(jīng)》中全無痕跡,說明《山海圖》完成于湯得天下之后,大甲殺伊尹之前?!渡胶=?jīng)》中的《山經(jīng)》反映了商朝初年處于圖騰社會階段的各氏族圖騰及其居住區(qū)域?!渡胶=?jīng)》記載了中國及其四方存在的奇異鳥獸和怪神,它反映的是中國圖騰時代的社會生活,其前身《山海圖》完成于商初成湯在位之時。其中《山圖》反映商朝初年各部落住址,《海圖》反映商重要方國歷史淵源和有關(guān)情況。

      商代巫祝文化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理性文化不發(fā)達。甲骨卜辭顯示,商王大事小事都要占卜?!逗榉丁罚骸叭陝t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身其康強,子孫其逢吉。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庶民逆,吉。庶民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卿士逆,吉。汝則從,龜從,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內(nèi)吉,作外兇。龜筮共違于人,用靜吉,用作兇?!雹诳梢姴敷咴谏掏醭瘺Q策中起決定作用。商代崇尚天命和暴力?!稖摹罚骸案駹柋娛?,悉聽朕言,非臺小子,敢行稱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汝!爾無不信,朕不食言。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雹鄢缟斜┝?、敬畏天命、迷信卜筮,這是商王朝統(tǒng)治者政治意識不夠理性的表現(xiàn)。由于商代巫祝文化發(fā)達,《山海圖》作為王朝典籍當(dāng)保存在商王朝巫祝手中。

      周代是史官理性文化為主導(dǎo)的時代。小小的周方國一舉滅掉了大邑商,這件事給周統(tǒng)治者以巨大震動,他們認(rèn)為這是天命轉(zhuǎn)移于周的緣故。周人深究天命轉(zhuǎn)移原因,認(rèn)為這是因為文王品德美好行仁政、商紂王品德惡劣行暴政的緣故。于是他們認(rèn)為統(tǒng)治者應(yīng)該懷保小民而永受天命。同商統(tǒng)治者相比,周人的政治意識更為清醒。他們注重歷史文獻,注意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教訓(xùn),以使王朝長治久安?!赌印べF義》:“昔者周公旦朝讀書百篇,夕見漆(七)十士,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其修至于今?!雹苁饭儆涗浐驼須v史文獻以供周王和諸侯參考,并參政議政。這樣,史官成為周代文化的核心,周代文化是史官文化。巫祝是商代文化的核心,商代文化是巫祝文化。

      在周代,巫祝成為單純的神職人員,在政治方面失去了話語權(quán)。作為巫祝文化文獻,《山海圖》保存在周巫祝手中,自然不受統(tǒng)治階層的重視。不過,它作為上古文獻,有許多可以與夏商以來歷史文獻相印證之處,所以仍受一些貴族的重視。春秋時代,一些博物君子能夠打通巫史文化界限,用歷史文獻解釋神話,受到了當(dāng)時的重視。這方面的人物有史官、士大夫、諸侯,甚至還有婦女?!蹲髠鳌酚涊d了一些博物君子的言論,其中有周內(nèi)史過論丹朱神降于莘(莊公32年),魯太史克論舜舉八元八凱、逐四兇(文公18年),周王孫滿論九鼎(宣公3年),魏絳論后羿被殺和少康復(fù)國(襄公4年),子產(chǎn)論實沉臺駘為祟(昭公元年),子產(chǎn)論黃熊入寢門(昭公7年),郯子論少昊以鳥名官(昭公17年),叔向母論樂正后夔無祀(昭公28年),晉史墨論龍及五行之官(昭公29年)?!秶Z》記載周太子晉論共工、鯀、禹治水,周伶州鳩論武王伐紂時天象,魯展禽論圣王之制祀,孔子論防風(fēng)、墳羊,晉司空季子論黃帝25子,周史伯論祝融八姓,楚觀射父論重黎絕地天通等。史書對這些言論的記載,不僅傳播了圖騰時代文化知識,而且還揭示了神話與歷史的聯(lián)系,成為我們今天研究圖騰時代歷史的寶貴財富。但總的說來,周代巫祝文化處于低潮時期。雖然我們從周代文獻中看不到《山海圖》存在的痕跡,但它所攜帶的信息仍然通過巫祝卜史和貴族教育系統(tǒng)繼續(xù)傳播著,一遇到適宜的社會環(huán)境就會顯示其存在。

      二、《山海經(jīng)》的成書年代和作者

      關(guān)于《山海經(jīng)》的成書年代,前人已有很多論述。前面已經(jīng)介紹袁珂先生的觀點。這里再介紹另外一種觀點:《山海經(jīng)》成書于戰(zhàn)國后期至秦代。

      唐志輝說:“從《楚辭》《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早期典籍涉及《山海經(jīng)》的內(nèi)容和引用程度可以推論出《山海經(jīng)》成書的過程,《山經(jīng)》與《荒經(jīng)》成書于《呂氏春秋》之前,而《海內(nèi)四經(jīng)》《海外四經(jīng)》成書于《呂氏春秋》之后、《淮南子》之前?!雹?/p>

      萬群的研究結(jié)論是:“《山經(jīng)》成書年代最早,在戰(zhàn)國中晚期,處于《墨子》至《呂氏春秋》成書之間,《海經(jīng)》成書在戰(zhàn)國末秦漢初,在《荀子》成書之后,《淮南子》成書之前?!痘慕?jīng)》成書也在戰(zhàn)國末秦漢初,與《韓非子》成書時間接近?!雹捱@兩篇論文從文獻引用和語言史的角度探討了《山海經(jīng)》的成書時間,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二人都將《山海經(jīng)》的成書時間定為《呂氏春秋》成書前后,即戰(zhàn)國后期至秦代。

      譚其驤《論五藏山經(jīng)的地域范圍》談到《山經(jīng)》的成書時間和作者:“論文寫作地點,應(yīng)該肯定顧頡剛先生的周秦河漢之間說?!薄吧浇?jīng)具體寫作時代,估計不可能早于戰(zhàn)國晚年,很可能已在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以后,也許是在對南越用兵而尚未完全征服的過程中,所以《南山經(jīng)》只見廣東的山川而不見廣西山川?!雹?/p>

      周振鶴的論文《被忽視了的秦代〈水經(jīng)〉——略論〈山海經(jīng)海內(nèi)東經(jīng)附篇〉的寫作年代》,探討了《海內(nèi)東經(jīng)》附篇的創(chuàng)作年代:“《附篇》與海經(jīng)、大荒經(jīng)性質(zhì)截然不同,它當(dāng)寫于秦代,實際上是一部秦時的《水經(jīng)》,其地理價值當(dāng)不在《山經(jīng)》之下?!薄岸陡狡分鲃t稍遲,應(yīng)在秦始皇33年北取河南地、南取陸梁地之后,或者正因與《山經(jīng)》、《海經(jīng)》成書年代相去不遠,后人遂將其并置于一書之中?!雹嗲厥蓟?3年(前214)北取河南地,南取陸梁地;34年(前213)取南方越地。

      譚其驤、周振鶴都認(rèn)為《山經(jīng)》和《附篇》創(chuàng)作于秦統(tǒng)一六國之后,秦滅亡之前。筆者贊同二人的觀點,認(rèn)為整個《山海經(jīng)》成書時間是秦統(tǒng)一六國之后、秦滅亡之前,作者是秦王朝的巫祝之官。根據(jù)是:

      第一,《呂氏春秋·孝行覽·本味篇》與《山海經(jīng)》都將神話中的奇異鳥獸當(dāng)作可吃的食物,這種空前絕后的怪異觀念證明二者產(chǎn)生于同一時代。

      《呂氏春秋·孝行覽·本味篇》記載:“湯得伊尹,祓之于廟,爝以爟火,釁以犧豭。明日,設(shè)朝而見之。說湯以至味。湯曰:‘可對而為乎?’對曰:‘君之國小,不足以具之,為天子然后可具……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雋觾之翠,述蕩之腕,旄象之約。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鳳之丸,沃民所食。魚之美者,洞庭之鱄,東海之鮞,醴水之魚,名曰朱鱉,六足、有珠、百碧。雚水之魚,名曰鰩,其狀若鯉而有翼,常從西海夜飛游于東海。’”⑨猩猩、獾獾、鳳丸、朱鱉、鰩魚,都是《山海經(jīng)》中的奇異鳥獸,本是某些部落氏族的圖騰,在這里都成了美味的食物。

      《山海經(jīng)》的作者也將這些奇異鳥獸當(dāng)作能吃的東西,并且在《呂氏春秋·孝行覽·本味篇》觀念的基礎(chǔ)上還有所發(fā)展,認(rèn)為人若吃了或者佩戴這些鳥獸,還有特殊的功效。如《東次二經(jīng)》記載:“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無草木。澧水出焉,東流注于余澤,其中多珠蟞魚,其狀如胏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無癘?!雹膺@里的珠蟞魚就是《本味篇》中所說的朱鱉,《山海經(jīng)》不僅記載了它的味道,還記載了它的食用功效:能夠治療惡瘡?!段鞔稳?jīng)》記載:“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觀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這里的文鰩魚就是《本味篇》中所說的雚水之中的鰩魚。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文鰩魚的味道是酸甘,人吃了能治療瘋狂之疾。可見《山海經(jīng)》繼承了《呂氏春秋·本味篇》的神話觀念,并有所發(fā)展。由此推知二書產(chǎn)生時間相近,且《山海經(jīng)》要晚于《呂氏春秋》。

      第二,《山海經(jīng)》所載出鐵之山的信息,以秦地居多,還有趙、魏、韓、楚而無齊、燕國的信息。

      下面介紹《山海經(jīng)》中出鐵之山的信息?!段鞔问捉?jīng)》出鐵之山有符禺山、英山、竹山。《西次二經(jīng)》中有泰冒山、龍首山、西皇山?!段鞔嗡慕?jīng)》中有鳥山、盂山?!段鞔问捉?jīng)》所在區(qū)域在渭水之南,《西次二經(jīng)》在渭水之北,《西次四經(jīng)》在陜北和甘肅東部。戰(zhàn)國時期,三列山都在秦國的統(tǒng)治范圍內(nèi),都有出鐵之山的記載?!段鞔稳?jīng)》在青海和甘肅西部,不在秦國統(tǒng)治范圍內(nèi),沒有關(guān)于出鐵之山的記載。

      《北山首經(jīng)》出鐵之山有虢山、潘侯山。此列山是山西西部之山,?戰(zhàn)國時期是魏國的領(lǐng)土?!侗贝稳?jīng)》有柘山、維龍山、白馬山。關(guān)于白馬山,畢沅曰:“山在今山西盂縣北?!?盂縣今屬山西陽泉市管轄范圍內(nèi),戰(zhàn)國時期是趙國的領(lǐng)土?!侗贝味?jīng)》無出鐵之山。

      《中山首經(jīng)》有涹山、泰威山出鐵。此列山在山西南部黃河北岸,戰(zhàn)國時期歸魏國管轄。《中次六經(jīng)》有密山、橐山、夸父山出鐵。此列山是今河南洛陽以西、華山以東,黃河南岸之山,在戰(zhàn)國時期屬于韓的領(lǐng)地?!吨写纹呓?jīng)》有少室山、役山、大騩山出鐵,在戰(zhàn)國時期屬于韓的領(lǐng)地?!吨写伟私?jīng)》有荊山、銅山、玉山,其地在今湖北北部,戰(zhàn)國時期屬楚國管轄?!吨写尉沤?jīng)》有岐山、騩山,此列山在四川西部,戰(zhàn)國時期屬蜀國管轄?!吨写问?jīng)》有虎尾山、又原山出鐵,此地可能在河南洛陽一帶,戰(zhàn)國時期屬東西周管轄?!吨写问唤?jīng)》有帝囷山、兔床山、鮮山、求山,其地在河南南陽一帶,戰(zhàn)國時期屬楚國管轄。《中次十二經(jīng)》有丙山、風(fēng)伯山、洞庭山、暴山,其地在今湖北、湖南,戰(zhàn)國時期屬楚國管轄。

      《東山經(jīng)》和《南山經(jīng)》無出鐵之山?!稏|山經(jīng)》之山在今山東境內(nèi),屬齊國管轄范圍?!赌仙浇?jīng)》之山在今湖南南部、廣東、江西、浙江、福建,戰(zhàn)國時期屬于閩、甌、南越統(tǒng)治之地。秦統(tǒng)一六國,燕、齊最晚,故《山海經(jīng)》沒有二國管轄之地出鐵之山的資料。南越在秦始皇34年(前213)才被征服,故沒有其出鐵之山的資料?!侗贝味?jīng)》之山在山西忻州以北及內(nèi)蒙南部,戰(zhàn)國前期屬于婁煩管轄。《史記·匈奴列傳》:“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xí)騎射,北破林胡、樓煩。”?可能因為此地比較落后,《山海經(jīng)》沒有其出鐵之山的記載?!段鞔稳?jīng)》之山,在今青海和甘肅西部,戰(zhàn)國時期屬于西羌統(tǒng)治范圍,也沒有出鐵之山的記載。

      綜上所述,《山海經(jīng)》記載的出鐵之山集中在戰(zhàn)國時期秦、楚、韓、趙、魏、周、蜀管轄范圍之內(nèi),燕、齊、婁煩、西羌、南越、閩、甌之地沒有出鐵之山的記載。燕、齊可能是因為被征服太晚。婁煩、西羌、南越、閩、甌屬于化外之地,生產(chǎn)落后,沒有開采鐵礦的能力,故秦王朝可能沒有那些地方的礦產(chǎn)數(shù)據(jù)。由此推斷,《山海經(jīng)》完成于秦統(tǒng)一六國,拿到楚、韓、趙、魏、周、蜀國的圖籍之后。秦王朝的巫史將這些新領(lǐng)土上的礦產(chǎn)信息標(biāo)注到了新地圖上。

      第三,秦統(tǒng)一六國后發(fā)布焚書令,為巫祝文化提供了一枝獨秀的機會,秦始皇多次巡行天下,求仙人不死之藥,為秦王朝巫祝編寫《山海經(jīng)》提供了需要。

      公元前221年,秦并六國,分天下為36郡。六國的圖籍陸續(xù)匯集到秦王朝首都咸陽,為《山海經(jīng)》的編寫提供了客觀條件。公元前213年,秦王朝發(fā)布了焚書令。《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記載:“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30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xué)法令,以吏為師?!?這樣以來,天下的史書、詩書、百家之書都遭了殃,史官理性文化發(fā)展勢頭遭到了遏制。秦王朝不禁卜筮等巫書,使巫祝文化獲得了難得的發(fā)展機遇。

      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前218年、前215年、前211年四次東巡,封禪泰山,祭祀名山大川,并派方士尋求仙人和不死之藥,為秦王朝巫祝編寫《山海經(jīng)》提供了主觀需要。秦始皇迷信鬼神,向往仙人。而《山海圖》專言鬼神之事,并且是秦王朝巫祝所掌管的圖籍。秦巫祝要陪同秦始皇游歷,為他祭祀名山大川祈福,并提供有關(guān)鬼神的咨詢服務(wù),所以要攜帶《山海圖》。但是《山海圖》非常珍貴,制作極為困難,故秦巫祝將畫在絹帛《山海圖》上的山脈、河流、鳥獸、神靈、遠國異人等信息用文字書寫在竹簡上,這才有了《山海經(jīng)》的誕生。

      秦王朝巫祝在將《山海圖》“翻譯”成文本的時候,參考了韓、趙、魏、楚等國的圖籍,加入了有關(guān)山脈礦產(chǎn)出產(chǎn)信息。盡管齊國都城臨淄、燕國都城薊是東方的冶鐵中心,由于燕齊兩國滅亡較晚,《山海經(jīng)》的作者可能沒有看到相關(guān)圖籍,所以未曾記載兩國鐵礦石的出產(chǎn)地。從周振鶴先生的文章可知,秦巫祝在編寫《山海經(jīng)》的時候,還把當(dāng)時編寫的《水經(jīng)》選了一段編了進去。?

      總之,《山海經(jīng)》成書于秦統(tǒng)一六國之后、秦王朝滅亡之前。秦朝巫祝把《山海圖》“翻譯”成為《山海經(jīng)》。由于秦巫祝歷史知識不夠豐富,故常常誤解《山海圖》上的文字信息,將“夏啟”解釋為夏天開啟,“夏桀”解釋為夏天干涸,并將圖上的圖騰解釋為能吃或佩戴的東西。不過可貴的是,他們畢竟盡最大努力為后人保存了《山海圖》上的信息,實在功不可沒。

      三、《山海經(jīng)》的散佚和重新編定

      《山海經(jīng)》在秦代成書。秦滅亡后,《山海經(jīng)》也毀于戰(zhàn)火。漢初,朝廷從民間征集書籍,《山海經(jīng)》被獻給朝廷,這時《山海圖》大約已毀滅無存?!逗=?jīng)》竹簡已散亂,出現(xiàn)了不同版本。《海外東經(jīng)》:“雨師妾在其北,其為人黑,兩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龜?!?從“一曰”可知,《山海經(jīng)》關(guān)于雨師妾的記載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手中操蛇,一個是操龜。這說明“寫書之官”整理《山海經(jīng)》時,《海圖》已經(jīng)不存在了,否則一定能分清楚絹帛上畫的是龜還是蛇?!逗M饽辖?jīng)》:“羿與鑿齒戰(zhàn)于壽華之野,羿射殺之。在昆侖虛東。羿持弓矢,鑿齒持盾。一曰戈?!?如果《海圖》存在,鑿齒手里所持的是盾是戈很容易分清楚。《海外西經(jīng)》:“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貍。一曰鰕。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鱉魚在夭野北,其為魚也如鯉?!?關(guān)于龍魚的形象竟然有貍、鯉、蝦等版本??梢姡鳚h時《山海圖》已經(jīng)看不到了。

      漢武之時,朝廷書籍散亂,朝廷“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對書籍進行整理?!稘h書·藝文志》:“漢興,改秦之?dāng)?,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脫,禮壞樂崩,圣上喟然而稱曰:‘朕甚閔焉!’于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秘府。”顏師古曰:“編絕散落故簡脫?!?《山海經(jīng)》也在修繕之列。由于《山海圖》已毀于戰(zhàn)火,《山海經(jīng)》又發(fā)生“書缺簡脫”和版本歧異現(xiàn)象,“寫書之官”就用“一曰”兼收并蓄,處理版本歧異現(xiàn)象,并重新給散亂書簡分類。從今天所見《海經(jīng)》的內(nèi)容看,“寫書之官”大體這樣給《海經(jīng)》散亂竹簡分類:凡是體現(xiàn)了圖與圖之間次序的,如“某國在某國東”,編為《海外經(jīng)》;凡有秦朝地名可考的,編為《海內(nèi)經(jīng)》;既無次序,又無秦朝地名可考的,標(biāo)上“大荒”和方位,編為《大荒經(jīng)》。“寫書之官”在編定《海內(nèi)經(jīng)》的時候,有時直接將秦朝郡縣之名改為漢武帝時期的郡縣名?!逗?nèi)》《海外》《大荒》之編成,并非如袁珂等學(xué)者所說的因為它們產(chǎn)生于不同時代。

      漢武時代“寫書之官”所整理好的《山海經(jīng)》,大體上接近我們今天所見的《山海經(jīng)》。不過,漢武帝之后,《山海經(jīng)》的內(nèi)容還有所增減。《山經(jīng)》的末尾,有“右《五藏山經(jīng)》五篇,大凡一萬五千五百三字”一行統(tǒng)計語,可能是“寫書之官”所統(tǒng)計的數(shù)字。到郭璞注《山海經(jīng)》時,《五藏山經(jīng)》已增加為21723字。?可見,從漢武帝之時到東晉郭璞,《五藏山經(jīng)》又增加了6220字。但到清代郝懿行作《山海經(jīng)箋疏》時,《五藏山經(jīng)》的字?jǐn)?shù)是21265字,?比郭璞時減少了458字。從郭璞到清代,增加最多的是《中山經(jīng)》,由4718字增加到8416字,而其它山經(jīng)均各有所減少。對此,袁珂評論說:“過去學(xué)者以《中山經(jīng)》記敘洛陽附近的山水特詳因而推想《山經(jīng)》或當(dāng)成于東周時代,現(xiàn)在對此可以有了一些理解了。洛陽不僅是東周的王都,漢、曹魏、晉、元魏、隋、唐、梁、后唐等朝,都曾在這里建都。因此我疑心《中山經(jīng)》洛陽附近特詳?shù)纳剿洈?,是郭璞注?jīng)以后(甚而至于還包括注經(jīng)以前)洛陽的人士添加進去的,故山川道里,現(xiàn)在尚多能考定,其實已經(jīng)不是此經(jīng)的本來面貌了?!?可見,漢武帝之后到清代,《山海經(jīng)》的字?jǐn)?shù)仍有不斷增減。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山海經(jīng)》所記載的中國及其四方的奇異鳥獸和怪神,與中國戰(zhàn)國至漢初的社會沒有關(guān)系。它反映的是中國圖騰時代的社會生活,其前身《山海圖》完成于商初成湯在位之時,是巫祝文化的產(chǎn)物。

      西周時期,史官理性文化興起,《山海圖》由周王朝巫祝所保存。秦統(tǒng)一六國后,焚書坑儒,史官文化被抑制而巫祝文化復(fù)興。為配合秦皇巡行天下、祭祀名山大川的需要,秦王朝巫祝將《山海圖》轉(zhuǎn)寫為《山海經(jīng)》。漢武帝時,《山海圖》亡佚,“寫書之官”整理已散亂的《海經(jīng)》,將保留著“某國在某國東”之類的竹簡,編為《海外經(jīng)》,將保留著秦朝地名的,編為《海內(nèi)經(jīng)》,將既無次序、又無秦朝地名可考的,編為《大荒經(jīng)》。這三部分連同《五藏山經(jīng)》并非如袁珂等學(xué)者所認(rèn)為的,產(chǎn)生于從戰(zhàn)國初到西漢初數(shù)百年不同的時間內(nèi)。

      補充:今日又得二則材料,有助于證明《山海經(jīng)》成書于秦朝。《隋書·經(jīng)籍志》:“漢初,蕭何得秦圖書,故知天下要害。后又得《山海經(jīng)》,相傳以為夏禹所記?!贝瞬牧险f明,西漢初年《山海經(jīng)》已經(jīng)問世,由此可以推知,《山海經(jīng)》成書于秦朝滅亡前。元人吾丘衍《閑居錄》中說:“(《山海經(jīng)》)中間凡有政字,皆避去。則知秦時方士無疑?!边@說明《山海經(jīng)》的確成書于秦朝。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①方詩銘、王修齡《古本竹書紀(jì)年輯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3頁。

      ②③李學(xué)勤主編《尚書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版,第314-315頁,第190-191頁。

      ④吳毓江撰《墨子校注》[M],孫啟治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版,第687頁。

      ⑤唐志輝《從東周秦漢典籍引用看〈山海經(jīng)〉的成書》[J],《蘭臺世界》,2014年第8期。

      ⑥萬群《從漢語史角度看〈山海經(jīng)〉的成書年代》[J],《中國典籍與文化》,2013年第2期。

      ⑦譚其驤《長水集續(xù)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10-412頁。

      ⑧?周振鶴《被忽視了的秦代〈水經(jīng)〉——略論〈山海經(jīng)海內(nèi)東經(jīng)附篇〉的寫作年代》[J],《自然科學(xué)史研究》,1986年第1期。

      ⑨呂不韋《呂氏春秋新校釋》[M],陳奇猷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45頁。

      ⑩?????[清]畢沅《山海經(jīng)新校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8頁,第25-26頁,第45頁,第89頁,第81頁,第84頁。

      ?關(guān)于此列山,譚其驤認(rèn)為在河套一帶:“從第一單狐山北至第九石者山,雖不見于其他載籍,但據(jù)出山治水的流向與歸宿,略可推知其大致方位。單狐山‘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第二求如山‘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諸毗之水’。第三帶山‘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這三座山應(yīng)各為今寧夏、內(nèi)蒙界上賀蘭山的一部分,漨、滑、彭三水出山西注泑、諸毗、芘湖等水,這幾條古水道今已消失于騰格里沙漠中。第四譙明山、第五涿光山、第六虢山、第七虢山之尾、第九石者山都有出山之水西流注于河,第八丹熏山‘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這幾座山應(yīng)各為內(nèi)蒙套內(nèi)卓資山的一部分?!保ā堕L水集續(xù)編》,第393頁)卓資山在呼和浩特市東,賀蘭山在寧夏銀川之西,卓資山在賀蘭山正東偏北。賀蘭山向北是狼山,狼山再向正東是漫長的陰山,再向正東才到卓資山,顯然譚先生的看法有問題。筆者認(rèn)為此列山應(yīng)該在山西西部黃河?xùn)|岸。第四譙明山、第五涿光山、第六虢山、第七虢山之尾、第九石者山都有出山之水西流注于河,這說明這五座山位于黃河之東,第十八座山少咸山“敦水出焉,東流注于雁門之水”。雁門山、雁門關(guān)今在山西代縣與山陰縣之間,這說明此列山在山西西部黃河?xùn)|岸,單狐山、求如山、帶山應(yīng)該在山西南部,與賀蘭山?jīng)]有關(guān)系。

      ??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2885頁,第255頁。

      ?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1701-1702頁。

      ?《山海經(jīng)》目錄下有雙行小注,標(biāo)出各卷經(jīng)文和注釋字?jǐn)?shù)?!段宀厣浇?jīng)》合計為21723字(見[清]畢沅《山海經(jīng)新校正》,卷前《篇目考》,第5頁)

      ?見郝懿行《山海經(jīng)箋疏》,卷前《山海經(jīng)敘錄》目錄下

      之統(tǒng)計(成都:巴蜀書社,1985年版)。

      ?袁珂《神話論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8頁。

      猜你喜歡
      成書海圖山海經(jīng)
      Majorana zero modes,unconventional real–complex transition,and mobility edges in a one-dimensional non-Hermitian quasi-periodic lattice
      紙海圖AI小改正制作模式探討
      航海(2020年4期)2020-08-17 16:13:40
      山海經(jīng)里說了什么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4
      山海經(jīng)夫諸
      青年生活(2020年6期)2020-03-28 01:25:37
      Analyze differing interpretations of the articulation in Schubert’s Impromptu Op.90 No.1 and No.2
      少林功夫拳(三)
      少林與太極(2018年9期)2018-09-28 08:37:34
      點亮兵書——《籌海圖編》《海防圖論》
      孫子研究(2016年4期)2016-10-20 02:38:06
      電子海圖在內(nèi)河船舶綜合導(dǎo)航系統(tǒng)中的應(yīng)用探討
      怪力亂神才是《山海經(jīng)》的正確打開方式
      《尸子》成書年代考
      井陉县| 雷波县| 青州市| 理塘县| 沽源县| 彩票| 中阳县| 竹溪县| 芦山县| 筠连县| 大城县| 万山特区| 沧源| 翁牛特旗| 仁布县| 清水河县| 镇原县| 崇阳县| 太仆寺旗| 宜兴市| 福安市| 分宜县| 丰城市| 沾益县| 民权县| 阿克| 伊宁市| 云南省| 安远县| 广平县| 谷城县| 西盟| 临颍县| 蓬安县| 香格里拉县| 滁州市| 清河县| 郑州市| 五莲县| 菏泽市| 望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