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鵬
摘 要:應用信息技術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在多媒體教學實踐中,我深刻的認識到, 結合學科特點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多媒體技術,并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結合,才能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達到最優(yōu)效果。本文從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誤區(qū)入手,論述了如何將信息技術與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機整合,從而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科特點;有機整合;有效課堂
在當今教學中,信息技術,已經(jīng)占據(jù)了教學方式的主導地位,成為了本世紀教與學的較好的教學手段、方法。雖然信息技術已在課堂教學中有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但信息技術與物理課堂教學的整合的層次還很低,還存在各種弊端,有這樣幾個誤區(qū)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
誤區(qū)1:完全的“拿來主義”,隨意下載網(wǎng)絡課件。自己制作課件對于非計算機專業(yè)的教師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而且比較費時間。所以,為了節(jié)省時間我們采取適度的“拿來”,可以減輕工作的壓力,以便有更多的精力鉆研教學方法?,F(xiàn)成的課件雖然方便,但是并不一定適合教師的教學意圖,這時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截取其中的一部分,重新組織,加工改造成為符合自己教學意圖并且適合自己學生水平的課件。因此教學過程中,應慎重地、有選擇的使用網(wǎng)絡課件,不要為了形式而刻意地使用信息技術。
誤區(qū)2:“鳩占鵲巢”,課件完全替代了物理實驗。我們都知道,物理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的發(fā)展離不開實驗,通過實驗不僅能幫助學生正確掌握物理知識、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養(yǎng)成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課件再形象,再利于學生接受,但它畢竟是虛擬的過程,缺乏可信度。
實際教學中只有那些受時空所限難以在課堂上操作或操作成功或危險的實驗,如:行星的運動、飛機的空中加油、分子的熱運動、簡諧運動、波動問題、原子核的裂變和聚變等無法用肉眼看到的現(xiàn)象。又如太快的動態(tài)物理過程,往往不方便定格研究,如研究平拋物體運動的兩個分運動的規(guī)律,可把它做成定格頻閃模擬動畫以利于逐步研究,學生普遍覺得抽象,我們就要借助網(wǎng)絡技術將實驗現(xiàn)象生動地再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讓信息技術真正與物理學科有機地結合。
誤區(qū)3:只有課件,沒有板書。課件中包含了課堂中的重點、難點,有的教師就感覺沒有寫板書的必要了。殊不知,課件一閃而過,學生可能當時明白,過后就會忘記。我認為,板書還是要寫,只不過可以提綱挈領,寫出關鍵之處,便于學生理清思路。
誤區(qū)4:注重視聽呈現(xiàn),忽略教學效果。追求華麗的界面和優(yōu)美的配樂效果,忽視學生的認知特點,把課堂變成了多媒體演示場,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灌輸式”教學,依舊是老模式,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走出應用信息技術的誤區(qū),怎樣才能把它和物理課堂有機整合,提高物理教學效果。我認為教師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確確實實地用新觀念武裝自己的頭腦
有部分老教師在日常物理教學中很少使用信息技術,依然堅持黑板加粉筆的老傳統(tǒng)。忽略了信息技術作為物理教學輔助手段的直觀性、優(yōu)越性。也有部分年輕教師過分依賴和崇拜多媒體教學,認為凡物理授課就必須要有信息技術,只要運用教學軟件就一定能促進教學。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并不能替代全部物理教學,單純地為了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而整合容易失去物理課程的本身特點。
二、教師要提高的自己的計算機水平
教師在網(wǎng)上收集、篩選、應用信息能力是教師專業(yè)準備中的一項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能力,這是把教育素養(yǎng)、學科素養(yǎng)及信息技術整合的有效途徑。首先,教師要加強自己的物理修養(yǎng),把握好物理教育的目的和本質(zhì);其次,教師要能夠熟練地使用計算機,真正把計算機當作自己備課、授課、組織學生活動的工具;最后主要解決如何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按照這樣的程序,課程整合就能真正做出實效。
三、教師要敢于嘗試新的課堂模式
我們倡導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新知的機會,盡可能多地讓學生體驗嘗試成功、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快樂。
1.展示物理的魅力,吸引學生注意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學生注意力的持久性和穩(wěn)定性較弱,教師往往口干舌燥、聲嘶力竭、大汗淋漓,學生聽得筋疲力盡、索然無味,豪無實效而言。而多媒體使用形象、具體、生動的畫面和聲音來呈現(xiàn)新知識,能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得到和諧的信號刺激,使大腦獲得多種類多層面的知識信息,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加強了他們對學習重點、難點的注意。同時多媒體還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延伸和拓寬教學時空,通過圖像、聲音、色彩和動畫傳遞教學信息,解決了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產(chǎn)生的教學難點,從而使學習內(nèi)容變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2.課堂練習多樣化,有效反饋學習結果
我們知道,課堂練習是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和運用的最好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生練習結果的反饋速度較慢,學生總是等到老師批改作業(yè)后,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出現(xiàn)了錯誤。并且,學生在連續(xù)的學習中易疲勞,所以不斷地改變練習形式,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刺激,以保持學生旺盛的學習精力也是對老師教學的要求。多媒體教學就是優(yōu)化課堂練習教學的好幫手。課堂上,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就能及時修正。教師也能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不斷地對教學過程實施隨機調(diào)控,達到和諧共振的狀態(tài)。
3.有效促進記憶,培養(yǎng)記憶能力
實踐證明,視覺與聽覺在學習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如果把兩者結合起來的視聽覺媒體,則可以使人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心理學家特瑞克勒曾斷言:我們的學習10%通過味覺,15%通過觸覺,35%通過嗅覺,11%通過聽覺,83%通過視覺。另外,對記憶率的研究表明,單用聽覺,三小時左右能保持所獲得知識的60%,三天后則下降為15%,單用視覺三小時后為70%,三天后則為40%,若視聽覺并用三小時后為90%,三天后為75%,所以視聽覺媒體還可以有更長的記憶保持率和最佳的學習效率。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多媒體,刺激著學生大腦的視覺、聽覺等中樞,令他們都都處于極度興奮狀態(tài),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比較、加工、歸納,很快由感覺記憶進入到深層記憶,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
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實踐, 體會越來越深刻:結合物理學科特點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多媒體技術,并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結合,才能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達到最優(yōu)最有效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