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珍林 鐘久源
新課程標準中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具體來說,就是指教師在新課標的引導下,嚴格遵守小學語文教學要求,牢牢抓準課堂教學突破口,在教師所能操作和掌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環(huán)境、課堂教學、教學模式改進,為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而組織展開的一系列教學活動。
一、創(chuàng)造有利的學習環(huán)境
一個良好語文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需要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共同努力才能實現。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使學生自主展開學習。學習過程的主動性能夠給教學帶來許多積極作用,比如學生的思想得到自主發(fā)揮、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得到顯著提高等,同時學生持續(xù)學習的想法也得到強化。教學分為教與學,教師在課堂上起著引領教學活動的作用,教師在此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是關鍵性的。因此,要創(chuàng)造有利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教師要保持對教學工作的高度積極性,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樹立良好健康的教師形象,對待學生要平易近人,對學生予以真誠的關懷和愛護,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其次,要盡力在課堂上構建一個和諧、上進、舒適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得到顯著提高;最后,要打造一種讓學生感到心理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向學生傳達重視享受學習帶來樂趣的想法,全面鼓舞學生,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信心,這也是創(chuàng)造有利學習環(huán)境最關鍵的一點。
二、教師教學的有效性
1.教師在教學前要做好備課工作
上好語文課的前提是要做好充足的備課工作。小學語文教師若在教學前做到了充分備課,那么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就成功了一半。所謂備課工作,主要是讓教師對語文教材內容有深入的了解,將各章節(jié)的內容在語文教材中所處的位置理清并熟知,對教材中的重難點要掌握,對一些該在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補充擴展的內容有足夠的把握;同時,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只有做到以上要求,才能稱作有效的備課工作。
2.把握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要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地組織開展起來,就必須建立起良好的教學秩序和有效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這樣才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進行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時,要結合教材知識的特征,把握小學生靈活好動的特點,根據這些,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做到基本掌握,由課堂實際出發(fā),適時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予以調整和轉變,保證學生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學習上。
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時,教師要離開講臺走到學生身邊,認真聽取每一位學生的發(fā)言和想法,同時加以正確的指導。教師要認識到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將時間合理使用,對于教學重難點應投入更多時間,直至學生完全將知識吸收。
3.明確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首先要轉變傳統(tǒng)觀念,將“以學生為主”的理念作為教學指導思想,大力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變被動為主動,做課堂學習的主人;我們既要認識到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先導作用,又要盡量減少其在課堂中的活動,使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例如,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對某一多音字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師就要及時幫助學生,這些客觀的既定內容需要教師的引導;而在學生遇到一些可以通過發(fā)揮自己思考獲得答案的問題時,教師就要做到對學生及時“放手”,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能動性,找到答案,教師再予以肯定,最后進行正確的講解。
三、改革教學模式
1.體驗式教學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心理發(fā)育還不健全,思維方式比較單一,這些原因使得小學生對于無形的課堂知識內容接受能力較弱,也無法保持高度的熱情。相反,有形的東西卻能使小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印象。所以要實現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教師就要牢牢把握小學生的這個特點,并展開相應的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多地展開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通過自身的體驗來形成教學目的。體驗式教學能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感知能力及接受能力等得到全面提高,還可以有效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2.有效提問及小組教學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較差,他們對于課堂知識的接收是比較隨意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提一些趣味性、思考性較強且與學生興趣愛好相關的問題,利用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開發(fā)其豐富的想象力及思考能力;同時,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展開學生的課堂學習,讓學生自主劃分小組,引導并鼓勵學生發(fā)言,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進而推動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
小學時代是學生學習的啟蒙時期,在這個階段將語文學好了,能為以后的整個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實現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是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充分體現,也能夠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