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真
摘 要:舞蹈是通過人體動作、造型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門類。作為一名舞者,不僅要具備良好的身體條件、扎實的基本功及技術技巧,同時還要具備綜合表現肢體的能力,即運用已掌握的技巧塑造人物形象、性格以及表達人物內心情感。如今,我們可以看到在舞臺上有些舞者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塑造什么人物,究竟需要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大多過分注重自己的外部形象,以及炫技,把舞蹈表演簡單化、表面化,忽略了其本質。上述現象在舞蹈專業(yè)的學生的表演中更為明顯。舞蹈既不是選美和體操競賽,也不是雜技的絕活表演,它最終目的不是看誰的容貌靚,體型美,誰的技巧難,完成得好。這些都只是成功表演一個舞蹈作品必不可少的基礎,并不是舞蹈藝術的終極和本質。舞蹈應該是人類精神的產物、人類思想情感的形體外化。因此,在舞蹈專業(yè)的教學過程中,劇目排練課是引導學生從外到內、從自我到角色、從體驗到表現的中介,是學生從課堂走向舞臺、走向舞蹈藝術表演殿堂的橋梁。劇目排練課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關鍵詞:劇目排練課;舞蹈專業(yè);重要性
1 劇目排練課作為一門獨立課程,實際上包含著舞蹈教學的綜合訓練
1.1 劇目排練課包含基本素質能力的運用
劇目排練課是用舞蹈的手段來塑造人物形象,舞者身體的基本基礎、技術技巧與舞蹈劇目中塑造的形象是不可分割的。例如,劇目《春江花月夜》,劇目的排練中雖然不需要太多的高難技術技巧,但它要求表演者具有對各種舞蹈動作、舞姿造型以及腳下步法的良好控制能力,在此基礎上通過優(yōu)美形象的動作表現出古代少女對愛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事實上,在任何一個優(yōu)秀的舞蹈劇目中都要求表演者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和嫻熟的技術技巧。這樣才能在展示劇目中人物思想感情時不被外部動作所牽絆,才可能更準確更鮮明地塑造出生動豐富感人的舞蹈藝術形象。
1.2 劇目排練課包含呈現舞蹈風格韻律
任何一個優(yōu)秀的舞蹈藝術作品都具有相對獨特的創(chuàng)作個性與藝術特色,都具有一定的時代風格和民族風格。在中國古典舞的劇目中,表演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時不僅要完成好每個動作、每個技術技巧,還要充分體現出我們民族舞蹈的律動和風格。例如,集體舞《黃河》,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典舞特有的肢體語言形式和韻律。將“云手十字步、風火輪、云肩轉腰”等含、腆、仰、擰、傾的基本元素及平圓、立圓、8字圓的基本運動路線夸張、延長、變形,擴大地表現出來。不僅體現出黃河之水那氣勢磅礴、奔流不息的壯闊景象,還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甘奴役、渴望自由的奮斗精神。這種“景象”和“精神”,正是因為我們在表現劇目中人物的形象、情感時,呈現了我們在進行古典舞基礎訓練和身韻課的學習中的一些共通性的內容。由此可見,劇目排練課其實包含著其他舞蹈必修課程的綜合訓練。
2 劇目排練課的訓練更強調形象性和情感性
第一,形象性,指的是以生動、具體、富有個性特征的形象,表現作品的意蘊及人物的特征。例如,劇目《敦煌彩塑》,通過端莊恬靜的優(yōu)美體態(tài)及婀娜嫵媚的舞姿造型,塑造出了一個深沉、文靜、委婉、質樸的中國古代婦女形象。舞蹈作品都有其特定的藝術形象。藝術的形象性是一切藝術最基本的美學特征,也是藝術與非藝術的重要區(qū)別所在。劇目排練課就是要訓練學生把握舞蹈形象的能力。
第二,情感性,是指舞蹈作品對動于衷、形于外的感情的表達。羅丹曾經這樣說過:“藝術就是情感。”任何藝術作品都離不開“情感”這個重要因素,每一個藝術形象都應是充滿情感的形象。情是舞蹈藝術內在生命的核心及其表現內容,它可以使舞蹈作品具有生命力。如《萋萋長亭》開場時的情景,男女主人公是從舞臺左斜前方先后出現在觀眾眼前,他們沒有以高難復雜的動作出現,而是以非常簡單的幾個慢步走出,但這一情景卻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這簡單的幾步,深刻地表現出了這對戀人在將要離別之際依依不舍的情感。正是這“情感”打動了觀眾,使欣賞者久久難忘。恰到好處地表現作品的情感是劇目排練課的重要要求。
3 劇目排練課是課堂走向舞臺的有機過渡,它幫助學生發(fā)展為成熟的舞蹈演員
劇目排練課不僅要調動舞者的外部能力,還要開啟舞者的內心世界。在舞蹈的學習中,舞蹈表演者只有將這兩個方面綜合在一起,并使它們互相作用、和諧統(tǒng)一,才能最終在舞臺上塑造出生動的舞蹈形象。
3.1 劇目排練課將學生的肢體能力轉化為肢體表現力
舞蹈是一種肢體藝術,它以人體作為表現工具,這就必然要求舞蹈表演者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能力及技術技巧。但這種身體的基本能力,只是為表現出藝術形象所做的鋪墊,并不是舞蹈藝術的最終目的。如劇目《木蘭歸》,剛一出場時的大跳以及緊接其后的180°的控旁腿,這兩個技巧動作在基礎訓練中,不具有任何個性,學生也不需要運用它們去表現某種具體的思想情感。但在劇目表演之中,表演此動作卻是為了體現花木蘭代父從軍、馳騁疆場時的颯爽英姿。在劇目中間部分的探海翻身、吸翻串翻接蓋腿豎叉等一系列的連接動作,又仿佛表現出了木蘭在戰(zhàn)場上的驍勇機智??梢?,在舞蹈藝術表演中,不是能夠完成好每個舞蹈動作、每個技術技巧就可以了,還要通過劇目表演的學習與實踐,將自身已掌握的基本能力轉化成為一種藝術表現力。
3.2 劇目課將學生的動作風格轉化為動作(藝術形象)性格
在身韻課的基礎訓練中,學生基本掌握了中國古典舞特有的律動風格,但這并不意味我們就能在舞臺上完美地塑造人物形象。例如,身韻課中的訓練短句,“雙晃手、橫擰、云肩轉腰、風火輪”等,都是由一個個單一動作組成的,是風格韻律性很強的訓練組合。在舞蹈表演中,這些動作組合將成為塑造人物形象性格的手段,不是最終的藝術呈現。就以兩個簡單的舞蹈步法“慢步與花梆步”為例,這兩個基本舞步在身韻課中,都屬于單一的基礎訓練。如果把這些基本舞步放入具體的劇目表演當中,它們就不僅是一個單一訓練動作了。在舞蹈劇目表演中,慢步可以表現出一位年輕美麗而又溫柔婉約的淑女形象;花梆步則可以體現出一個小頑童的聰明機智、活潑可愛。劇目課將利用所學的動作來塑造具體生動的藝術形象。
從教室到舞臺,并不是簡單的場地變化,而是進入了藝術實踐的新階段。將舞蹈實踐過程中的心理活動,與課堂中基本訓練時的心理活動相比,要復雜得多也深入得多。舞臺上的舞蹈語言始終是隨著人物內心情感的跌宕起伏而起伏跌宕的,其表演的價值是根據表現內容的深度及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而確定的,表演者對舞蹈語言的感覺是感情作用與認識作用的交織和滲透??梢哉f,劇目排練課的綜合能力訓練是其他專業(yè)課程所不能代替的。實踐是理論的源泉。舞蹈藝術亦是如此,只有不斷地進行舞蹈表演實踐才能塑造出豐富多彩、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舞蹈基礎能力的訓練與最終的舞臺藝術表演,兩者之間還是存有一定的距離。劇目排練課程,卻是為縮短這一距離、填補這一空白設置的,它在這方面發(fā)揮著積極有效,甚至是不可代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