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閣
在杭州西子湖畔的保俶山,穿過窄窄的青石板弄堂,轉過一座青苔蔓蓋的牌坊,在山壁幾尊殘缺佛像的慈目的注視下,筆者一步一喘地攀登著。因為在前方236個石階之上,有一家叫“純真年代”的書吧,一場讀書會正在那里舉行。登山練腿,讀書養(yǎng)心,真是一個修身養(yǎng)性的好地方。
茶、點心、投影儀、名單、主持人,參與讀書會的人員衣冠楚楚,準備好了參與交流的書籍……組織者進行了精心準備。這場讀書會是浙江省直機關下屬婦聯(lián)會舉行的,定期每個月舉行一次。已有16年歷史的“純真年代”書吧,則為她們提供了絕妙適合的環(huán)境和氛圍……綠樹掩映的書吧,窗外蟲鳴鳥叫,清風徐徐,室內回蕩著動聽的音樂和演講聲,以及不時響起的贊嘆聲和掌聲,書香、茶香、草木香,輕籠在每位參加者的身邊,滿足了書友們對一場讀書會所有的期待。
在忙碌、焦慮的應酬場中,我們厭煩了開會、喝酒、唱歌或其他五花八門的交際方式,參加一場“讀書會”成了一個新興的選擇??纯磿褌兘o出的推薦理由:
書友“江北之風”:讀書會讓我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
人之有惰性是很自然的,而且生活中還有許多不必傷腦筋的好玩活動,在我們對時間管理疏于自制的時候,許多寶貴的時間就被浪費得無影無蹤了。如果去參加一個讀書會,因為會有讀書的要求,你就會強迫自己去看書,從而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書友“好吃好吃好好吃”:可以增加我的知識儲備。
有時讀到自己感興趣的書籍,為了要多知道一些,或是想和其他讀書會成員分享,就會要求自己再去多找一些資料,如此不管是自己或其他的成員都會認識更多知識。如前些時間我們省發(fā)生了一次地震,老師們也都很注意地震的資料,就專門開了一次讀書會,鼓勵我們去找關于地質結構的資料來閱讀和交流,從中了解地震的相關知識。在這些資料中,除了專業(yè)知識,還有許多人和土地的文學性敘述……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果沒有讀書會這種形式,要我們自己去學習這樣的專業(yè)知識,恐怕是很困難的事。
書友“慢慢地走”:鍛煉了我的口才和溝通能力。
讀書會為我提供了一個討論的機會,在理性、激烈的討論中,我必須準備充分的底稿,組織好最明白有力的語言,最后輔以合適的聲音、肢體語言,才能在眾多的討論者中凸顯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比如在一次讀書會中,我發(fā)表了關于“天演論”的讀書心得,我用很充分的資料和流利的表述,強調“人也是物種之一,各種物種都在追求他們最適合的生活方式,使得自己的生命能在眾多物種的競爭之中繼續(xù)延長,我們所謂的道德似乎也是應這樣的需要而產生的”……這一次的交流,讓好幾位陌生參與者對我有了認識,他們跟我進行了后續(xù)的交流,并和我成了朋友。
書友“匆匆太匆匆”:是人際交流的好方式。
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往來有時候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很多時候都是“飯桌朋友”“點頭之交”,但讀書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環(huán)境,讓我們在先知先覺者的文字敘述中交換意見,認識彼此。所以,我覺得公司或單位的集體活動,可以多組織讀書會,讓同事之間的認識,不再只是好玩或好笑的膚淺交流,而是更貼近精神層面的認識。
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
“純真年代”的女主人朱錦繡女士說:“這樣的讀書會,正是我們書吧存在的意義。我們希望生活中不再只有奔波,還要有這樣悠閑的時候,坐下來讀一本書,養(yǎng)一養(yǎng)我們疲憊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