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博
摘要:在新課程教學背景下,小學教學更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學習以及協(xié)作學習,所以,基于網絡公共平臺,在小學課堂教學促進目標的形成,能夠促進課堂教學思路的形成。在本文中,分析網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網絡教學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以供教師參考。
關鍵詞:網絡 公共平臺 小學課堂 教學
在信息化教學不斷深入與開展下,網絡資源得以普遍利用,保證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诰W絡公共平臺實施小學課堂教學,不僅能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促進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以信息處理能力的提高,還能實現(xiàn)課堂教學中現(xiàn)代化技術的利用。
一、網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網絡教學是一種新的形式,雖然能夠促進教學有效性,但其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認識不足以及教學目標不確定等現(xiàn)象。由于教師與學生對網絡平臺認識不夠,導致對教學形式使用不夠合理。在網絡課堂上教學時間比較長,導致教學設備無法利用。在教學中,教師不習慣利用屏幕,利用口頭無法提高其生動性。并且,網絡課堂教學沒有形成較大突破,在小學討論學習中,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相同,無法促進合作學習的形成。如果對教學目標無法把握,導致教學內容無法合理利用。因為網絡資源比較豐富,在課堂上涉及的內容比較多,所以,對存在的問題無法針對性解決,學生也無法集中意識去學習[1]。
所以說,在網絡課堂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重視知識技能與解決問題,為了實現(xiàn)教學有效性,在很多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探究,特別在情感價值觀上以及在教學評價等方面,都需要作出更實質性的研究。在教學投入上,網絡課程教學中使用的教學設備以及教學平臺都具有一定要求,教師對方案設計、對網絡平臺的建立以及對學生操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都需要掌握應技能,但在精力與學習時間上,比普通教學付出更多,教師只為了獲取更高的教學效益,無法抑制自身情緒[2]。
二、基于網絡公共平臺的小學課堂教學策略
1.選擇資源類課程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對課程進行選擇更為重要,小學語文學科具有豐富資源,例如:包含一些歷史類知識內容、自然文學類等學科內容。這些課程都存在較大共同點,在學習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課本上的知識,還需要利用網絡獲取到更多的資源信息,這樣不僅能促進資源知識的有效獲取,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網絡資源更為豐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自己對其搜索,在該情況下,學生不僅能收集到更多信息,提高信息價值,還能提高網絡教學效率。利用網絡平臺,教師可以將相關資源傳遞到網絡平臺上去,促進資源利用的豐富性[3]。
2.綜合學習課程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大量的綜合性學習課程,例如:《難忘小學生活》、《遨游漢字王國》都屬于綜合性學科課程。綜合性學習主要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對學生的生活、學習都進行研究,保證學生在全過程主動獲取知識,在該情況下,學生不僅能學會運用知識、親身體驗知識的樂趣,還能促進分享與合作學習的形成,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在小學綜合性課程教學中,利用網絡對其搜索、整理、加工,保證能夠為課堂教學提供有力支撐。利用BBS論壇也可以在綜合性學習中學會交流與合作,促進學習成果的形成。
3.形成電子作業(yè)
小學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電子作業(yè)能夠保證學習任務的有效完成,促進電子作品的形成。如:利用BBS論壇將其作為網絡平臺,學生能夠將作業(yè)展示出來,促進知識的共享與評價。在數(shù)學課程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還能為學生解決其存在的問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保證學生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例如:在幾何畫板學習中,可以利用網絡為學生體現(xiàn)各種不同方式。也可以利用BBS論壇與Flash交互性模式,將結果上傳,促級信息共享、評價的結合性,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欣賞到作品[4]。
三、網絡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發(fā)揮網絡教學的作用,期間需要注意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要將普通課堂教學引入到網絡教學中來,將教學作為主導,不要形成形式,在滿足教學需要基礎上,在教學中不斷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保證對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進行培養(yǎng),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習慣,促進合作教學的優(yōu)化性。網絡課堂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較而言,并不是一種重復方式,而是一種取代,不僅能優(yōu)化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能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5]。
第二,在網絡課堂教學中,如果將普通課堂引入其中,無法促進教學效果的優(yōu)良性。所以,在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發(fā)揮網絡教學與網絡學習的功能性。例如:促進學習資源的大量利用,保證獲取方式的便捷性和有效性,促進知識獲取與傳遞的廣泛運用。在對其評價過程中,也要注意到評價的及時性和普遍性,以保證學生學習的知識多種多樣。在這種發(fā)展情況下,不僅能突出其中的重點和難點,還能保證教學目標的合理實現(xiàn)。
第三,對教學內容合理安排,促進教學的科學性。利用網絡平臺期間,需要將教學時間控制在40分鐘以內,這樣才能使教學內容達到一定效果。
第四,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內容,合理掌握教學內容中的學習目標和重難點知識。保證能夠在對學生實施教學期間,有針對性的選擇網絡教學資源,促進網絡教學平臺的有效形成,在該教學方式下,不僅能引起學生的重視,促進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明確其使用的要求,還能根據(jù)教材內容,促進網絡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性,促進網絡課堂教學價值的有力實現(xiàn)。
結語
在網絡實踐教學中,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fā)揮,促進教學組織的形成,還能對管理與教學過程進行調節(jié)、控制,以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黃建英,劉小東.基于網絡公共平臺的小學課堂教學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3):111-115.
[2] 吳曉蘭.巧用網絡公共信息交流平臺,構建小學交互式教學模式[J].東方教育,2015(11):332.
[3] 孫芳.網絡學習空間在課堂教學評價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11):58-59.
[4] 李辰.淺談小學如何搭建校園云平臺[J].天津教育,2013(20):44-45.
[5] 劉勇,鄒碩.轉變思路 創(chuàng)新應用——基于公共網絡平臺的學校信息化創(chuàng)新應用實踐[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教育信息化,2016(5):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