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強
摘 要: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n Sebastian Bach)是世界音樂史上一位偉大的宗教藝術家,也是屈指可數的賦格大師。作為巴洛克時期一位德國作曲家,它所呈現于世的音樂作品都帶有著高貴與壯麗的氣質,滲透著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美學價值。本文所希望探討的就是巴赫在鍵盤音樂中所時刻透露的巴洛克風格與審美意識,并以他晚期的鍵盤名作《哥德堡變奏曲》(The Goldberg Variations)為例,分析了其中幾種鍵盤裝飾音的運用技巧,以突顯他之于世界的偉大音樂成就。
關鍵詞:鍵盤音樂 巴赫 巴洛克 哥德堡變奏曲 裝飾音 美學價值
巴赫,1685年出生于德國中部圖林根森林中的一個美麗的小鎮(zhèn)——愛森納赫城,這里的市民極其酷愛音樂,據說在該市的古城門上就刻著這樣一行文字“音樂常在我們的城鎮(zhèn)中照耀”,而著名作曲家瓦格納也曾經在此寫下了歌劇經典《唐豪塞》。巴赫就出生在這樣一個音樂小城的音樂世家,所以巴赫從小就具有著極高的音樂天賦,這對他而言無疑是一種莫大的幸運。但巴赫的命運又是不幸的,他9歲喪母,10歲喪父,15歲便只身離家,只能靠自己的音樂才能來維持生計。在神學校的學習與風餐露宿的生活經歷中,巴赫學習了來自于歐洲各個流派的音樂風格,也開闊了自己的音樂視野。1723年,巴赫開始擔任萊比錫圣托馬斯教堂的唱詩班指揮,直到最終去世。正是在教堂唱詩班的這段時期里,巴赫靜下心來創(chuàng)作了《馬太受難曲》、《哥德堡變奏曲》這樣的曠世名作。而巴赫去世后的墓碑也留在了教堂主祭壇的前面,永遠伴隨著圣托馬斯教堂。可以說,巴赫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音樂,即使死后也永恒的沉浸于音樂創(chuàng)作之中,是真正的生于森林,長于教堂。
一、巴赫與《哥德堡變奏曲》
1.巴赫鍵盤音樂的多重天性
巴赫的音樂才能卓越,無人可及,是因為他對音樂敏銳的洞察力與創(chuàng)造性。他的音樂技巧集百家所長,是一種融合風格的體現,這其中就包括了德國北方的布克斯胡德、斯韋林克和南方的維瓦爾迪、利雷利與西方的庫普蘭等音樂大家風格。巴赫以自己的音樂才能將這些不同的音樂風格巧妙融合,就形成了自己對藝術的理解??梢哉f,巴赫的鍵盤音樂中最經典的復調音樂與裝飾音就是多風格長期演進的共同匯聚點。
2.《哥德堡變奏曲》之于巴赫鍵盤音樂的創(chuàng)作意義
《哥德堡變奏曲》收錄于巴赫在圣托馬斯教堂期間所出版的《鍵盤曲集》中,它是巴赫在音樂生涯晚期所創(chuàng)作的一部鍵盤作品。在這部作品中所洋溢的是一種典型的巴洛克古典樂派“前古典主義”特征,它不但具有著較為嚴謹理性的音樂架構,也擁有著巴赫所特有的多音樂風格融合,例如賦格、卡農、沉思曲、詠嘆調等等。這些高技巧性鍵盤技術以及即興想象力的結合就讓《哥德堡變奏曲》成為了巴赫一生鍵盤作品中的集大成典范之作,甚至影響著后世諸如貝多芬、勃拉姆斯等音樂大師的創(chuàng)作理念,成為了鍵盤音樂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二、巴赫鍵盤音樂中的巴洛克風格
巴洛克在葡語中叫做barroco,擁有“不圓的珍珠”之意。它在17世紀的歐洲相當風行,是一種對建筑藝術中浮華、動勢元素的追求。1919年,德國民族音樂學家Curt.Sachs將其運用到音樂創(chuàng)作概念中,并用巴洛克概括了從1600~1750年這一個半世紀的歐洲音樂風格,所以這一段時期也被稱為“巴洛克風格音樂時期”。巴赫正是成長在這一時期的音樂家,因此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特征極富表現力與想象力,它的鍵盤音樂作品也是基于前身擊弦古鋼琴與撥弦古鋼琴所創(chuàng)作的,這些都讓他成為了德國在巴洛克時期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大師。
在巴赫的音樂作品中,裝飾音是最為常見的,裝飾音能夠讓音樂更加悅動,是可以提升音樂表現力的鍵盤音樂技巧。裝飾音豐富了鍵盤音樂中的各種情緒,也可以根據音樂主題借題發(fā)揮,將樂曲演繹的更加精彩。巴赫的裝飾音集合了法國與意大利兩大音樂風格潮流,例如意大利歌劇中聲部在不同節(jié)奏位置的華彩回音、短音階順涌音與顫音,再比如法國音樂風格中對裝飾音的記號應用,兩種風格的糅合讓巴赫的裝飾音更加靈活自由,允許演奏者用不同的演奏技巧來詮釋。所以,巴赫鍵盤音樂中極具巴洛克風格的裝飾音表現全看演奏者對其作品的理解與審美能力。
三、《哥德堡變奏曲》中的裝飾音類型分析
《哥德堡變奏曲》是巴赫鍵盤音樂技巧的集大成作品,在曲目中裝飾音類型相當豐富,例如波音、回音、顫音、倚音、琶音、雙回音、波音與雙回音、顫音與波音、倚音與顫音共9種。整體來看,裝飾音是貫穿于整部作品的,它所展現的音樂性與技巧性無處不在,這大幅增強了樂段的歌唱性與音樂性。而波音、回音與顫音三種類型的尤其大量使用,也讓作品的演奏難度陡增,對演奏者的要求頗高。
1.顫音
在巴赫看來,顫音就是從本音上方開始的一種促成助音與本音之間全音關系的裝飾音。顫音有3種作用:延音、調式變音與修音。由于古鋼琴是不能彈奏長音符的,所以巴赫在作品中標注了顫音記號,用長顫音即長音符將音符的時值拉長,起到延音的效果。
在《哥德堡變奏曲》的第五變奏18~20小節(jié)中,如圖2.
巴赫在第20小節(jié)的#D符號上方標記了顫音記號,這表明第20小節(jié)的開端要用到顫音的演奏技巧,從本音開始也結束于本音,它同時也暗示了#D在第二部分調式中的變音。以和聲角度看,第二部分的D大調一定先要轉到e小調,所以這一部分的顫音要在e小調導音中展示,一直到e小調的主和弦結束。
在《哥德堡變奏曲》中修音總共出現了16次,以快速樂段為主要音階修飾位置。因為這一階段的快速演奏更需要對音階中上下行冗余音階的消除,這也是為了增添作品給聽眾的新鮮聽覺體驗。
2.波音
波音在鍵盤音樂中的使用不如顫音多,但它同樣有三種作用:延音。加強重音和律動效果。
在波音中,除延音作用和顫音相同以外,加強重音所表示的就是對裝飾音節(jié)拍的加強。比如在《哥德堡變奏曲》主題第3小節(jié)中(如圖1),它的第一拍G音就添加了波音,這就能起到強調G大調主音的效果。
波音同時也能強化鍵盤音樂的律動效果,就以《哥德堡變奏曲》為例,波音所起到的作用中有2/3都是為了強化樂句的律動效果。
如圖3,左手波音頻繁出現,這是為了起到彌補右手聲部空拍,配合右手節(jié)奏正常推進的作用。這種裝飾音的處理方法非常討巧,也能讓音樂表現更加具有動感。
3.回音
回音就是從本音上方彈奏并經過本音,最后到達下方音,最終再次回到本音。如果某一本音上方有回音記號,就說明本音上方的音在接下來要開始降音彈奏,而如果降音后發(fā)現本音上方有升號,則表示本音要升音彈奏。回音在裝飾音的所有類型中最特殊,它也是最具音樂性的?!陡绲卤ぷ冏嗲分谢匾舫霈F16次,它具有修飾過渡與突出導音兩大作用。
回音作為作品演奏中的修飾過渡音出現了12次,它所表現的典型音型就是在兩相鄰音級之間標記回音記號,這一記號可以讓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更加注重音響效果,增加作品演奏的趣味性。
而其余4次則是修飾導音,在作品中的第十七變奏第20小節(jié),如圖4.
圖4中和聲調性已經逐漸轉向e小調,在左手聲部高音譜號中的#D就有回音記號,它表明在20小節(jié)中e小調導音會經過#D被特別展現出來,演奏者要用回音技巧對這里進行特殊處理。
除此之外,《哥德堡變奏曲》中也展現了倚音與顫音、顫音與波音等裝飾音類型,但是它們出現次數不多(僅2次),它們的共同作用就是延音,其目的也是為了讓演奏者的左右雙手在演奏過程中都具有相同的動力。
四、《哥德堡變奏曲》中的裝飾音的運用技巧
1.卡農樂段中的裝飾音修飾一致性
《哥德堡變奏曲》中有9段卡農,如果在其中某一聲部加入裝飾音,它所對應的聲部也要加入裝飾音。比如在《哥德堡變奏曲》第三變奏的1~2小節(jié)中,高聲部就率先出現,而第1小節(jié)過后則轉而用中聲部來模仿高聲部,形成與高聲部的同步,這也是卡農樂段裝飾音修飾一致性的主要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巴赫用倚音處理了高聲部中的A音階,而在第二小節(jié)也對中聲部作出了同樣的處理,體現了卡農作曲技法的精髓。
2.結尾的裝飾音修飾
前文提到,巴赫創(chuàng)作時期的古鋼琴沒有長延音效果,所以在《哥德堡變奏曲》的結尾也沒有延音,而是采用了柱式和弦及單音休止處理。但是現代演奏者對作品結尾的詮釋則不然,他們都沒有依照巴赫的原始想法,而是為樂曲結尾處加入了裝飾音,現代演奏版本對結尾的處理加入了琶音裝飾音效果。由于該變奏段是歡快的波羅涅茲舞曲風格,所以在小節(jié)結尾處的最后一個音應該加上波音裝飾音,讓它的實際演奏效果轉變?yōu)镚#FG,這種修飾的作用就是為了象征狂歡的漸漸結束,體現樂曲演奏的結尾收束感。
總結
本文對巴赫的鍵盤音樂名作《哥德堡變奏曲》進行了裝飾音方面的解析,簡單了解了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對于當代演奏者來說,想要了解巴赫鍵盤音樂中裝飾音的運用甚至更多技巧,僅僅依靠一部《哥德堡變奏曲》是遠遠不夠的,其基礎還是要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巴洛克時期音樂文化,了解巴赫其人,并在反復的鍵盤練習中不斷揣測樂曲風格,活用裝飾音的風格性與功能性,學會在最合適的位置添加不同的裝飾音。應該說,巴赫鍵盤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藝術價值是極其深邃的,就像貝多芬曾經對巴赫的評價中所說的那樣“巴赫不是小溪,是大海?!?/p>
注釋:
楊亮.自律性 戲劇性和詩性——從《哥爾德堡變奏曲》解析巴赫鍵盤音樂的多重天性及演繹[D].西南師范大學,2005.
顧于菲.巴赫鍵盤音樂中的巴洛克風格[J].徐州師范大學,2000.
張際.J.S巴赫鍵盤樂中的裝飾音分析——《以哥德堡變奏曲》為例[J].西安音樂學院,2015.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大連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