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拋錨式教學是基于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的一種教學方法,本文闡述了拋錨式教學的定義、特點,理論依據和操作過程,并結合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新目標》的內容,來探討拋錨式教學法在英語閱讀教學課程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拋錨式教學法;英語閱讀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255-01
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拋錨式教學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索精神,能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將結合具體課文內容,來探索拋錨式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具體運用,以期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拋錨式教學法概述
(一)定義。拋錨式教學也稱情境性教學,是指在多樣化的現(xiàn)實生活背景中或在利用技術虛擬的情境中運用情境化教學技術以促進學生反思、提高遷移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王有智,2010)。拋錨式教學主張學習者在基于技術的整合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會解決復雜問題。在這種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是真實的,所學結果具有較高的遷移性,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有意義。
(二)特點。拋錨式教學以真實事例或問題為基礎,它的顯著特點是:(1)教學與學習活動是圍繞同一個“錨”來設計的。(2)拋錨式教學有利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因為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更好地提供與現(xiàn)實更加相似的問題情境和豐富的信息資源,不僅可以達到呈現(xiàn)真實任務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學生進行探索與解決問題。(3)能將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拋錨式教學法的理論依據。拋錨式教學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該理論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環(huán)境中去感受、去體驗,通過獲得直接經驗來學習。
(四)操作過程。拋錨式教學由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效果評價。
二、拋錨式教學法的具體運用
本文以初中英語教材——人教版新目標英語(Go for it!)八年級上冊unit7中的閱讀材料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為例,來探討拋錨式教學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主是介紹機器人的新用途以及未來機器人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通過對短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夠了解機器人的由來、發(fā)展過程,對人類生活產生的重大影響,以及未來機器人的發(fā)展趨勢,以提高對機器人的認識。
(一)創(chuàng)設情境。拋錨式教學主張教學的問題情境要與現(xiàn)實生活相一致,這樣學生才能較為容易地提取已有的經驗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進而有效地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激發(fā)學習動力。教師可以借助實物、圖片等方式使學生置身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
本課中,雖然機器人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但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對機器人幾乎沒有什么感性的認識。因此,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導入一段有關現(xiàn)實生活中機器人用途的影片,讓學生觀看,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機器人有個初步的印象和了解,并以Robots為“錨”,展開話題。
(二)確定問題。當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后,教師及時地選擇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問題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讓學生面對這個現(xiàn)實問題時產生解決問題的愿望。拋錨式教學中確定的問題就是“錨”,把問題拋給學生去思考就是“拋錨”。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地拋“錨”。
(三)自主學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事先不要直接介入,而應讓學生學會自己去解決面臨的問題。在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解決閱讀材料中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歸納信息的能力。
學生通過自己閱讀短文,將自己了解到的機器人現(xiàn)狀及能做的事情羅列出來。
最后,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將短文的主要內容歸納出來。
(四)協(xié)作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面對一些復雜的問題,學習者往往不能進行獨立思考,加以解決,因此,教師應羅列這些問題,由學生小組討論共同解決。此外,教師要對每個小組成員提出的方案進行評估,確定最佳的解決方案。
教師要求學生用教過的句子一起討論,討論完成后要將結果記錄下來,便于向同學報告討論成果,在此期間,教師提供具體指導。 匯報完結果后,教師播放一段有關機器人的紀錄片片段,以便讓學生對機器人的未來發(fā)展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五)效果評價。教師對課堂作出評價,以加強學生的體驗和對教學效果的監(jiān)測??梢灾笇Ц餍〗M成員自評和互評,以及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
在本課所有的學習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填寫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記錄與評議卡,便于學生參與評價(如下表)。
在這個評價活動中,各小組成員之間對自己的表現(xiàn)進行自評和組內互評,通過自評及互評促使他們對自己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認識自身不足的地方。同時,教師對個體和小組進行鼓勵和肯定,以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三、結語
拋錨式教學法強調讓學生在生活或情境中去感受和體驗,并自主建構意義世界,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充分地體現(xiàn)了教師引導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但是由于學生對問題的講解并不透徹,合作討論雖然可以讓課堂更活躍,但有時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歸類整理,并及時解惑,真正做到既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英語閱讀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有智.學習心理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2]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74-81.
[3]劉洋、鐘志賢.論拋錨式教學模式[J].江西教育科研,2005(2):9-11.
作者簡介:葉煒琳(1984-),女,漢族,江西科技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