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慶
摘 要 本文論述了在新形勢下學生實踐基地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制定的依據(jù)、課程體系規(guī)劃目標、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具體方面和內容、課程質量控制評價等內容。
關鍵詞 實踐基地 課程 教學評價體系 課程質量評價
中圖分類號:G7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1-0120-02
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推進,學生校外活動實踐基地雨后春筍般地蓬勃發(fā)展。在近20年的發(fā)展過程中,經歷了初創(chuàng)、復制、創(chuàng)新變革、內涵提升等主要階段。但在相當多的地方實踐基地處于“爸爸不疼,媽媽不愛”的尷尬境地,實踐科研相當滯后,當?shù)亟逃鞴懿块T不把基地納入督導評估范圍,基地課程教學評價體系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給基地實踐課程的發(fā)展帶來不良影響。本文嘗試論述“學生校外活動實踐基地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依據(jù)、目標和具體內容的諸方面。
一、課程評價體系的制定依據(jù)
以新時期黨的理論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和管理的意見》精神,以《教育部課程指導意見》為依據(jù),以培養(yǎng)參訓學生動手能力、團隊協(xié)作、克服不良心理障礙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根本,制定本課程評價體系。
二、課程體系規(guī)劃總目標
按照上述文件精神和新課改的要求,根據(jù)參訓學生年齡結構、身心特點、地域差異和參訓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具體情況,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做“八禮四儀”文明新人為己任;以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團隊協(xié)作、堅強意志品質、克服不良心理障礙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具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用人才為目標。
三、課程教學評價體系
(一)對學生評價
1.評價內容:學生對活動重點、難點的理解、把握;對教學目標達成度的評判。
2.學生操作技能、合作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結果分享與內涵提升。
對學生評價方式
1.師評生:評全體,評小組,評個人。
2.生評生:評小組,評個人,評自己。
3.小組互評:團結協(xié)作等方面。
(二)對教師評價
評價形式及內容:
1.學生評價:基地教務處通過座談會形式,召集參訓學生對任課教師的課程教學(破冰、活動過程、活動評價與分享;),情感、態(tài)度、專業(yè)知識等作出評價,并反饋教學的相關人員。
2.參訓教師評價:每期要對參訓教師發(fā)放《意見調查表》并及時收集、整理、匯總、交流?!兑庖娬{查表》可根據(jù)地方具體情況,包含基地管理、課程設置、教學安排、對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引導;后勤管理與保障,基地文化、基地環(huán)境等方面。
3.教研活動評價:教研活動形式一是及時個人申報,教導處集中制定每學期《一人一課安排表》,按表組織教師聽課并集中對任課教師教學內容的實施狀況,集體交流、研討,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 二是基地管理層及教師隨機“推門”聽課,課后及時交流、總結。共性問題在集中教研時提出討論并解決問題。
4.基地教務處評價:教務處對課程教學內容實施情況作定期或不定期檢查,作出評價并及時與任課教師交換意見。
5.上級部門評價:以當?shù)亟逃纸逃B(tài)化教學督導評估為主,勤儉辦組織教研為導向,省文明辦課程測評為標準。
6.學生家長評價:主要由教育局或基地主管部門為主,每學期召開參訓學校領導、教師、家長代表座談會聽取家長評價。
(三)實踐基地對參訓學校評價
為了共同做好學生實踐活動工作,規(guī)范參訓學校在師生組織、活動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實踐基地對參訓學校活動作評價,可制定《實踐基地對參訓學校考核表》。內容涵蓋學校動員學生、帶隊領導責任完成、帶隊教師跟蹤管理、參訓率、繳費情況、學生紀律、公物愛護、活動成效等諸多方面設置。
(四)參訓學校對實踐基地評價
本著實事求是原則,共同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服務的精神,實踐基地每期都要求參訓學校對基地在常規(guī)管理、教學實踐、后勤保障等方面進行評價。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整改并反饋給有關學校(具體見對基地評價《考核表》)。
四、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一)課程教學控制:
1.教學計劃制訂
(1)制訂符合課程教學質量標準的課程教學計劃。
(2)編寫與有關文件精神匹配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基本要求及其各實踐環(huán)節(jié)大綱計劃、教案(包括校本教材)及實施方案。
2.教案設計
編寫符合教學要求,且重點突出的授課教案。教案中包含了適應于教學內容特點的教學方法與先進、易實施的教學手段的精心設計。采用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設計(祥見教案)。
3.課堂實施
有符合要求的教案設計,滿足活動要求的場地、器械等設施;活動環(huán)節(jié)科學、有序,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
4.教學研究
經常進行針對課程教學中內容。層次定位及對應教學方法等問題進行研究,進行每個模塊的集體備課,不斷搜集、學習先進的科研成果;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類教學觀摩、研討,技能培訓,基地間參觀學習。鼓勵教師撰寫教學論文。
5.教師共勉
完善聽課制度,取長補短,互幫互學,提高教師團隊整體教學水平。
(二)課程活動控制
1.課堂活動
有很好的課程準備,課前破冰,課后評價分享;保持較好的活動紀律,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認真進行每一實踐項目的訓練。
2.課程綜合
在活動過程中,應注意課程結構體系等要求,關注課程內容的理論與實踐的對應關系,特別重視實踐環(huán)節(jié),以達到培養(yǎng)能力的要求。
3.課程實踐
現(xiàn)場教學中,各教學模塊(項目)內容,充分利用場地、教學用具,認真學習,努力適應,對相關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應認真操作,多加練習,達到實踐目的。
學生實踐基地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有效確立,將有助于基地規(guī)范化運行和管理,對最大效益發(fā)揮基地的功能將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