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進軍
摘 要:情境教學法,即教師創(chuàng)造各種與教學內容情感相符的情境,從而調動學生的主觀感受,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一種教學方法。將此種教學方法應用到小學語文學科中,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本知識,同時也有益于學生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進而從根本上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從教學經驗出發(fā),對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進行闡述。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語文;問題情境;情感情境;體驗情境
情境教學法,可以引起學生強烈的心理反應,它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可以使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使學生形成樂學、愛學、會學的學習態(tài)度。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將情境教學法以合理、有效的方式運用其中呢?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經歷,對這一問題進行幾點個人觀點的描述。
一、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進行設疑,創(chuàng)設問題式教學情境,開啟學生的學習心智
在課堂上設疑,是開啟學生學習心智,激發(fā)學生學習求知欲的一種有效方法?!耙伞痹O計得巧妙,就會撥動學生的心弦,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產生追根究底的心理,這對于學生學習注意力的吸引以及學習效率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設疑的重要意義,并且授課過程中在合適的時機,采取合理的方法將其付諸實施。筆者認為,導入環(huán)節(jié)是進行設疑的絕佳時機,在此環(huán)節(jié)提出疑問,可以凝聚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對語文新知進行學習的狀態(tài)。
比如,學習三年級上冊中《奇怪的大石頭》這一文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給學生講述了這樣一段話:“以前,我國用的石油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外國專家也斷定我國地下沒有石油,而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則運用地質力學理論,證明我國陸地上一定有石油,這一項發(fā)現使全世界都震驚了。外國專家對我國的地質學家也開始刮目相看。”講到這里,學生開始變得專注起來,都認真地盯著我,于是我順勢提問:“你們知道嗎?李四光的這項研究,居然和他童年時發(fā)現的一塊大石頭有關。那么,童年時的大石頭究竟和這項研究有著怎樣的關系?具體是怎么一回事?下面,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對這個問題進行探索?!边@樣,我通過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向學生講述故事并提出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種問題式教學情境,能夠有效開啟學生的學習心智,使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我們接下來所安排的教學活動中。
二、播放背景音樂,渲染情感式教學情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音樂,是一種訴諸人類聽覺器官的藝術,它能夠啟動人的聯想,調動人的情感,從而達到撫慰人心靈的效果。小學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都流淌著作者的情感。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可以尋找與課文內容情感相符的音樂,并在課堂上合適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播放,從而渲染出一種情感式的教學情境,如此,學生在對課本內容進行學習時,也更容易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達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比如,學習四年級上冊《長城》這篇課文時,在授課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我為學生播放了由費玉清演唱的《萬里長城》,圓潤清亮的嗓音加上氣勢磅礴的歌詞,立即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感受。有的學生寂然遐思,有的學生悄然動容……這樣,我便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種情感式教學情境,使學生不僅學到了有關長城的課本知識,還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進而深刻體會到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創(chuàng)設體驗式教學情境,增加語文課堂的戲劇情味
小學階段的學生愛玩好動,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不應在課堂上只對學生進行單純的教材知識的講解傳授,還應針對小學生所具有的性格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如對于一些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我們就可以將其編成一個小型劇本,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如此,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種體驗式教學情境,課文中所描寫的情節(jié)學生也能真實地感受和經歷,這樣富有戲劇情味的語文課堂,學生更樂于參與和投入。
比如,《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篇幅較長,也有著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這時我們就可以在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之后,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即通過經歷選角色、對劇本、排練等過程,讓學生把課文中三部分內容的故事情節(jié)演繹出來。這樣的活動形式生動有趣,學生表現特別興奮,同時通過親身的演繹體驗,學生對本篇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也能理解得更加透徹,并且深刻體會到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熟練掌握各種情境教學模式,并且根據具體的教學實際進行科學、恰當地運用,讓語文教學不再是單純對學生進行書本知識灌輸的過程,而是成為學生可以全程參與和深刻感受的過程,從而達到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郭振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5).
[2]陳少月.談談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12).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