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燕
摘 要:隨班就讀的兒童往往智力低下,與人交往的能力也差,面對這些特殊的學生,如果教師再對他們不管不問,聽之任之,久而久之,他們會越來越自卑,從而引發(fā)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這些特殊的孩子,就像折翼的天使,雖然在他們身上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遺憾,但絲毫不影響他們的美麗。從“轉(zhuǎn)變教師思想觀念、教師給予深切關(guān)愛、同學伙伴給予幫助”三方面闡述了對智障兒童的教育。
關(guān)鍵詞:隨班就讀;觀念;關(guān)愛;優(yōu)點
隨班就讀是指在普通教育機構(gòu)中,對特殊兒童實施教育的一種形式,讓這些特殊的兒童在普通學校與普通兒童一起接受教育。對隨班就讀的學生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還要針對這些隨讀生制訂個性化的有針對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務,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康復訓練,以補償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那么,如何讓這些學生重拾自信,行走在陽光下,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轉(zhuǎn)變教師思想觀念
一個班中有幾個特殊學生,對我們老師來說,就意味著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在這些學生身上。大多數(shù)老師普遍認為,這些特殊的學生存在許多不足,與正常的學生相差較大,不管在學習上還是習慣上都不盡如人意,久而久之,就冷落了這些學生,學生也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但是我們?nèi)w老師應清醒地認識到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學生對他們的家庭來說都是唯一的,我們放棄了班級的幾十分之一,但對他們的家庭來說,卻是放棄了百分之一百的希望。因此,我們要倡導因材施教,本著對學生、對家庭、對社會負責的原則,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關(guān)愛。
二、教師給予深切關(guān)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從我手里經(jīng)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边@些特殊的孩子,與其他正常的孩子也有一定的交往障礙,因此,我們教師要用熾熱的愛去溫暖他們、影響他們。
1.走進他們的心理,從小細節(jié)入手
正確對待這些特殊生身上存在的一些小缺陷,開展耐心細致的教育工作。我們班的孫某,有一個小癖好,就是每節(jié)上課時間她總要找借口去上廁所,于是,在廁所碰到過她的同事,總能向我反應她的情況,孫某在廁所撕紙了,孫某在廁所玩耍了,更甚者打掃廁所的阿婆也總能碰到她。于是我便找機會跟她聊了這種情況,孫某告訴我她在教室里太無聊了,于是,我跟她約定好,以后上課的時候,如果一節(jié)課中,減少了上廁所的次數(shù),一次就獎勵一個蘋果貼紙,兩次就獎兩個。對于上課中老師講的內(nèi)容,哪些聽得懂,哪些聽不懂都要及時跟老師分享,孫某使勁地朝我點了點頭。
2.降低學習難度,體驗成功的樂趣
隨讀生的智力較其他正常學生的智力有所差異,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一件稍顯困難的事。于是,每節(jié)上課的時候,我總是為她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有一次,我上語文課的時候,有一個“開火車讀詞語”的環(huán)節(jié),平時遇到難讀的詞語,火車開到她那總是會自動拐彎,到別的組去,這一次輪到她,我故意點了一個簡單的詞語“開心”,沒想到孫某站了起來,并大聲地讀了出來。我高興極了,全班學生也給了她雷鳴般的掌聲。孫某的臉上也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3.走進學生生活,與特殊生交朋友
要想走進特殊生的生活,莫過于跟他們交朋友。課余時間,我喜歡去跟孫某聊聊天,她的家人都喜歡叫她“婷婷”,于是,我也不例外,有一天早上,我一進教室?!版面谩本团d奮地跑過來說:“王老師,你看,這是我的新皮鞋。”我也高興地回了句:“哇,好漂亮啊,誰給你買的?”于是,話題就在我們之間展開了。有時候,我?guī)∨笥雅抨犎プ霾伲?jīng)過“婷婷”旁邊的時候,她也會說一句,老師,你今天的衣服好漂亮啊。就這樣,在無形中我和她的距離拉近了。
三、同學伙伴給予幫助
同伴對孩子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在班上由于孫某行為習慣不良,學習成績差,大部分學生不愿和她一起玩。慢慢地她產(chǎn)生了自卑感,從而失去進取的信心和勇氣,我多次利用晨會、班會的時間,教育學生尊重孫某的人格。在班里,我成立了一個五人組的“專幫小組”,也有人專門檢查她的個人衛(wèi)生。有了同學的關(guān)心和照顧,孫某的臉上漸漸地有了笑容。下課了,時常能看到幾個學生圍在她周圍跟她聊天,大課間的時候,也能看見她和同學們一起玩耍。我始終堅信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體的力量是無限的,我也相信孫某在同學們的幫助下,會取得越來越大的進步。
智殘生不是畸形兒,他們猶如折翼的天使,雖有些微小的瑕疵,但絲毫不影響他們的美麗。只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把這些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精心澆灌,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未來社會的有用之材。折翼的天使也能展現(xiàn)出她獨有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徐芬.學業(yè)不良兒童的教育與矯治[J].教育研究,2008(8).
[2]周弘.賞識你的孩子[M].班主任教育新論:第十三章,2007(5).
[3]楊海超.全納教育視野下特殊兒童教育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03.
[4]趙承福,李建剛,邵小武.學習與心理[M].北京:知識出版社,1987-03.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