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奧
人生困境與自我救贖
——《麥田里的守望者》主題新探
□吳奧
引言:《麥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塞林格的代表作之一,該作品成功奠定了塞林格在美國文壇的發(fā)展地位,具有濃厚的現(xiàn)實主義色彩,將陷入困境的人們與自我解脫的主題理念揮灑的淋漓盡致,能夠最大限度的表現(xiàn)同時期美國人民茫然無助的生活狀態(tài)。基于此,本文以人生困境與自我救贖為主要研究內容,從人生困境、人生感悟三方面對《麥田里的守望者》的主題進行重新探索,以此來為讀者作出一定的指導借鑒。
《麥田里的守望者》創(chuàng)作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美國經(jīng)歷了二戰(zhàn)之后,由此成為世界上的綜合強國,其中涵蓋經(jīng)濟、政治和均是多個方面,經(jīng)濟持續(xù)繁榮的背后卻蘊藏著更大的危機,人們重視經(jīng)濟效益,卻對道德建設存有忽視,精神生活處于一片荒涼之中。而《麥田里的守望者》這部作品能夠最大限度的反映當時美國社會的現(xiàn)實情況,思想與情感的連接逐步減弱,隨之而來的則是功利主義思想的滋生,處于一個異化的世界。
《麥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爾頓長期處于一種被動的生活狀態(tài),他茫然且無所適從。在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中塞林格將霍爾頓塑造成一個年輕叛逆、受害者的形象,“他有抽煙酗酒的不良嗜好,同時他學習不上進,但是個子卻比同齡孩子高出一頭”[1]。同時,圍繞在霍爾頓身邊的人也具有與其相同的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了當時美國社會道德敗壞、虛偽腐敗的社會現(xiàn)狀。
霍爾頓的女友薩利雖然漂亮但是確是一個虛偽至極的女孩,并且在任何場合薩利都能夠將自我的這種虛偽感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這也正是主人公霍爾頓所討厭的地方。但是,不容忽視的是,霍爾頓雖然是一個問題少年,但是卻敢于反抗現(xiàn)實,它能夠洞察人心,準確的看出他人的情緒波動,其中霍爾頓的敏感體貼與歷史老師的專橫跋扈形成鮮明對比[2]。由此可見,霍爾頓與作者塞林格具有性格和理念上的相似點,他們集敏感和觀察于一身,但是性格卻不乏軟弱,這種性格注定了他們將成為生活的被動者,同時,內心雖然向往擺脫現(xiàn)實的枷鎖,但是從現(xiàn)實情況來說,他們只能通過內心情緒的發(fā)泄表傳遞自我,而行動無所表現(xiàn),彷徨難過,歸宿不自知。
《麥田里的守望者》自發(fā)表之后在美國社會引發(fā)了極大的影響力,并且進一步引領了美國文學創(chuàng)作的全新潮流,該部作品中主人公霍爾頓在人生困境之中,重新獲得了生命的感悟,但是卻必須要面對生活現(xiàn)實中的壓迫,他竭力追求自我美好的同時,也希望寄托自我的情感于麥田之中,從這一層面來說,《麥田里的守望者》能夠揭示二戰(zhàn)后美國青少年痛苦、彷徨的生活狀態(tài)。
霍爾頓在生活現(xiàn)實的打壓之下,一度精神受創(chuàng),甚至陷入過痛苦無盡的深遠,可是現(xiàn)實并不容許他這樣做,他需要根據(jù)自己的想法而走重新構建屬于自我的精神世界。對此,作者塞林格將《麥田里的守望者》劃分為兩個不同類型的世界,分別是兒童世界和成人世界。在兒童世界的理念中,霍爾頓向往純真和美好,雖然一切并不如意,但是心底仍舊是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他希望自己成為麥田懸崖中的守望者,幫助每個人;在成人的虛偽世界之中,人人都需要蒙蔽自己的雙眼,心理的想法和自我的實際行動無法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統(tǒng)一[3]。在《麥田里的守望者》的結尾部分,他在看妹妹菲比坐旋轉木馬,心情豁然開朗,此時此刻天下起了雨,帽子雖然為他擋住了一部分雨水,可是他已全然不在乎了,因為他重新獲得了人生的感悟,在成長之中他獲得了自我救贖。
(長春師范大學文學院16級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