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曾培
“毋不敬”
◆ 江曾培
時下一些年輕人寫信,信封上的收信人往往就是寫上一個名字,既無“先生”之稱,也無“同志”之謂,冷冰冰的,硬邦邦的。一位退休老教師對這種直呼其名的做法頗不以為然,覺得是禮儀的缺失。這讓我想起上世紀(jì)五十年代的一件事,當(dāng)時我在新民晚報工作,一個剛?cè)雸笊绮痪玫那嗄?,在老報人程大千先生的桌上留了一封信,寫明“程大千收”。大千先生對此心中是不快的,但他并沒有表露,而是幽默地說:“以后的信,大概更會寫成‘程大’收了?!眻笊珙I(lǐng)導(dǎo)從中看到要加強(qiáng)對青年職工的禮儀教育,在一次會議上特意講了這件事,說小輩要尊敬長輩,不可直呼姓名。孟子見梁惠王,梁惠王見面的第一句話:“叟,不遠(yuǎn)千里而來?!边@個“叟”,古時為尊稱,是“老先生”或“老大爺”之意,以表示對孟子的尊重。我們對他人,特別是對老人,不宜直呼其名,應(yīng)當(dāng)尊稱先生、老師,或者前輩等等。
有禮貌地與他人交談交流,是禮儀的一個重要方面。禮的內(nèi)容博大精深,既是行為規(guī)范,也是做人準(zhǔn)則。荀子對于禮的重要性有過深刻的論述:“禮之于正國也,猶衡之于輕重也,如繩墨之于曲直也……故人無則禮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蔽覈嵌Y儀之邦,自古重視禮儀教育,而禮儀的精神內(nèi)核是“敬”,沒有敬,就沒有禮?!抖Y記》開卷第一句話就是“毋不敬”?!缎⒔?jīng)》則從正面指出:“禮者,敬而已矣。”這就是說,“禮主敬”,所有的禮都著意于培養(yǎng)人們心中的“敬”,對他人要懷有敬愛之心。儒家所說的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兄弟有序、朋友有信,這五倫關(guān)系都依賴敬愛之心去滋養(yǎng)。孟子指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边@就如俗話所說,你敬人一尺,人家會敬你一丈,如此就能形成和諧美好的社會。
禮敬他人,首先在稱呼上要用敬語。除了特別熟悉的親朋之間,不宜直呼其名,而要用尊稱,如先生、女士、老師、前輩等。稱呼對方的親屬,則可使用“令”字,如“令尊”“令堂”“令兄”“令妹”“令郎”“令愛”等。敬與謙相連,對他人用敬語,稱自己和自己的親屬則用謙語。如學(xué)生、晚輩以及“家父”“家母”“內(nèi)人”“小兒”等。敬人和自謙,是互為表里的,都出于內(nèi)心的真誠,如果不是誠于中而形諸外,那就是一種作秀,一種“禮貌的說謊”?!抖Y記》說:“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這就是說,要先人后己,如能切實做到這一點(diǎn),就會形成禮讓之風(fēng),使社會成為不沉的溫暖之湖。
禮敬他人,包括要禮敬事業(yè),以為民服務(wù)為宗旨的政府部門,對老百姓更要用敬語,不可用忌語。2014年3 月,習(xí)近平同志在蘭考縣為民服務(wù)中心,看到墻上寫著一些面對群眾的“服務(wù)忌語”,提醒工作人員不可說、不該說,習(xí)近平同志當(dāng)場給予了肯定。忌語,就是忌諱的話,禁忌的話,不該講的話,因為這些話缺少熱情和敬意,不文明,不禮貌。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蔽拿鞫Y貌的“敬語良言”,像春風(fēng)一樣暖人;而忌諱的“冷言惡語”,則像冬雪一樣寒人。蘭考縣為民服務(wù)中心的同志清楚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應(yīng)當(dāng)“自卑而尊人”,滿腔熱情地為民眾排憂解難。這首先在語言上就要親切誠懇,謙遜文雅,充滿敬愛之情。那種“還沒上班,誰叫你來這么早”的呵斥,“不知道,你問我,我問誰”的推諉,以及“我就是這態(tài)度,怎么樣”的傲慢,“不是我管的,我不管的”的冷漠,等等惡語冷言,都是與公仆的天職相違的,因而時時警惕自己對民眾不能用忌語惡語,而要用良語敬語,顯示了“甘為孺子?!钡钠沸?,這是值得發(fā)揚(yáng)的。
發(fā)稿編輯/浦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