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雯竹
摘 要: 讀寫結(jié)合一直是語文教學中比較熱門的一個話題,讀寫相互依存、相互發(fā)展。為了更好地實施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作者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讀寫結(jié)合的整合策略,即變換文體、教授仿寫和拓展延伸。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讀寫結(jié)合 整合策略
讀寫結(jié)合,顧名思義就是閱讀和寫作的有效整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策略,不僅符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下面筆者從教學實踐出發(fā)談談小學語文讀寫結(jié)合的整合策略。
一、變換文體
1.改變?nèi)朔Q
不管是閱讀還是寫作,常常用到的人稱有三種,即你、我、他(她)。在小學語文的課本中有很多文章都可以進行人稱變換或改寫,有的是將第一人稱改變?yōu)榈谌朔Q,有的是將第三人稱改變?yōu)榈谝蝗朔Q或者第二人稱。比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用的是第三人稱敘述,但是我們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用第一人稱續(xù)寫,采用第一人稱更能直接表達學生的感情,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賣火柴的小女孩的不容易,從而加深對文本中心思想的理解。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的能力都得到提高,離實現(xiàn)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目標就更近。
2.改變文體
在小學語文中,學生會接觸到不同文體的課文,主要有記敘文、說明文和詩歌等,議論性的文章較少。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可以讓學生在熟悉文體、熟讀文本的基礎上進行改變文體的寫作。這種變化主要存在于記敘文和詩歌或簡單的文言文中,因為說明性的文章或議論性的文章對于小學生來講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改變文體的讀寫練習最好選擇一些學生身邊的事物,這樣學生寫作起來才有話可說。比如在講授《楊氏之子》這一文言文時,筆者讓學生進行改變文體的讀寫練習的。首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明白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當學生掌握主要內(nèi)容并熟讀成誦時,安排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另外,提出明確的寫作要求,就是把文言文寫成白話式的記敘文,當學生在進行寫作練習的時候,教師一定給予指導,比如寫作順序的指導、錘煉文字和語言的指導等。在改變文體的練習中,學生更能深刻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在寫作生成的過程中不僅是閱讀水平的提高,更是寫作水平的提高,這樣的讀寫練習就實現(xiàn)了“從讀學寫、文意兼得”的教學目標。
二、教授仿寫
仿寫是架起讀和寫的一座橋梁。讀是基礎,寫是創(chuàng)造,所以在平時教學中我們應注重鍛煉學生的仿寫能力,尤其是仿寫文章中的優(yōu)美語句或優(yōu)秀段落。但是在平時的教學中,一些教師反對仿寫,認為這只是模仿,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沒有幫助。這樣的擔憂是有道理的,但“于無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這才是我們提倡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先要研究一些章法,再教授給學生。筆者認為可從兩方面著手:
首先,教給學生仿寫句子。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優(yōu)美的句式,這些句子大多用到一些修辭,這樣句子的表現(xiàn)力就更強。對于這樣的句子,應該讓學生熟讀,并背誦,再根據(jù)修辭和句式特點進行仿寫。比如在《匆匆》一文中,有這樣一句: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針對這個句子,我們可以讓學生再仿寫一句,構成排比,這樣學生既熟悉了文章又提高了寫作能力。
其次,教給學生仿寫段落。小學語文課文中有一些經(jīng)典的段落描寫,有的是按照時間順序?qū)懙?,有的是按照空間順序?qū)懙?,對于這樣的段落,在上課時教師需要將其列出來仔細講解,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理清思路,學會仿寫。比如在《開國大典》一課中有一段話是介紹會場情況的,作者就是抓住中心輻射周圍之法介紹會場的,這樣景物關系就一目了然,語言表達不僅條理清晰,還使讀者身臨其境。為了鍛煉學生的讀寫能力,可以讓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進行寫作練習,可以寫一寫自己的學校、教室等。不管是什么方法,只要學生能學以致用就是好的方法。
三、拓展延伸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只學習課本中的知識是不夠的,尤其是閱讀,小學語文課本中的閱讀雖然都是精挑細選的優(yōu)秀文章,但是學生要拓寬視野,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必須將閱讀拓展到課外。
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常常為學生布置一些閱讀任務,比如在一周內(nèi)要讀兩篇童話故事,背誦一首簡單的唐詩。當把閱讀任務布置下去,筆者還會定期檢查,像古詩背誦的檢查、讀書筆記的檢查。
為了督促學生閱讀,筆者會選擇一些課外的內(nèi)容讓學生閱讀,比如《天堂和地獄的區(qū)別》:
有人和上帝討論天堂和地獄的問題。上帝對這個人說:“來吧,我讓你看看什么是地獄。”他們走進一個房間,屋里有一群人圍著一大鍋肉湯。每個人看起來都營養(yǎng)不良、絕望又饑餓。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只可以夠到鍋子的湯匙,但湯匙的柄比他們的手臂要長,自己沒法把湯送到嘴里。他們看上去是那樣悲苦。
“來吧,我再讓你看看什么是天堂。”
上帝把這個人領入另一房間。這里的一切和上一個房間沒什么不同。一鍋湯、一群人、一樣的長柄湯匙,但大家都在快樂的歌唱。
“我不懂,”這個人說:“為什么一樣的待遇和條件,而他們快樂,另一個房間里的人們卻很悲慘?”
上帝微笑著說:“很簡單,在這兒他們會喂別人?!?/p>
通過這樣的課外閱讀,筆者想讓學生明白助人就是助己、生存就是共存的道理。再讓學生根據(jù)故事的內(nèi)容寫下閱讀感受。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閱讀和寫作中領悟人生的真諦,透析生活的哲理。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不能把閱讀和寫作分隔開來,而是應該結(jié)合在一起,這樣才能發(fā)揮作用。
參考文獻:
[1]柳殿峰.關于小學語文讀寫結(jié)合策略的研究[J].吉林教育,2015(28).
[2]伏鳳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jié)合教學模式探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