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穎
摘 要:學生的發(fā)展是一個綜合性發(fā)展,是外在表現(xiàn)和內(nèi)在潛能挖掘的有機結合。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外在表現(xiàn),更要留給學生默讀的時間、思考的時間、寫作的時間,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得以提高。
關鍵詞:語文;默讀;思考;寫作
中圖分類號:G623.2;G6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4-0083-01
學生的發(fā)展是一個綜合性發(fā)展,是外在表現(xiàn)和內(nèi)在潛能挖掘的有機結合。教師應既要關注學生的外在表現(xiàn),又要注重學生內(nèi)在潛能的挖掘,更要關注學生動態(tài)發(fā)展變化中內(nèi)在的思維品質、內(nèi)在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變化。
一、留給學生默讀的時間
課堂教學需要書聲瑯瑯,但也需要默讀。默讀中,學生才能夠真正地靜下心來,沉浸在文本中,有效地提取自己生活中的信息去與文本中的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汲取語言文字的精華,吮吸語言文字的甘露,并進行主動建構,生成新意義。默讀中,沒有了聲音對學生思維的干擾,學生的心是自由的,學生的思維是自由的,此時學生的思維會進行著高速運轉,大腦不斷地進行著信息的輸出和輸入,同時又會進行著篩選和編碼、重組和會意。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會得到有效的發(fā)展。例如,《最大的麥穗》的教學片段。師:請同學們默讀第三節(jié),標畫文中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思考一下,從這一句中你想到了什么,寫在這一句子旁。師:誰來讀一讀自己所標的句子、談一談自己的想法?生讀完句子“雖然弟子們也試著摘了幾穗,……便隨手扔掉了”后說:我想機會是有限的,你如果不好好把握的話,那機會將從你手中溜走,你將一事無成。生讀完句子“他們總以為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后說:我想到了機會并不是很多,如果你不抓緊把握,就后悔也來不及了。要記住“永遠都是人等待機會,沒有機會等待人”。生讀完句子“他們總認為最大的那一穗還在前面呢?!汶S手扔掉了”后說:人的一生仿佛也在尋找最大的麥穗,但有的人見到了飽滿的麥穗,能夠把握機會,把它摘下來,而有些人卻不知道珍惜,一再地錯失良機。課堂上,留給學生默讀的時間,就是為學生建構了思維迸發(fā)的空間。
二、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獲得思考的時間,首先要從學生的已有認知需要出發(fā),適當?shù)卦黾訂栴}的難度。增加了問題的難度,學生會把自己的思維發(fā)散出去,運用已有的知識信息去與新的知識信息進行碰撞,然后又會將思維進行集中生成新的信息、新的意義。思維的動態(tài)發(fā)展變化帶動了學生發(fā)散思維和同一思維的發(fā)展。思考的過程就是學生各種思維發(fā)展的過程。讓學生獲得思考的時間,教師還要學會等待,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于讓學生獲得問題的答案。但當學生的思維通道實在不流暢時,教師也要及時地點撥。例如,《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結尾。師:文中美好的東西指的是什么?生:鮮花。師:為什么說鮮花是美好的東西?生:鮮花能夠給高爾基帶來快樂。師:你覺得美好的東西還可能是什么?教室頓時安靜,生沉思了二三分鐘。生:美好的東西還可能是一句話,當別人傷心的時候,你去安慰別人,這時的話語就是美好的東西。生:美好的東西還可能是一個座位,在公共汽車上你為老人、孕婦讓座,這個座位就是美好的東西。生:美好的東西就是一塊橡皮,同桌正在寫字時,寫錯了一個字,你借給他一塊橡皮用,這塊橡皮就是美好的東西。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出具有思維價值的問題,促發(fā)學生的深度思維,使學生經(jīng)歷思維的過程,并使他們靜下心來去思考,靜下心來用自己的心去觸摸文本的內(nèi)涵。在觸摸、思維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學會等待,使學生獲得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三、留給學生寫作的時間
課堂教學的內(nèi)核與價值取向不同,學生寫的方式也不同,安排寫作的時機也不同。為了使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可以將寫放在教學之初,也可以將寫放在教學結尾,這時的寫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也是感悟文本意的深層提升;為了學習文本的言語表達方式,在了解文本的語言表達特點之后,教師隨機進行轉換、遷移,讓學生運用這種表達方式去描繪另一種事物,實現(xiàn)寫的表達與積累;為了讓學生體驗到人物的所思所想,走入人物的內(nèi)心,可以讓學生寫一寫學習文本后的思想發(fā)展動態(tài),實現(xiàn)任務角色的轉換,更進一步地實現(xiàn)學生心與作者心的共鳴。例如,在《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中,生讀句子:“他茶飯不死,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睅煟憾嗄甑膴^斗,六次修改,五十多歲完成的《國榷》被人偷走了,這時他又體弱多病,如果你是談遷,你的心里會怎樣想呢?讓我們來做一做談遷的代言人。師出示《談遷心里想 》的題目。生寫作。師:誰來說出此是談遷心中的想法?生:為什么上天如此不公,為什么小偷你不看一看,那箱子里不是什么金銀財寶,而是書稿啊。生:我不能消沉下去,我有我的理想,我有我的信念,我一定要編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課堂教學中,留給學生寫作的時間,就會使學生的思維獲得自由,就是為學生創(chuàng)建思維迸發(fā)的空間。
四、結束語
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把落腳點放在學生外顯行為的表現(xiàn),熱熱鬧鬧地討論,高聲呼喊地舉手,還要主動去搭建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平臺,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和時間,創(chuàng)造——思維高速運轉的天籟,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盛新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之顯隱融通[J].上海教育科研,2011(04).
[2]王賀玲.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現(xiàn)狀與思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