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敦良
學生剛剛從小學步入初中的七年級,課堂學習時間與教學容量增加了,另外,初中還實行分科教學。學生剛到初中一定也有所不適應。就語文學科來講,中學教師除了要熟練掌握《中學語文課程標準》外,還要通讀領會《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把中學教學目的、要求、內(nèi)容等與小學比較,明確中小學兩個階段的差異與聯(lián)系,增強教學的目的性。這樣對于順利幫助學生由小學語文過渡到初中很有必要。
對于語文學科來說,它是學好其他各門學科的基礎,而且讀寫任務重,需要大量的時間。那么,如何應對和解決時間緊任務重這個問題呢?我認為搶時間,莫不如用好時間,避免課上不足課下補,也就是高效利用課堂45分鐘。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要做到兩個“指導”和一個“把關”。
兩個“指導”,其一是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語文教師應重視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自覺預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要指導學生掌握預習的具體方法,既要讀通課文,熟知課文內(nèi)容,又要善用工具書識字學詞,還要善于思考存疑。教師要有布置有檢查,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七年級語文學生預習的要求是:按老師的要求在家長的配合下,閱讀課本內(nèi)容;通過預習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上課能專心聽講。例如: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包括《皇帝的新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女媧造人》《天上的街市》《靜夜》《寓言四則》。幾篇課文雖然文體形式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通過虛構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現(xiàn)實,或揭露鞭撻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丑惡,或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贊美呼喚人間真情。想象豐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過這些富于想象力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聯(lián)想、想象的能力,引導學生憎惡假丑惡,向往真善美。教師在引導學生課前學習課文的基礎上也一定要引導學生進行適當拓展延伸,形成了本主題活動。預習前讓學生從單元主題出發(fā),這樣不會偏離方向,同時又為新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其二是課后指導學生做好語言積累。近年中考語文學科的命題,更加突出對考生語文綜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發(fā)揮,試題注意情境的設置,內(nèi)容更貼近現(xiàn)實生活?!叭f丈高樓平地起”,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在于平時學習中的日積月累。既要積累課本中的好詞好句,又要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吸取精華。積累的形式多種多樣,如用生字帶成語,摘抄好詞佳句,收集格言、歇后語等。每一種訓練,都要有一段時間內(nèi)的堅持,切不可朝令夕改。近年中考語文學科的命題,更加突出對考生語文綜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發(fā)揮,試題注意情境的設置,內(nèi)容更貼近現(xiàn)實生活。專家研究指出,學生的閱讀量只有達到了課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語文能力。所以我們強調(diào):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至少應在課本的4.5倍以上。所以大量讀書、大量背誦,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是學生樂于表達的源泉。多讀書,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因此,每周我班騰出兩天的早自習時間讓學生充分有時間讀整本書。經(jīng)過近半年的實踐,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也提升了。
一個“把關”,是指把好課堂教學關。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與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課上要做到精講多練。教師的講用時不要太多,大部分時間要用來讀和寫。課前讀通,課上要讀好。教師適當傳授一些朗讀技巧,輔以多種形式的訓練,使學生能夠做到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對于閱讀教學而言,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也就是應該讓學生充分閱讀課文。對于重點字詞和段落,當堂一定要進行書面練習。說到練習,每節(jié)課我都力求當堂對學生進行語文相關的訓練,出一些小試卷在課要結束的時候進行鞏固當堂內(nèi)容。這樣使語文教學的每一節(jié)課都能做到講練結合,扎扎實實,不走空步。這樣做,使我們能在第一時間內(nèi)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和不足,及時輔導。另外,習作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手段,所以一定要把習作訓練落到實處,習作盡量在課內(nèi)進行,以便自己全方面地了解所有學生的寫作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和訓練。
初中七年級語文是打基礎的階段,剛上到初中來就要盡快養(yǎng)成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學習新課時,要學會先自學,有迷惑的地方做下記號,課堂上重點聽講。復習時要有重點,文言文、古詩要多下點功夫,實詞虛詞、詞類活用、通假字、一詞多義要掌握。此外,還有勤查字典詞典,積累語句,善于總結,遇到困難不氣餒,凡事多想一下等一些學習技巧也要掌握。
(作者單位:吉林省蛟河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