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霞
【摘 要】所謂新課改,就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簡稱?;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是新課改下教育教學理念轉變的總要求和主目的,教育教學管理理念的轉變將任重而道遠,教育教學在新教改下所要達到的目的實非易事,需要一個集體單位——學校的全體員工放射出集體智慧的光芒。
【關鍵詞】合情、合理和合體的策略;樂教、善教和仁教的舞臺;勤學、勤思和勤勉的基地
在從事第一線實踐教學以來,是課本怎樣編排教師怎樣去教,教師怎樣教學生怎樣學,并且是備課依照參考抄錄,講課照本宣讀,印題讓學生練習,要適應應試教育、提高學習成績、提高升學率、提高知名度,但是最終是呆板與死板;這樣下去,我們所教育的學生雖然考上了大學或者重點大學,不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1.新課程改革是國家實現教育教學合情、合理和合體的策略
新課程改革理論認為,教育教學中教材要有國家、地方和學校根據實際編排;學生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共同教育;管理既有政府部門政策性指導,也有教育管理部門專業(yè)指導,還有政府與教育兩個部門相互銜接而促進的督導機構等等,這是一種合情、合理、合體的改革思路,能夠培養(yǎng)出國家級的人才、地方性的人才、(或許)還有世界級的人才。
1.1合情:即符合當時我國社會發(fā)展進程的國家實際情況。即將走向世界前列的中華民族,需要人才,需要符合國情、需要符合實際(需要符合國情實際);需要改革教育、需要重視教育(需要改革重視教育)。
1.2合理:國家級的人才不可少,地方性的人才不能缺,他是社會發(fā)展的綜合需要,所以,除了培養(yǎng)尖端科學人才以外,收集、整理、發(fā)展地方文化和培養(yǎng)地方人才,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理論指導下符合中國國情的合理性。
1.3合體:我國的政治、文化、教育體制是為國家的發(fā)展相促進、相關聯(lián)、相適應的,任何一項事業(yè)的發(fā)展必須是合體,也就包括教育教學。把每一位學生培養(yǎng)成為符合我國國情的應用性人才,是社會發(fā)展的必須和必然,這就是新課程改革理論指導下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思想和身體素質的重要性。
大半個世紀以來,幾代黨和國家領導人一直呼吁“不久的將來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各個級別各種類型的人才層出不窮?!叭f丈高樓平地起”!因此,今天的學習的學生,說不定是明天(或者將來)世界級的高端科技領軍人物;因此,教育教學制度和方式的改變已經是勢在必行和不容置疑;因此,“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是培養(yǎng)人才的最高策略。這一切都必須來自教育教學,融于改革發(fā)展。
2.新課程改革是教師實現課堂教學樂教、善教和仁教的舞臺
新課程改革理論認為,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益友、生活的伴侶和人生的導師;可能屬于仁教的內涵十分寬廣,也十分厚重,需要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理論指導下去學習、去體味、去思考!
2.1樂教:樂教是一種境界,是最理想的教育與學習的方式,是教師的幸福、學生的幸福、社會的希望;樂于施教的教師具有很高的教育熱情、良好的教學態(tài)度和充沛的執(zhí)教精力;把教育當事業(yè),把教書當職業(yè),把學生當益友;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有很大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并且能夠果斷的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知難而進;能夠勤奮學習,不斷進取。
2.2善教:善教是一門智慧,是藝術的學習、發(fā)展和運用;能夠把符合學生實際、符合教學方式、符合當地實際的藝術特色融于教育??偠灾處熌軌蚯Х桨儆媽W多教好;設身處境學深教強。
2.3仁教:仁教是一種情懷,是道德教育的標準,是體現教師教學有沒有愛;施愛是素質教育的關鍵,是實現提高素質教育的金鑰匙,是挖掘智慧的手段;一個班級有差學生有好學生,有單親學生有貧困學生,有遵守紀律和不遵守紀律的學生,有愛學習的和不愛學習的等等類型,五花八門參差不齊,需要教師付出愛去教育和引導。
新課程改革理論認為,在教育教學實際過程中,判斷教學成果的標準,不是教師課備了多少,而是教師講了多少;不是教師講了多少,而是要看學生學了多少;不是看學生學了多少,而是看學生是否學有所獲、學有所用、學有所創(chuàng)。
3.新課程改革是學生獲得知識提供勤學、勤思和勤勉的基地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以系統(tǒng)的現代教育觀念為基礎,以創(chuàng)建中國基礎教育新型學校為主要目的的。
3.1學校是禽學的基地:新課改是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一次深層次、全方位、高質量的變革。在教學的廣度和深度上為教師留下來很大的創(chuàng)造空間;廣大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否能夠發(fā)揮出來,真正實現教學領域的變革,將是決定新課程改革成敗與否的關鍵,是實現教育改革提供學生勤奮學習的基地。
3.2改革是教師學習的機會:認真學習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是每一個在職愛崗教師的必經之路;孔子說“學然后知不足”、“只有學而知之,沒有生而知之”、“學而不思則罔”,學習新的知識,更新舊的觀念,盡責職業(yè)、盡責學生、盡責社會。
3.3勤于思考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是每個教師教好教活每一門課程的關鍵。事物的規(guī)律都是由淺到深、由簡到繁、由低到高、由了解到認識、由學習到研究的過程,在這期間絕對少不了思考的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