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婷
摘要: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在小學教育體系中占據(jù)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培養(yǎng)小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成為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要求,成為教育部門高度關注的工作內容。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具有基礎性、應用性與趣味性的基本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轉變教學思想,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全面提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通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進行分析,探討了其教學方式。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特點;教學方法
知識經(jīng)濟與信息爆炸時代的來臨,具備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術是社會對小學生的基本要求。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如何針對小學生的群體特點,制訂符合小學生成長與成才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成為教學工作者重要的工作內容。
一、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特點
1、基礎性。小學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階段,對于基礎技能的培養(yǎng)高度重視。信息技術課程基于目前社會對科技人才的需求,結合小學生的自身特點,在課程內容與類型設計上,注重計算機技術基礎操作教學、計算機基礎理論概念以及信息基礎理論概念的教學,在內容上較為簡單、易懂,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同時,更為重要的在于,從對學生信息素質培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繼而選取信息技術學科中的基礎知識以及基礎技能,凸顯了小學信息技術的基礎性的特點。
2、應用性。信息技術本身具有極強的應用性特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通過學習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隨著我國教學環(huán)境的改善,政府在教育領域中的投資比重不斷加大,大多小學配備了專門的微機室。在教學實踐中,在結合理論的同時,更加注重對小學生信息技術應用上的培養(yǎng),提升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信息技術通過小學生應用技能的提升,使小學生掌握在信息海洋中檢索、篩選、鑒別、使用、表達以及創(chuàng)新的能力,從而有助于自身對各種問題的有效解決。因此,小學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應用性。
3、趣味性。信息技術以其本身應用對象極為廣泛,在信息獲取后,能夠有效滿足人的基本需求。由于小學生好奇心強,好動、活潑的性格,信息技術所具有的強大吸引力,能夠提升小學生個人技能的同時,讓其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從而提升學習效果。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設計上,增強了趣味性,重視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使學習興趣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充分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熱愛,從而合理、科學地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
二、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方式
1、科學確定教學目標,注重小學生興趣培養(yǎng)。信息技術的教材內容包含基礎知識理論與基本技能,要求學生掌握相關內容。教師應依據(jù)課程與學期目標,科學確定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對學生觀察能力、協(xié)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要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引導,避免在學習中設置過于硬性的標準,以造成學生的積極性降低,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設本節(jié)課或者是本學期的重點與難點,將課程的核心知識放在教學活動中的重點位置,對于難度較大、阻力較大的學習內容,教師應設置專門課堂進行重點突破。教學目標的確定作為引領教學活動的重要工作,應結合學生認知的實際情況,避免將目標設置得過遠與過大,從實際出發(fā),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2、優(yōu)化教學策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教學環(huán)境的改善,教學活動已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更應該注重通過實際操作,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jù)對教學效果的反饋,適時、有效地對教學策略進行優(yōu)化升級,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其中,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對生活事件及時進行收集與記錄,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積極展開互動,通過教學氛圍的營造,提升學習效果。例如,在《走進PowerPoint》的教學實踐中,可以以學校運動會等大型活動為契機,引導學生進入與退出程序,插入幻燈片、選擇幻燈片以及剪貼畫等操作的學習,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基本操作技能,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積極性。
3、整合教學資源,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當前,信息技術的教學活動具備充足、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習的基礎操作技術,很多小學生在課下即已掌握。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通過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庫、圖書館等途徑,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數(shù)據(jù),從而充實與豐富信息技術的課程教學。例如,在對小學生教授“計算機硬件與軟件”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充分的預習,指導學生通過網(wǎng)絡資源,獲取相關的知識點,有效提升知識獲取的能力,同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另外,小學生性格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教師在教學中應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設置小組合作學習,互幫互助,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使不同性格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全面發(fā)展。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在小學教育體系中占據(jù)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小學生掌握基礎的計算機操作技術,是當前社會對小學生的基本要求。教師應針對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技術性、應用性與趣味性,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目標,尤其注重學生的興趣引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通過優(yōu)化教學策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整合教學資源,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