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紅
摘要: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懸崖上的金魚姬》是一部改編自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的影院動畫,在主題上較之原作更加寬廣與深邃,具有多義性。文章主要從影院動畫的情節(jié)、道具、場景、對白等元素對《懸崖上的金魚姬》進行分析論證,得出宮崎駿在影片中對愛之主題與環(huán)保主題均進行了深化處理的結(jié)論。
關(guān)鍵詞:《懸崖上的金魚姬》;影院動西;改編;富崎駿;影片主置
檢索:www.artdasign.org.cn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1008 2832(2016)05-0109-03
明宮崎駿的作品《懸崖上的金魚姬》改編自安徒生最膾炙人口的著名童話作品《海的女兒》?!逗5呐畠骸繁皇澜绺鲊膭?chuàng)作者改編成眾多不同的影視作品,但無疑《懸崖上的金魚姬》是這里面最璀璨的一顆明珠?!稇已律系慕痿~姬》像大海一樣,在主題上具有多義性,其容納海量的信息,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觀眾觀影后的感受都會有所不同。但同樣的感受是心中流淌的是暖暖的愛,愛情、友情、親情,對自然的愛、對工作的愛;以及滿滿的正能量,信任、寬容、樂觀、勇往直前。自2008年7月正式公映至今,《懸崖上的金魚姬》依舊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歷久而彌新。正如久石讓所說,《懸崖上的金魚姬》看似“適宜兒童”觀看,卻又隱藏著“兒童不宜”的深層寓意,是一部極具挑戰(zhàn)性、難以找到同類作品先例的動畫電影“奇作”。
一、愛之主題的深化
(一)磅礴大愛的處理
原作中是以小美人魚對王子的愛情為主題講述的故事。而影片對愛的主題做了更加深化與磅礴的處理。影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充滿了愛,對親人、愛人、友人,甚至路人,這些愛,自然、純凈,不做作、無壓力。很少有影片可以包含這么多愛,而又毫無違和感。
關(guān)于愛情,影片中對其進行了多重詮釋,有波妞與宗介兩小無猜的純純之愛,有理莎與耕一柴米油鹽的平凡之愛,亦有波妞父親對波妞母親又敬又愛的海洋之戀。這幾種不同的愛情增加了觀影的趣味性,同時也讓不同的觀眾在這不同的愛情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得到觀影情感的共鳴。其中理莎與耕一的愛情,通過一件現(xiàn)實中貼近生活的小事來處理。身為船員的耕一原本要在當(dāng)晚回家,理莎買了三大包的菜,開心的在廚房忙碌的準(zhǔn)備晚餐,結(jié)果耕一打電話稱因為有事回不了家,理莎快樂的表情立馬變作生氣的表情,并當(dāng)場摔了電話,摔了洗菜的籃子。并大聲對宗介喊:“宗介,今晚我們到外面吃!”這場戲運用很長的快樂來鋪墊,又用突然的發(fā)脾氣來轉(zhuǎn)折,表達了理莎對耕一歸家的期盼。而波妞與宗介兩小無猜的純純之愛,通過宗介的一句對白:“不管波妞是魚,是半人魚,抑或是人,我都喜歡他?!倍玫缴A。這樣一句話足可媲美世界上最深情愛情片中的告白。
關(guān)于親情,影片中表現(xiàn)了兩個家庭,宗介一家以及波妞一家,父母對孩子的愛,以及孩子對父母的愛均有涉及。其中理莎得知耕—不回家生氣后,情緒低落。宗介拿著望遠鏡留意著海面的船,終于看到爸爸的船,并主動擔(dān)任起給爸爸打燈語的職責(zé),并充當(dāng)爸爸媽媽的信使,之后更是摸著理莎的頭安慰媽媽,表現(xiàn)了五歲的宗介對爸爸媽媽的愛。(圖1)
最難能可貴的是影片中表達了普通人與普通人之間的愛,理莎對波妞的愛,理莎對向日葵之家中婆婆的愛,波妞對路遇嬰兒的愛,宗介對三個婆婆的愛。其中理莎在海嘯過后的夜晚,在一面擔(dān)心著海上愛人的安危的同時,顧念著向日葵之家中的婆婆,毅然把宗介和波妞留在山崖上的家中,開車去向日葵之家,表現(xiàn)了她對工作的熱愛,對婆婆們的赤誠之愛。
最后,影片中波妞的母親,也是海洋的母親,一切生命的母親出現(xiàn),挽救了一切生命,包括葬身海嘯的小金井號。她的愛才是大愛,宮崎駿用海洋之母這個角色告訴人類,只有大愛才能最終挽救世界。有愛才有希望,這種愛不僅是對身邊人的愛,還有對動物,對植物,對大自然,對海洋的愛。
影片中表現(xiàn)了諸多的愛,但宮崎駿用以傳達這些愛的情節(jié),多是來源于生活中。如宗介安慰媽媽的方式是摸媽媽的頭,理莎想讓兒子開心的方式是給兒子買冰淇淋,理莎迎接愛人回家的方式是親自下廚做很多好吃的,而藤本阻止女兒變成骯臟人類的方式是把女兒關(guān)進類似人類房間的泡泡里等等。這些非常貼近生活的情節(jié)的選取,更容易讓故事看起來真實可信,觀眾也更容易從中找到共鳴,從而代入劇情。
(二)情節(jié)的處理——溫馨有愛的影調(diào)
原作《海的女兒》中有太多殘忍、血腥的情節(jié),文字的感覺與鏡頭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文字靠想象與感受,而鏡頭中包含畫面與動作,對感官會有非常強烈的直觀感受。如若動畫中用原作中這些太過直觀的殘忍與血腥,美感勢必會被打破。而《懸崖上的金魚姬》是全年齡受眾的影院動畫作品,照顧到兒童、特別是幼兒的觀影體驗,溫馨有愛的影調(diào)的確立是改編的必然。
原作中小美人魚要想獲得能把魚尾變成雙腿的藥,就必須把聲音給巫婆,以換取巫婆的血作為藥引,而把聲音給巫婆的方式居然是殘忍的把小美人魚的舌頭割下來,而巫婆取血的方式是把自己的胸口抓破,然后淌出了黑血。這些情節(jié)如果直接變成鏡頭勢必會給觀眾心驚膽戰(zhàn)地恐怖感覺。而宮崎駿只采用了原作中的一個由頭,即人魚變成人要用血,但卻改成了更加溫情與貼近生活的的情節(jié)點?!稇已律系慕痿~姬》中波妞因為舔食了宗介手指上的血,而有了變成人的能力。而這個情節(jié)一樣被宮崎駿處理得非常溫隋。首先波妞是昏迷中躺在宗介的手心上,無意識舔食的血;其次宗介的手指是因為意外受傷才流的血,而受傷是因為孩子的小小好奇心和善良,搬起石頭砸困住波妞的玻璃瓶才造成的;最后宗介的出血量非常少,只有一個小血珠。并且宮崎駿的這個情節(jié)點更具有另一層奇幻色彩,宗介受傷的手指因為被波妞舔了。下,居然就奇跡般的好了。觀眾看到這個鏡頭,心里必將會暖暖的會心一笑,同時導(dǎo)演巧妙地在觀眾心中布了一個頗具奇幻色彩的懸念。(圖2)
二、環(huán)保主題的深化
安徒生生活在19世紀的丹麥,那時全世界依舊是碧海藍天,人類還沒有面臨環(huán)境問題,所以原作中沒有提及環(huán)保主題。但宮崎駿生活在21世紀的日本,一個環(huán)海國家,對于海污染日益嚴重的現(xiàn)象耳濡目染。且宮崎駿具有反人類中心主義的生態(tài)觀,被譽為“環(huán)保主義教主”。他在悲觀中又滿懷希望,通過一個又一個“彌賽亞救世”的故事,以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方法表達他對理想的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追求。《懸崖上的金魚姬》豪不例外的又成為宮崎駿一部擁有環(huán)保主題的動畫。影片中,宮崎駿多次運用道具、場景、角色對白等元素來重復(fù)申明環(huán)保立場,并對人類對海洋的過度掠奪進行展示。
(一)道具的巧妙運用
影片的開端部分,兩個主角相遇并產(chǎn)生糾葛的根本原因就是海洋污染以及人類對海洋的掠奪。這其中巧妙運用了玻璃瓶等各種垃圾以及巨型漁網(wǎng)等道具。小美人魚波妞逃過父親的視線,偷偷溜出海底深處的家,熟睡中被水母帶到靠近人類居住的近海。這時一艘捕漁船開過來,并投下了巨大的漁網(wǎng),漁網(wǎng)網(wǎng)住了魚蝦,但更多的是人類丟棄的垃圾(圖3)。波妞奮力逃跑,卻不幸被—只玻璃瓶套住了腦袋,波妞帶著玻璃瓶掙扎出了漁網(wǎng),可腦袋卻卡在玻璃瓶中怎么也出不來,后被沖到了海邊,遇到正好到海邊來玩耍的宗介,宗介用石頭砸破玻璃瓶救出了被困的波妞。這是影片中最重要的一個情節(jié)點,宗介與波妞因為這只玻璃瓶相識,并且引出了后面的故事。這只透明無辜的玻璃瓶,是影片中至關(guān)重要的道具,而這一道具的本質(zhì)是人類向海洋丟棄的垃圾。宮崎駿非常巧妙的用一只玻璃瓶表達了自己“環(huán)保主義教主”的立場。在這一場戲中,除了這只玻璃瓶,宮崎駿還設(shè)置了捕魚船、巨大的捕魚網(wǎng),被漁網(wǎng)網(wǎng)住的各種垃圾,以及與這些垃圾形成鮮明對比的,在漁網(wǎng)里奔逃的只有很少的小魚、小蝦。宮崎駿之所以這樣設(shè)置并不是偶然的,而是要通過這種大與小、多與少的對比,表明人類對海洋的過度掠奪,希望人類能夠警醒。
如波妞的父親藤本駕著他的小潛艇在海岸邊水中,追逐岸上理莎車子里的波妞,藤本就不停的被海面上飄著的垃圾撞到臉(圖4)。這場戲中不停撞向藤本的紙盒子、塑料瓶子,表面上看是一種幽默、娛樂影調(diào)的調(diào)劑,實則是作為有力的道具,繼續(xù)痛斥海污染。
(二)場景中的巧妙設(shè)置
《懸崖上的金魚姬》中場景頗多,幼稚園、宗介的家、向日葵之家、馬路、商場停車場,無論內(nèi)景、外景均干凈整潔,沒有絲毫垃圾??墒桥c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宗介去的多處海邊,無論是幼稚園附近的海邊還是家附近的海邊,場景中總少不了垃圾的身影,無一例外。這種場景上關(guān)于垃圾的處理不是偶然的,而是官崎駿有意為之。用人類整潔干凈的生活空間對比被人類污染,垃圾遍布的魚類家園。靜靜躺在海邊泥沙上和石頭上的種種垃圾是對人類行為的無聲控訴。如波妞被玻璃瓶困住后擱淺在海邊,旁邊就有一個易拉罐和一個玻璃酒瓶,之后光著腿和腳的宗介走過來撿起來困住波妞的玻璃瓶。這場戲中半藏半漏,靜靜躺在清澈海水中的酒瓶和易拉罐,依然是在宣揚著環(huán)保(圖5)。而波妞把時婆婆的衣服噴濕后,宗介帶著波妞躲到海邊的巖石后面,場景中就有玻璃瓶、塑料瓶、易拉罐等垃圾。(圖6)
(三)對白的巧妙使用
影片中波妞的父親藤本是一位特殊的角色,他本是人類,但因憎惡人類而努力變成了一位棲息在海中的海洋魔法師。在片中他多次用對白表明對人類破壞環(huán)境的不滿。如波妞被藤本從宗介那里帶回來時,藤本因為心疼女兒而自責(zé):“都怪我,不應(yīng)該為了讓你們看看農(nóng)場的工作,便將你們帶了出來,人類的水和氣息是何等骯臟,我已對你們說了無數(shù)次”。而在波妞說自己要變成人類時,藤本大吃一驚,怒斥道:“人類?!那種愚蠢又討厭的生物有什么好處?人類只懂從海中奪取生命?!倍螅褵捴频纳谷肷獣r,其對白是:“即使被一條毛蟲走進來也是大事件,媲美寒武紀的生命大爆發(fā),可憎的人類世界便會告終?!彼倪@句對白制造了懸念,為后面海嘯的到來埋下了伏筆。同時彰顯了深層次的影片主題,人類如果不停止對海洋的污染與掠奪,必將造成人類世界的終結(jié)。
結(jié)論
雖然《懸崖上的金魚姬》是改編自《海的女兒》,但觀眾看到的是一個與《海的女兒》完全不同的、全新的故事。是一個帶有濃厚宮崎駿個人風(fēng)格的故事,一個21世紀的故事,一個與觀眾沒有距離,但有溫度、有深度、有廣度的故事。這種改編形式,應(yīng)該算是故事新編,這應(yīng)該是新時代,電影人改編影院動畫,特別是選材距今有些年代的文學(xué)作品時,優(yōu)先考慮的改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