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路源
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媒介,是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而文化反過來影響和制約著語言交際,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因此,如何將文化傳播和滲透在語言教學當中,尤其是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是我們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必須要探討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探討英語詞匯、閱讀教學與文化教學之間的關系,闡述了文化導入的重要性,并對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加以研討。
關鍵詞:文化導入;高中英語教學;文化滲透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現(xiàn)代英語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養(yǎng)加強學生的交際能力,將語言更多地應用于實踐當中?!队⒄Z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本文中,擬對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內(nèi)容和課堂教學策略談點看法。
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導入的重要性
隨著對語言交際理論的研究及其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文化的導入傳播在語言學習當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語言教學也是一種文化教學,這一觀點已經(jīng)成為許多語言學家的共識。讓學習者更多地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助于語言工具的理解和運用。與此相適應,現(xiàn)代英語教學在高中階段的目標亦應由應試轉變?yōu)榕囵B(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
英語新課程目標亦要求高中英語教學突出課程的人文價值,強調(diào)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培養(yǎng)并重,從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發(fā)展,人文意識得以加強,并注重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及價值觀方面的發(fā)展。這對新課程標準下的英語教學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進行知識技能的傳授,更關注學生運用得體的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為了達到這一要求,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進行適當?shù)奈幕瘜牒臀幕瘽B透。
二、高中英語教學如何有效地進行文化導入
1.重視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
語言學家萊昂斯(Lyons,1968)對語言文化做過這樣的描述:“每一種語言在詞匯上的差異都會反映這種語言的社會的產(chǎn)物、習俗以及各種活動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特征?!痹~匯作為文化信息的載體,文化的各種特征會在詞匯里留下深刻的印記。每個國家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文化,都會對詞匯的外延意義和感情色彩產(chǎn)生影響。如果教師能夠在詞匯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文化導入,就能夠加深學生對單詞的記憶和理解,進一步地培養(yǎng)學生們的文化意識,以及對文化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課堂教學中的文化滲透
在現(xiàn)行的各類高中英語教材每個單元中都會涉及一個相應的文化主題和一個交際項目。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Module2為例來說,Unit1第四課的主題是“Virtual Tourism-Auckland and New Zealand”,課文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新西蘭最大的城市奧克蘭的歷史和自然景觀。Unit2第一課的主題是“Performance-Alanis”。通過對加拿大著名歌手的介紹,讓學生進一步領略異國的文化風情。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現(xiàn)有教材入手,結合新標準下英語教材中這一類課文、會話或者練習,使學生了解英美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民族宗教、制度、飲食習慣等等諸多文化背景知識,加深學生對英美國家的全面認識。
3.加強多學科間的聯(lián)結
現(xiàn)行教材的各學科在某些內(nèi)容和情況下,能夠和外語教學相輔相成。在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Module1第三單元Travel Journal的閱讀課文中,有“the Chinese part of the river is called the Mekong River in other countries.”,”the source of the Mekong is in Qinghai Province.”這樣的描述性語句,這就利用到了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在學習第五單元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時,學生又可以在英語課堂上,了解到南非總統(tǒng)Nelson Mandela這一著名歷史人物的生平故事。另外還可以通過唱英文歌曲,讓學生記住一些復雜的單詞和句型,并訓練學生的語音語調(diào)。這樣一來,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科知識和對其他學科的興趣,能夠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實現(xiàn)知識、興趣的正遷移,收到更好的英語教學效果。通過多學科間的聯(lián)結,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課堂資源,拓展了教學渠道,更新了教學方式,更增強了英語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他們在課堂上的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
4.開辟英語第二課堂
在現(xiàn)有的高中英語教材之外,各個學??梢越M織教師精選一些有關英美國家的閱讀材料,以反映英語國家的地理環(huán)境、人文歷史、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內(nèi)容為主,編寫校本教材,用作對教材的補充和擴展。除此之外,還可以發(fā)動學校的英語社團、學習小組,號召學生在課堂外的業(yè)余時間里,學習英文歌曲,進行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詩歌朗誦比賽,通過舉辦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以多種形式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這一語言工具的能力。
三、文化導入的原則和要求
大體來說,文化導入的原則有實用性原則(或相關性原則)、階段性原則(或?qū)舆M的原則)、適合性原則和系統(tǒng)性原則。實用性原則要求詞匯和閱讀教學一定要注意實用,文化和語言教學往往被學生認為空洞抽象,難以理解,因此文化導入的內(nèi)容必須和學生所學的內(nèi)容密切相關,與日常交際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關。階段性原則要求根據(jù)學生的語言水平、接受和領悟能力確定文化導入的內(nèi)容,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要注意適度,循序漸進地進行文化滲透。整合性原則是要走多元化的道路,注意英語和漢語的融合,各種文化互相交流、促進。同時能加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將母語文化與英美文化進行比較,重新審視母語文化。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導入,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性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使學生得到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備充分的文化意識,為未來的跨文化交際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苗麗霞 論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原則,H319.3
[2].趙厚憲 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原則[J].中國英語教學,2002(6)60-63
[3].呂益萍 文化導入與英語課堂教學 理論前沿,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