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孟冰+張賢金+吳新建
摘要:“教學對話”是課堂轉型重要的呈現(xiàn)形式。針對當前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互動學習,提出了“教學對話”應關注的幾個問題:一是“教學對話”是否給學生以足夠的心理安全感;二是“教學對話”是否給學生搭建有足夠寬闊的平臺;三是“教學對話”是否創(chuàng)設了足以支撐對話的教學情景;四是教學是否真正實現(xiàn)了協(xié)同、合作學習,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的目標。只有用有意義的“教學對話”,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實現(xiàn)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
關鍵詞:教學對話;初中化學;課堂轉型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01-0030-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1.009
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民主、平等、交流合作的教學理念,正不斷促進教師更加關注師生、生生互動的課堂教學行為轉變?!敖虒W對話”是課堂轉型重要的呈現(xiàn)形式之一。什么是“對話”?著名教育家保羅·弗萊雷認為,教學即對話,對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是一種對話各方民主、平等、真誠、獨立、自尊的交流活動[1]。然而,縱觀當前初中化學課堂的幾種主要互動形式:一是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再問另換學生再回答;二是教師問多個學生答,學生回答互補;三是教師問全體答,問與答貫穿于課堂等,似乎都具有“教學對話”的“形”,但理性審視這些使課堂氣氛活躍的“對話”卻會發(fā)現(xiàn),教師在“教學對話”中所設計的“問題”,絕大多數(shù)仍處于教師封閉式的自我預案之中,學生并未真正擺脫處于“你問我答”的被動學習狀態(tài)。也就是說,讓學生真正融入課堂學習,成為課堂教學主體的課堂轉“型”并未真正實現(xiàn)。因此,初中化學課堂如何真正實現(xiàn)有意義的“教學對話”,即能促使學生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的 “對話”,是實現(xiàn)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課堂轉型”的關鍵,也是教師實踐教學中應十分關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充分關注以下幾個基本問題:
一、“教學對話”是否給學生以足夠的心理安全感
運用有意義“教學對話”讓學生能融入課堂中,教師需積極營造和諧氛圍,加強師生、生生間互動溝通交流,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環(huán)境,因為人在輕松環(huán)境思維表現(xiàn)最活躍,而和諧師生關系才能給學生心理安全感,學生才能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無論課內課外,教師能把學生當成朋友真誠對待,教師熱愛學生并與之進行伙伴式平等交流,則學生必然尊重教師,由此則從教師那發(fā)出任何學習指令,都會在學生的接受中反饋出理解之光,教師所發(fā)出的任何學習指令,學生都將愉悅地執(zhí)行,如此,則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正所謂親其師,然后信其道。
二、“教學對話”是否給學生搭建有足夠寬闊的平臺
運用有意義的“教學對話”,教師應為學生搭建廣闊的師生互動、學生自我展示的平臺。在足夠寬闊的平臺里,學習氛圍足夠寬松,學生就能自由輕松地進入課堂學習活動中,成為課堂參與的積極分子。而教師課堂上所給予的積極鼓勵,正是在搭建這樣足夠寬闊的平臺!心理學上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向學生傳遞積極的期望,通過積極的期待促著學生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發(fā)展[2]。課堂上教師賦予每位學生積極的期望,給予積極肯定、鼓勵,那么通過學生互動、交流合作學習就能理解掌握所學知識,自我價值就能得到不斷實現(xiàn)、提升。
三、“教學對話”是否創(chuàng)設了足以支撐對話的教學情景
在課堂上運用有意義的“教學對話”,應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教材內容,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不僅僅是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問題和情景,更重要的是能激發(fā)起學生自主交流討論的教學情景。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而有意義的情景,讓學生感悟理解化學與生活的關系,激發(fā)學生化學學習的動機和積極性。因此,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景是否有意義,是否能引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對話,才是教師教學水平與教育藝術的重要體現(xiàn)。
1. 問題引對話,激發(fā)主動學習熱情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促使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中,進行“教學對話”,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在“教學對話”中體會探究的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1)問題設置要有明確指向性
在課堂上,教師設置的任何問題均應具有明確的指向性,讓學生理解問題究竟問的是什么、如何思考、如何作答,這樣的問題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案例:粵教版九年級化學“溶液的酸堿性”
情景:展示一盤紫甘藍,在涼拌時往紫甘藍中加入食醋,紫甘藍變色了(由紫色變成紅色)。
提問1: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
提問2:不加食醋,改加其他物質的溶液(提供橘子汁、蘇打水、潔廁靈、 食鹽水、蔗糖溶液、 油污凈等)會怎么樣呢?
提問3:它們同樣會使紫甘藍變色,為什么?
該問題指向性明確,問題提出后學生馬上有了明確的思考或作答的方向,學生能馬上回答問題1“觀察到紫甘藍變紅”,順著問題2的遞進,學生會跟隨教師問題進行動手實驗來回答此問,最后問題3的拋出使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逐級深入,因為溶液的酸堿性不同,橘子汁和潔廁靈與食醋相似都能使紫甘藍汁變紅色,為酸性溶液,蘇打水與油污凈使紫甘藍汁變綠為堿性溶液,食鹽水與蔗糖水不能使紫甘藍汁變色為中性溶液,從而解決問題的關鍵,達到學習的預期效果。
(2)問題起點要高、落點要低
問題的提出要讓學生感覺到僅靠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無法解決,但又要讓學生覺得通過自己更深入學習、思考、同伴互助或借助教師的幫助可以解決。
案例:粵教版九年級化學“酸和堿反應”
情景:復習回憶物質的分類:單質、氧化物、酸、堿、鹽
提問1:酸可以與上述哪類物質反應?
提問2:堿又可以與哪些類別物質反應?
提問3:那么,酸和堿會反應嗎?
這些問題的提出明顯讓學生無法憑以往知識和經驗解決,學生間互相討論猜測應該會發(fā)生反應,此時教師提供幫助利用實驗證明酸與堿發(fā)生化學反應,這樣就能激起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欲望,激發(fā)學習的熱情。
(3)問題有一定層次性、發(fā)散性
為了讓不同學業(yè)水平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力水平,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難易適中、要求不同的問題,從而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案例:粵教版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性質”
提問1:打開汽水,出來的氣體是什么?(從身邊熟悉的物質引入)
生:二氧化碳
提問2:你知道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質?(歸納已有知識)
生: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滅火)
提問3:除此之外,還有嗎?(引入新知識的探究)
教師提出的問題有層次感和針對性,兼顧不同學業(yè)水平的學生,使他們都有機會參與教學過程,并在“教學對話”中樹立起自信心,感受到“教學對話”所帶來的成功與喜悅。
2. 實驗激對話,保持積極的學習熱情
化學實驗以其生動、直觀、新奇等特點激發(fā)學生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利用實驗來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教學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課堂上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實驗情景來保持學習熱情。
運用有意義的“對話”教學,應充分發(fā)揮化學學科的優(yōu)勢,努力營造良好的實驗環(huán)境和實驗條件,激發(fā)學生積極自主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給學生們自由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能在化學的知識天空中翱翔。
例如,九年級化學第一節(jié)化學課,可以用“白紙顯紅字后又不見”進行自我介紹,隨后教師再邀請學生代表上臺表演“清水”變“牛奶”,制造“紅葡萄酒”,接著教師又表演“水下點火”等,把學生們帶入一個神秘的千變萬化的化學世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需要,大膽改進實驗演示裝置,增強演示實驗的可見度。同時,還可以設計一些教材上沒有的,但是對于教學有幫助,又有條件實現(xiàn)的課堂實驗,引導學生通過有趣的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好奇心和探究欲。通過實驗,當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后、在實驗過程中、實驗結束后,相機誘導,實現(xiàn)有意義的“教學對話”。
四、教學是否真正實現(xiàn)了協(xié)同、合作學習,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的目標
合作學習、協(xié)同學習、師生共同發(fā)展是教學實施對話的目的。課堂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同伴間的對話,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思考質疑,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主動探究交流,不但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而且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對話,達到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并完成對知識體系的構建;教師通過平等參與“教學對話”實現(xiàn)同學生、教材、同多樣的思想的碰撞從而雕琢自己的思想,真正實現(xiàn)協(xié)同學習、合作學習,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
實施有意義的“教學對話”是課程改革倡導的課堂轉型的內涵所在[3]。它不僅是課堂教學的需要,更是學生個體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民主、平等、交流、合作能力,使師生成為和諧的學習共同體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保羅·弗萊雷.被壓迫者教育學[M].顧建新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 朱同.你身邊的心理學[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
[3] 王云生.課堂教學轉型:基于問題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J].化學教學,201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