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花
摘 要: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經(jīng)過教學實踐,作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指導作文教學:激發(fā)興趣,樹立習作信心;學會觀察,養(yǎng)成觀察習慣;重視閱讀,提高語言能力;參加活動,積累寫作素材;修改作文,提高寫作素養(yǎng);積極評價,永葆習作熱情。
關鍵詞: 小學寫作 作文教學 重視閱讀 參與活動
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聽說是基礎,讀寫是目標,其中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經(jīng)過這兩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作文教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激發(fā)興趣,樹立習作信心。
現(xiàn)在很多學生都是談“作文”色變,一說到作文就感到非常害怕。毛澤東同志曾說:“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jù),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薄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習作起始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和信心?!笨梢娕d趣是點燃學生探求新知的火花,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動力。因此,我指導孩子寫作文的第一步是從內因入手,幫助孩子激發(fā)寫作興趣,排解心理壓力,樹立寫作文的信心。三年級第一次寫作文時我會告訴他們:“寫作文其實是一件很簡單很快樂的事,就是我手寫我心,把經(jīng)歷的事情和自己的感受記下來,寫得好的可以讀給全班同學聽,再厲害一點的可以投稿發(fā)表,最厲害的還可以出書,只要我們一起努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小作家。”每次說到這里就會看到孩子們眼中閃爍的光芒、對作文滿是憧憬,愿意學好它。
二、“橫看成嶺側成峰”——學會觀察,養(yǎng)成觀察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說:“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钡拇_,觀察是作文的第一步,有了細致的觀察才能有第一手的寫作資料,因此把觀察的方法教給學生是重中之重。
在指導學生觀察時,首先要提醒學生有序地觀察,或從上到下,或從遠到近,或從左到右,或由表及里……其次要引導學生在觀察時進行一些思考,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然后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細致深入的觀察。最后在觀察時適當記錄,既可以記錄觀察到的,又可以記錄自己在觀察中的所思所想。如果是事情活動,那么要注意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活動等。在動筆寫作前進行這樣一系列完整細致的觀察,學生動筆時一定有話要說,有話可說,而且基本能做到條理清晰,內容豐富,帶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感受。比如在教學蘇教版三上《習作6》(寫文具)的時候,我就以書包為例,引導孩子們由表及里地觀察,學生觀察得很有條理,并且抓住外形和作用兩個維度細細地觀察,有的還記錄下當時的想法,觀察結束后寫出來的作文很有條理,生動具體,不乏好詞佳句。
三、“為有源頭活水來”——重視閱讀,提高語言能力。
很多學生習作時框架結構完全正確,會觀察也有思考,但是不會表達,寫出來的東西永遠都如白開水一樣,沒有滋味。其實這種作文的問題就是語言貧乏,導致在寫作能力提高受到一定的制約,而提高語言文字水平的最佳路徑就是閱讀和積累。
讀是基礎,寫是發(fā)展,讀能促進寫作的提高,寫有利于提高閱讀興趣,讀和寫互相滲透,不可分割。那么學生可以讀些什么呢?其實學生可以閱讀各種各樣的文學形式,比如兒歌、謎語、經(jīng)典文學、兒童小說、名言古詩……這是一片豐富的土壤,廣泛閱讀,從中充分汲取各種營養(yǎng),從而提高自身的作文能力。
四、“便引詩情到碧霄”——參加活動,積累寫作素材。
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是學生作文難的另一個原因。其實我們的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語文教師平時不僅要教學生寫作技巧,關注閱讀積累,還要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方面的活動,既能愉悅身心,又能積累寫作資源。孩子可以參與的活動很多,比如班級活動、學?;顒?、社區(qū)活動、家庭生活等,不同層面的活動會給孩子帶來各種不同的體驗與收獲,有了這些豐富的素材和體驗自然能寫出精彩的作文。
五、“文章不厭百回改”——修改作文,提高寫作素養(yǎng)。
十分文章,三分寫作,七分修改,改是寫的進一步深化。《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習作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習慣。”所以有必要現(xiàn)在就開始培養(yǎng)孩子們自己獨立修改作文的習慣。
首先要激發(fā)批改興趣,使學生愿意自我修改作文。興趣永遠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先決條件,我用故事的形式告訴學生“文章不厭百回改”,反反復復修改的過程就是自己寫作水平逐漸進步的過程。隨后就是教給批改方法,使學生初步學會修改作文。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自改能力,教師要積極示范,教給方法,為學生自改習作指引方向,同時要注意先扶后放,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總之,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在修改中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
六、“百般紅紫斗芳菲”——積極評價,永葆習作熱情。
心理學研究表明,缺乏激勵,一個人自身的潛力只能發(fā)揮20%~30%,而正確與充分的激勵,則能使人發(fā)揮其自身潛力的80%~90%。所以在作文中老師要有發(fā)現(xiàn)的眼睛,善于捕捉學生作文的閃光點,多肯定,多贊賞,讓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悅。
總之,作文教學任重而道遠,相信從這六方面入手,以學生為主體,落實到日常教學中認認真真指導,扎扎實實練習,一定能逐步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讓作文成為學生的心頭之愛。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6(2008.3重?。?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