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麗
(漳州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基于心理咨詢視角下高校輔導員談話的探索
陳藝麗
(漳州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談話是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談話成效是眾多輔導員面臨的實踐性難題。本文就如何借鑒心理咨詢技巧,從運用心理咨詢技巧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具體運用等三個方面進行闡述,為提高高校輔導員談話成效拓展作一探討。
高校輔導員;談話成效;心理咨詢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高校輔導員最主要的角色定位。這一角色的實現(xiàn)方式有很多,談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方式。談話想要達到事半功倍、交心育人的目的,需要高校輔導員掌握較強的談話技巧,而心理咨詢與談話教育具有較高的契合性。本文就心理咨詢視角下高校輔導員談話的成效和途徑探討如下。
1.1 高校輔導員的實踐工作需求 在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交談時,高校輔導員更多憑借的是個人的性格和經(jīng)驗,交談缺乏專業(yè) “引導”,交談成效無從保證。作為思政教育工作最常用的一種方法,“交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高校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師生關系,進而影響輔導員的思政教育成效和班級管理水平?,F(xiàn)實中由于缺乏專業(yè)指導,輔導員與學生間遇到了很大的交流困境。輔導員與學生間的交談要么成為簡單的生活聊天,要么成為訓導課,收效甚微。過于柔和的方式起不到震懾學生的作用,過于粗暴的方式又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從而陷入交流困境。輔導員隊伍迫切需要專業(yè)方法的“引導”來提高他們的談話成效。心理咨詢有一套專門的原則和方法,高校輔導員可以運用尊重、共情、保密、提問等技巧,幫助學生調(diào)整自己在學習、生活、人際關系中遇到的問題。良好的溝通交流有利于高校輔導員和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有利于輔導員掌握第一手資料,促進輔導員思政教育成效。
1.2 高校大學生的時代特征需求 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成長起來的新興一代,新的時代背景必然造就了他們不同的人生觀和世界觀。①自我意識強烈,責任意識薄弱:當前大學生生活條件優(yōu)越, 備受寵愛,造成 “自我為中心”思想膨脹,集體觀念卻有所欠缺,對于自身責任沒有清楚認識,甚至出現(xiàn)反叛心理。②思想活躍,但心理受挫能力差:當代大學生是矛盾體,他們獨立與依賴并存,自尊與自卑共存,一方面他們強調(diào)自我獨立性 ,思想活躍,接收新生事物強,能夠較快適應新環(huán)境、新條件;另一方面優(yōu)越的條件和以往一帆風順的事態(tài)發(fā)展導致了他們依賴的心理,加上缺乏經(jīng)驗,容易在挫折面前敗下陣來,心理承受能力較弱[1]。③價值多元化,個人道德失衡: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fā)展導致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同時在一些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下,一些學生也出現(xiàn)了個人權利至上、功利性明顯等道德失衡現(xiàn)象。
大學生的這些時代心理特點,決定了輔導員談話教育的難度。高校輔導員如果單憑個人經(jīng)驗進行談話教育,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心理咨詢強調(diào)對個體心理特點的把握,輔導員可以借鑒心理咨詢技巧,針對大學生的時代特點,利用技巧促進思政教育的順利進展,提高其育人水平。
高校要求輔導員盡量考取國家心理咨詢師證書。輔導員與院校心理咨詢師經(jīng)常合作,甚至院校心理咨詢師就是輔導員,可見高校輔導員工作與心理咨詢師工作有很多重疊之處。在學校情景下,從各方面來看,輔導員談話與心理咨詢有很多相似之處。高校輔導員完全可以借鑒心理咨詢專業(yè)原則和技巧來開展思政教育工作。①兩者目標一致:高校輔導員通過談話形式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為學生排憂解難,做學生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為社會培養(yǎng)品學兼優(yōu),對社會有價值的人才。心理咨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形式是會談,心理咨詢通過對大學生心理規(guī)律的把握,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危機,為社會培養(yǎng)身心健康、能夠融于社會、能夠發(fā)揮自己才能的大學畢業(yè)生。兩者相輔相成,為共同的目標發(fā)揮各自的作用。②兩者所采取的育人形式一致,都有“一對一”和“一對多”的教育方式,并且以“一對一”的育人方式為主。心理咨詢有專業(yè)的個案輔導和團體輔導技巧,高校輔導員通過 “一對一”的個體交談形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導,這與心理咨詢的個案輔導形式如出一轍。輔導員采取班干部會議、貧困學生會議等“一對多”的小組座談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與心理咨詢的團體輔導形式很類似。
傳統(tǒng)的談話教育更多依靠說教方式,導致輔導員高高在上,學生被動說服,這樣一種方式不僅不利于師生之間構建良好的關系,而且阻礙思政教育成效。高校輔導員運用心理咨詢原則和技巧,不僅能充分體現(xiàn)對大學生的關注、尊重和信任,談話內(nèi)容易于為大學生所接受,從而拉近師生關系,而且能夠提高談話教育的科學性與實效性,促進思政教育工作的高質(zhì)量開展。
3.1 借鑒心理咨詢原則,建立良好的師生溝通關系
3.1.1 平等尊重原則 平等尊重是心理咨詢的前提。輔導員在與學生的談話中也要注重這一原則,避免高高在上、以位壓人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否則勢必引起學生的反感、敵意甚至反叛,從而影響談話質(zhì)量。輔導員應認識到,其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要充分尊重學生獨立的個性,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尊重學生自我選擇的權利。處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個性鮮明、自尊心強,輔導員對其談話教育要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避免說教方式,談話中強調(diào)表揚與肯定的話語,從而促進談話的成效。
3.1.2 適度保密原則 保密原則是心理咨詢非常重要的一條原則,是獲取學生信任的基礎。高校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遭遇困難挫折,轉(zhuǎn)向輔導員尋求幫助,這是對輔導員的信任。輔導員要有較強的保密意識,維護學生的隱私,不對外公布來訪學生信息,不透露談話內(nèi)容。只有遵循保密原則,學生才能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輔導員才能掌握到真實情況,便于開導學生。
當然,保密并不是無條件的,保密也有適度要求。對于一些學生有自殺、傷害他人甚至違法行為的傾向時,輔導員要爭取相關部門及其親屬的支持,將傷害降低到最低點,但是信息不能隨意公開,要將暴露程度控制在最低范圍之內(nèi),避免激化矛盾,給學生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3.1.3 助人自助原則 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詢最基本的原則。心理咨詢強調(diào)通過心理咨詢師的協(xié)助,幫助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這與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不同,傳統(tǒng)思政教育重在“灌輸”思想,教導學生行動,甚至是家長式地全盤代為解決問題。傳統(tǒng)做法非常不利于學生自我的成長成才?!?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輔導員的談話教育要借鑒心理咨詢助人自助的原則,將自我處在輔助的地位上,充分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大學生“唱主角”。談話中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看法,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3.2 運用心理咨詢技巧,促談話成效
3.2.1 傾聽 傾聽是心理咨詢中一個重要的技巧,它是指在咨詢過程中,咨詢師通過肢體語言及簡短口頭表達來反映咨詢師對來訪者聚精會神的聆聽,對來訪者的遭遇的理解、關心,并愿意與來訪者一起面對問題,從而獲得來訪者的溝通和信任。傳統(tǒng)師生談話中高校輔導員盛氣凌人,滔滔不絕,不給學生講解和分辯的機會,輔導員完全按照自我判斷進行說教,學生只能默默接受,此情況只能造成學生的“被教導”,起不到真正開導學生的目的[2]。要達到談話教育的目的,輔導員首先應傾聽,要給予學生充分暢所欲言的機會,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宣泄情感,釋放不良情緒,另一方面輔導員也可以從中了解到學生的真正情況,收集到真實有用的信息,避免主觀臆斷,為接下來的教導奠定良好開端。
當然,傾聽也需要遵循一些技巧,不只是單純聽,不做任何反映,事后不了了之。傾聽過程中要配合微笑、點頭等肢體語言給予回應,語言親切和藹,讓學生體會到輔導員在認真傾聽和真切關懷;傾聽后要對收集到的學生信息加以分析整理,找出問題癥結,用言語表達讓學生知曉,協(xié)助學生更加清楚認識自己的思想,幫助學生清晰地做出決定。
3.2.2 共情 共情又叫同理心,是心理咨詢技巧中很重要的一種,是心理咨詢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它是指咨詢師進入來訪者的精神世界,設身處地體驗來訪者的感受和處境,將心比心,感受來訪者的內(nèi)心世界,然后跳出這一精神世界對來訪者的內(nèi)心情感作出恰當反應,并用言語的形式將咨詢師對來訪者內(nèi)心情感的理解傳遞給來訪者。輔導員運用共情技術實際上是在遵循平等尊重原則基礎上,對學生的內(nèi)心情感表示理解和支持,與學生達成一種共鳴,這種共鳴能夠拉近師生間的關系,增加學生對輔導員的信任,從而讓學生放下抵觸心理,敞開心扉與輔導員分享自己的心理困惑,從而使輔導員能掌握真實信息,達成理想的談話效果。
3.2.3 提問 提問是心理咨詢的基本方法,一般分為兩種:封閉式提問和開放式提問。類似“是不是”、“能不能”的提問屬于封閉式提問,這種提問方式答案是限定唯一的,有助于縮小談話范圍,澄清具體事實,獲取特定信息。類似“為什么”、“如何”、“怎么樣”等的提問屬于開放式提問,這類提問比較寬松自由,有助于學生更加詳細表述。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相同的個體。高校輔導員面對的大學生個體特征各異,有的學生性格沉悶內(nèi)向,不善表達;有的外向型學生在情緒低落時也是思維混亂,表述模糊不清。談話中,輔導員在碰到這些情況時要善提問,引導學生正確表達,從而更深入地掌握情況[3]。在談話中輔導員可以靈活運用兩種提問方式引導學生真切地表達自身在學習、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情況,協(xié)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2.4 面質(zhì) 面質(zhì)技術是指咨詢師在咨詢過程中指出來訪者身上存在的問題,促進來訪者對自己形成正確的認識和了解,最終幫助其解決矛盾,達到言行一致。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強烈,他們有獨立與依賴并存,自尊與自卑共存等矛盾的心理特點,在他們身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言行不一致、理想與現(xiàn)實不一致、言語前后不一致等現(xiàn)象,輔導員若能巧妙地運用面質(zhì)技巧,往往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談話教育實踐中,高校輔導員在明確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其思想問題根源時,可以直接指出學生身上存在的矛盾,讓學生深入認識自己真實的感受、行為和處境,放下有意無意地掩飾、戒備心理,正視自己的真實想法,挖掘自己思想行為的深層次原因,從而達到理想自我與現(xiàn)實自我的一致,言語與行為的一致。
丟棄傳統(tǒng)簡單粗暴的方式,以全新的視角充分運用心理咨詢技巧展開談話工作,定能使師生關系得到改善,使大學生思想狀態(tài)得到健康發(fā)展,把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推向一個嶄新的高度。
[1] 趙文娟.高校輔導員談話心理輔導技巧的應用[J].現(xiàn)代企業(yè)文化,2009,(21):200-201.
[2] 王玉娟,張軍良,何 宇.高校輔導員談心工作中心理咨詢技巧的應有[J].學園,2014,(36):49-50.
[3] 戚愛偉,宋琳奇,田曉曦.一個人都不能少—論輔導員談心工作[J].教育探索,2014,(7):36-37.
[責任編校:趙唯賢]
2016-04-06
陳藝麗( 1982-),女,福建省漳州市人,碩士,講師,從事學生管理工作。
G 448
B
1008-9276(2017)01-008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