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要:心理效應,指大多數(shù)人在相同的情況下或對某種相同的刺激, 產(chǎn)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應的現(xiàn)象,它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差異性。在班級管理中如果將之恰當利用,可以發(fā)揮出積極的作用。工作以來我一直從事學生管理和班主任工作,在小學生的教育引導中,探索性的運用了一些心理效應理論,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效果。
關鍵詞: 心理效應;教學管理;有效
心理效應,指大多數(shù)人在相同的情況下或對某種相同的刺激, 產(chǎn)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應的現(xiàn)象,它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差異性。在班級管理中如果將之恰當利用,可以發(fā)揮出積極的作用。工作以來我一直從事學生管理和班主任工作,在小學生的教育引導中,探索性的運用了一些心理效應理論,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效果。
一、利用“羅森塔爾效應”,喚醒“后進生”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考查某校,隨意從各班共抽區(qū)18名學生,將這18人的名字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校長,并極為認真地說:“這18名學生經(jīng)過科學測定智商很高?!笔逻^半年,羅氏又來到該校,發(fā)現(xiàn)這18名學生的確表現(xiàn)超常,個個成績進步快,情緒活潑開朗,求知欲旺盛,與老師感情特別深厚。羅森塔爾效應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鳴現(xiàn)象。
在當前的大環(huán)境下,部分教師對自己的職業(yè)抱有偏見。而這種偏見卻在不經(jīng)意間映射到了學生身上,不僅不利于部分學生的快樂成長,甚至可能會對學生一生都產(chǎn)生非常惡劣的影響。如果教師通過表情、言語、眼神,將對學生的期待投射到學生身上,就能使學生的自我得以肯定,信心得以重建,從而完善個性,自覺提高奮斗目標,增添學習動力。相反如果我們無形之中將諸如“無藥可救”、“朽木不可雕”的消極情緒傳遞給了學生,肯定會使一些學生自暴自棄、自我放逐。我們應時刻以“羅森塔爾效應”來提醒自己,將期待傳遞給那些某些方面有缺憾的學生,用真誠去喚醒他們,讓他們受到公平的教育。
例如,我們班在五年級開學初轉來了一個新學生,由于這位學生在外地沒有上過英語課,所以才轉到我們班,對于這樣的一個在學生,我經(jīng)過找他談話,讓他直接的喜歡上我,讓他感受到老師很關心他,關心他的英語學習,間接的讓他喜歡上英語課,之后在班里給他找了三個師父,兩個是他在學校的學習伙伴,一個是他回家做作業(yè)或者讀英語的伙伴,我要求這三個師父一定要做一個師父,還有具有耐心。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哪怕是一個單詞讀對了,我都給予眼神和肢體語言的鼓勵,讓他知道自己很棒,就這樣我們四個人堅持了一年的時間,在五年級第二學期他考得了80分的好成績,看到他的成績,我笑了,他和他的師父們都笑了。
二、全面考評學生、避免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是指在觀察一個人時,由于此人的某一特征或品質非常突出,這些突出的特征和品質就象月亮的光環(huán)一樣,向周圍彌漫和擴散,從而掩蓋了觀察者對此人其他特征和品質的認識,使人發(fā)生認識偏差。在學校教育中,暈輪效應影響教師對學生的正確評價和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最終影響學生的學習。比如某學生成績好,就會被一種“好”的光環(huán)所籠罩,教師就認為他什么都好,經(jīng)常贊揚和鼓勵,使得學生學習動機增強,學習成績進一步提高。另一個學生非常頑皮, 教師就會認為他什么都不行,很少去發(fā)現(xiàn)他身上的閃光點,經(jīng)常冷淡和指責,使其失去信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為了避免暈輪效應的影響,我在對“后進生”的教育十分重視對他們的全面考察、評價和教育,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經(jīng)常鼓勵他們,并適時委以重任,讓他們負責一些擅長的任務,及時給予表揚,使其改變在同學中的形象,樹立自信,逐步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
例如,有些學生成績可能不太理想,但是他很喜歡做值日,每天早晨比誰來的都早、還有些同學有表演的天賦總能在綜合才藝展示的舞臺上為班級掙得榮譽、還有些學生是體育健將,在運動會的跑道上能夠看到他們矯健的步伐、還有些同學在老師不在的時候總能安安靜靜的自習等著老師來,是守紀律的好孩子,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他們都有屬于自己的特點,屬于自己的有點,他們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學習的成績只表現(xiàn)在一方面,不管他們的成績好壞,他們都能在某一方面為班集體掙得榮譽,體現(xiàn)自己在班集體中的價值,他們都是最優(yōu)秀的。
三、利用“南風效應”,做學生的大朋友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呼嘯大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御寒冷,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這就是“南風效應”這一心理學概念的出處。
班級中的“后進生” 由于長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批評歧視,自我保護意識特別強,容易對老師產(chǎn)生防范心理,他一旦明白你找他談話是為了教育他,他的心靈就會扣上全部的紐扣,整個封閉起來,進行緊張的心理防范。當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班主任一般都會嚴厲地說:“放學后到我辦公室來! ”學生往往會非常緊張,早早就想好了應對措施,這時教師的語言很難再透過他本能的“護身符”,深入其心靈。因此,教育者應采用和風細雨“南風式”的教育方法,消除被教育者的對立情緒,創(chuàng)造心理相容的條件,從而開啟學生的心理圍城,讓他們敞開心扉,與教師“心有靈犀一點通”,從而達到教育目的,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 在我剛上班時,班上一名平時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做對了一道比較難的數(shù)學題,可是同桌是一名學習較好的同學不相信他有這個能力,就說他是抄的,結果他就動手打了同學。我了解情況后,并沒有發(fā)火把他訓斥一頓, 而是心平氣和地說:“看到你的進步,我很高興。”學生被這意外的話驚呆了,愣愣地望著我。我真誠地指出:“第一,你努力去做難題,說明你想學習了,比過去進步了。第二,你做出了這道難題,說明你學習有進步了。第三,當你面對別人的輕視,能反抗,說明你自尊心強了,與過去比這不是一大進步嗎?要是你進步再大些,遇到問題冷靜一點,不是用武力, 而是用智慧和實力去解決, 那該多好?!彼麘M愧地低下了頭,主動去和同學道歉,還勇敢的在黑板上為全班同學講解了這道題。
四、利用“超限效應”,真正地尊重學生
“超限效應”,指由于某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的極不耐煩的或反抗的心理現(xiàn)象。
“超限效應” 在我們的日常班級工作中經(jīng)??梢砸姷?,“后進生”經(jīng)常會犯一些錯誤,班主任也經(jīng)常用同樣一種方式去糾正他們的錯誤,或者經(jīng)常對某一錯誤進行重復教育等等,其結果是使學生的神經(jīng)細胞處于抑制狀態(tài),不但得不到改正,反而使學生犯同一種錯誤的可能性增加,可謂得不償失。我們教師應該切記,千萬不要對同一學生的同一件錯事,重復同樣的批評。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評,也千萬不要重復同樣的方面、同樣的角度、同樣的批評語句。這樣,學生也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一再被“窮追不舍”,厭煩心理、反抗心理就會隨之減低。有些老師認為,批評多了不好,多表揚就好了。其實不然,這里也有個限度的問題。假如有學生聽慣了批評,他對批評根本不當回事。但是當老師對他的某些“閃光點”作了表揚,起初這個學生會很受感動,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他會發(fā)現(xiàn),老師對自己的表揚越來越多,而且有許多是有意拔高的,他便會認為這是教師在哄自己,表揚的效果也就逐漸喪失了??梢?,教師在任何方面都應注意“度”。如果“過度”就會產(chǎn)生“超限效應”,只有掌握好“分寸”、“尺度”,才能“恰到好處”。
班級管理從本質上說是一個師生“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作為班級管理首要責任人的班主任,應從學生的心理需要出發(fā), 認真分析和運用心理效應,根據(jù)學生心理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進行班級 管理。
北京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學校心理衛(wèi)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6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