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雯雪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階段的一項重要工作,這一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一生的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通過介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班主任的要求以及目前小學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當中的一些問題對如何提高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提出了一些方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班主任 滲透
引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心智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不僅智力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也至關重要。作為在小學階段和學生關系最為密切的小學班主任,對學生如何進行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也是工作的重點。但是目前很多的小學班主任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諸如不夠重視等一些問題。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促進學生智力和心理的健康發(fā)展都是小學班主任工作的重點,而不應該只注重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所以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應當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1]
一、小學生心理特點和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班主任工作要求
1.小學生心理特點
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素質初步形成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小學生在這個階段往往表現(xiàn)為感性多于理性,他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大多都是感情用事,不能做到理性的分析問題。其次是有美好的愿望,很看重榮譽,但是自身又存在很多的不足,導致現(xiàn)實和愿望形成反差。再次是對老師具有崇拜和敬畏的心理。[2]
2.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班主任工作要求
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心理呈現(xiàn)快速發(fā)展的態(tài)勢,而這一階段小學生的心理能否健康發(fā)展對于學生今后一生的發(fā)展都具有重大的影響。小學生的心理在這一關鍵時期要得到健康的發(fā)展離不開小學班主任對他們進行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當中。
小學班主任要進行滲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要達到以下幾個要求。首先小學班主任必須要具備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小學班主任不具備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那么就無法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是小學班主任必須要與時俱進,具備現(xiàn)代教育觀念。小學班主任必須要擺脫原來那種“班主任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吸取現(xiàn)代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這些先進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再次小學班主任需要全面及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動態(tài),并且不僅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績動態(tài),也要時刻注意他們的心理動態(tài),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異常行為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并給予有效的幫助和解決。最后小學班主任需要具備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日常的教學和管理過程中的技能。
三、小學班主任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1.小學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能力不強
目前很多小學由于班主任各方面的原因,比如部分老教師由于沒有受過專業(yè)的心理健康知識的教育以及選取其他專業(yè)的教師擔任小學班主任等等,這些原因導致小學班主任自身所具備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不夠,使得小學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顯得力不從心,從而不能夠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
2.對學生關愛不夠,不能主動了解學生心理需求和變化
很多小學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對學生的關愛程度不夠,不能夠主動的去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學生心理的變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簡單的向學生灌輸心理健康知識,忽視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個性特點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就導致小學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逐漸疏遠,影響師生之間關系的和諧。
3.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單一
目前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呈現(xiàn)出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就是小學班主任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單一。很多班主任在學校擔任其他主要科目的教學老師,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小學班主任兼任的一個教學課程。另外由于班主任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認為智力發(fā)展才是需要培養(yǎng)的重點,這導致很多班主任只在學校安排的心理健康教育課上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就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很單一,沒有從多方位、多角度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小學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改變單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小學班主任對學生要實現(xiàn)滲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要改變原來傳統(tǒng)的單一教育模式。要多方位、多角度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在班級管理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營造和諧的班集體心理氛圍。在班級管理中樹立民主、和諧、積極向上的班風,讓學生學會相互尊重、相互關愛的良好行為方式和行為習慣,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3]
2.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和人格修養(yǎng)
如果小學班主任沒有掌握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在平時的教學和管理過程中就不能夠得心應手的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和技能,從而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要提高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就必須要選取那些具備高水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的老師來擔任小學班主任工作,同時要及時對小學班主任進行培訓,讓他們了解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和技能。另外,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小學生對老師具有崇拜和敬畏心理,所以小學班主任就必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和人格修養(yǎng),只有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人格修養(yǎng),才能對學生形成熏陶作用,進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3.關注學生心理變化,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關注學生心理的變化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要關注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變化以及遇到的心理問題,針對他們的心理變化和心理問題建立學生心理檔案,記錄學生的心理變化過程,通過這些記錄制定具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這樣就讓小學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從而也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結語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教育階段一個重要的方面,必須要引起重視。在這一階段小學班主任必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日常的教學和管理工作中,只有這樣才能更好促進小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劉曉京,中小學班主任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探微[J].中小學電教(下),2010(06).
[2] 張建輝,淺談小學高年級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才智,2013(21).
[3] 胡家和,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與途徑[J].安徽教育,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