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逢
〔摘 要〕戲曲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通俗藝術,也是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的綜合舞臺藝術。它離不開老百姓這片天地與土壤,為老百姓寫戲演戲,就是為生活、為生命寫戲演戲。
〔關鍵詞〕 花鼓小戲 故事之美 高潮之美 夸張之美
一切受廣大觀眾歡迎贊賞的戲劇舞臺藝術作品,都具有超強的生命力,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強烈的藝術個性與美感。隨著戲劇不斷創(chuàng)新改革,不斷提煉加工,尤其是戲劇春天的再次來臨,涌現出了許多好的、優(yōu)秀的舞臺作品。值得關注的是許多湖南花鼓小戲現代原創(chuàng)作品的涌現,給戲劇舞臺注入了新的元素,煥發(fā)了新的生機。寫戲、談戲、演戲、看戲成為當下戲劇領域及觀眾最熱門的話題。大家評頭論足,議論紛紛,甚至有時還爭論不休。品玩藝術,對藝術作品、藝術思想、藝術現象的回味和評析,對藝術人物,對舞臺燈、服、道、效的感受,對全劇的點評或多或少都反映了觀眾的心聲,都能讓其藝術作品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近年來,花鼓小戲現代題材的創(chuàng)作有所加強,呈現在舞臺上的喜劇、輕喜劇作品比較多,讓觀眾感受到具有濃厚湖南地方特色的戲劇之美。這些作品傾注了編劇、導演、演員等創(chuàng)作者的心血,觀眾喜聞樂見。每一個作品都是通過多次提煉、打磨后再出現在觀眾面前的嘔心瀝血之作。從地方藝術節(jié),到省級藝術節(jié)再到國家級藝術節(jié),都是通過一步一個腳印磨礪出來的。這些作品觸摸著生活的脈搏,凈化著舞臺藝術的靈魂。無論編劇還是導演或是演員或是觀眾,不管是理性還是情感每一次心跳都是一次大的精神飛越,都是一次戲劇之美的藝術享受!
一、戲劇故事之美
每出戲都有它自身的藝術價值,無論是國戲(京劇)還是地方戲(花鼓戲),都有它自身的文學性,每出戲能夠成功地呈現在舞臺上都具備了其獨有的藝術使命,總能或多或少地讓觀眾從中悟出其戲劇美學和故事里包涵的真實意味。其實,湖南花鼓小戲現代原創(chuàng)作品的涌現,大多取材于農村,因為與老百姓息息相關,十分接地氣,說的是老百姓的家常事,觀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發(fā)現舞臺上演出的故事就發(fā)生在自己身邊就會有莫名的親切感。這本身就是一種妙不可言的美。中國藝術節(jié)上獲金獎的作品《過渡》,故事非常簡單,講述了某鄉(xiāng)鎮(zhèn)政府的工作人員因常年過渡不給現金打白條,逐漸增多的白條無法兌現,艄公無奈之下在過渡中為難新上任的領導……故事矛盾集中,立意精準。加之在船上的表演,動作性非常強,讓觀眾替新上任的領導捏著一把汗,哪知這位新上任的領導就出生在湖湘大地,從小以水為伴。整場戲都是在渡船上完成,干凈、漂亮,讓觀眾贊不絕口,這種故事之美使觀眾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獲得2015年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現代花鼓小戲作品《試官》,故事關注“三農”,關注大學生村官“當家作主”的成長,是一臺高揚美麗鄉(xiāng)村創(chuàng)建者生存智慧與挑戰(zhàn)能力,以先進理念創(chuàng)建美麗鄉(xiāng)村的主旋律戲劇力作。《試官》試的是有沒有“當家作主”的決心和魄力,試的是有沒有“當家作主”的公心和高尚,試的是有沒有“當家作主”的學識和能力。戲劇架構合理,矛盾尖銳,雖說是花鼓小戲,跌宕起伏一字不差,這種建設美麗鄉(xiāng)村的大美故事清新自然、含氧份比較高,觀眾自然叫好。第五屆湖南藝術節(jié)小戲小品金獎作品《老趙家的感恩節(jié)》,從感恩的角度來描寫人性的善良與美德,以兩個救命的紅薯為主線,故事充滿懸念,扣人心弦,滿滿正能量,既賺到觀眾的淚點,也賺到了笑點,全劇在輕松愉悅中結束。演員表演大方,人物性格拿捏精準,花鼓戲唱腔韻味十足。這種人性善良的故事之美,使觀眾對人生、對現代花鼓小戲都有了全新的認識。
二、戲劇高潮之美
一個好的戲劇舞臺作品,離不開起承轉合四大要素,在這四大要素里能扣住人心的也就是通常說的戲膽,高潮。戲劇高潮不突出,戲中所要貫穿的線法也就很難突出,戲劇人物形象難得鮮明。
劇本的高潮是由劇作家設計出來的,劇作家如果不認真地設計,矛盾沖突就很難達到焦點,當然,沒有焦點的戲觀眾看起來也就乏味、空洞。這個焦點所指的就是戲膽,就是高潮。所謂看戲看高潮,無論劇種大小,戲劇理念是不會改變的,劇本的戲劇結構是不會改變的,起承轉合四大要素是不會改變的。每每當劇情發(fā)展到了高潮處觀眾或是熱血沸騰,或淚眼婆娑,或義憤填膺,或哈哈大笑,或咬牙切齒……替劇中人擔心,替劇中人惋惜,替劇中人悲喜等。戲劇高潮是劇本的核心,也是觀眾最喜的大美之處,自然不能掉以輕心。
寫戲造高潮,所謂造,首先要鋪墊好,在起字上面做足文章,把劇中的矛盾,主要人物關系和現代戲的發(fā)展背景理順,與全劇所要發(fā)展的因果關聯(lián)全都要巧妙地布局好,把故事發(fā)展的明線和暗線處理好,使整個戲劇的矛盾錯綜復雜,讓觀眾能感受到劇情發(fā)展的起伏有波瀾壯闊之美與氣度。讓故事發(fā)展與人物關系、矛盾環(huán)環(huán)相扣,當劇情一步一步發(fā)展時,要有新的出乎意料的事件插入,讓觀眾感覺懸疑十足,捉摸不透。所謂的欲進則退,欲擒故縱是也。關鍵時刻再給觀眾意外的驚喜,這樣的戲看起來過癮。戲味有了,氛圍濃了,可看性也就強了。其實戲膽都是在接近高潮處寫起,戲的高潮部分是每個劇作家長期以來對作品的一直執(zhí)著追求,包括其立意、思想、美學等,下功夫最多、最細膩的部分。除了精煉,關鍵的是要集中,不能拖泥帶水,更不能像王婆婆的裹腳布,讓觀眾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或轉悠了半天還找不到點。這樣不僅觀眾累,演員也累。當然,這樣的戲也就平平淡淡無高潮之談了?,F代花鼓小戲《試官》通過三試,有效地激發(fā)了戲劇矛盾,層層遞進,觀眾看起來津津有味。這種以人物靈魂叩問的“三試村官”為主線的戲劇敘事,真實呈現了發(fā)生在鄉(xiāng)親們身上的事,發(fā)生在“官”民之間的情,同時也煥發(fā)了大學生村官成長路上的前行和擔當。無論是《過渡》還是《試官》或是《老趙家的感恩節(jié)》,高潮處的處理和把握都是比較到位和受觀眾喜歡的,也是劇作家匠心設計得到的效果。觀眾之所以喜歡,因為它貼近生活,來自生活又高于生活。觀眾之所以喜歡,因為它實實在在呈現的是一幅幅帶有泥土芳香而美妙的民俗畫卷。
編劇寫戲,大多數作品都是危機先入,通過這種技法,首先達到把懸疑,把亮點拋給觀眾,吸引觀眾的眼球,試圖抓住觀眾的心眼,再開始一層一層像剝筍殼一樣還原事件的真相。當戲劇高潮來臨后,觀眾最迫切地想知道劇中尤為華彩的一筆,那就是反轉。反轉和發(fā)展肯定是不一樣的,無論大戲還是小戲,反轉部分的出現,意味著戲劇故事將進入尾聲,這出戲的結局如何?反轉特別重要,往往此時觀眾是不愿意離開的。無論是喜劇式的結局還是悲劇式的結局,只要來得真切,觀眾都喜歡。觀眾獲得審美快感的同時,還獲得了一種與故事、戲劇人物心靈愉悅的默契??梢妼憫?,高潮處的美感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三、戲劇夸張之美
夸張,是所有藝術門類慣用的技法,尤其是舞臺藝術,夸張無處不在,無論是大牌劇種,還是地方小劇種如出一轍,沒有夸張不成戲。演員的化妝、服裝、頭飾、道具等幾乎沒有一樣不帶夸張,演員包裝上陣,感覺就不一樣,與眾不同就是夸張。能在短短兩個小時之內穿越古今,能在觀眾前男扮女裝這也是夸張。手拿道具馬鞭(代表騎馬)就能日行千里,三五步(臺步)就能跨越世界這也是夸張。在煙霧器的襯托下你可以變成神仙,也可以變成妖魔,在彈指揮手間能演繹人間百態(tài)等等,這些都是夸張藝術的表現。尤其是神話劇的夸張手法,灑土成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演員的雙手成了變形器,只要你能想象,沒有達不到的效果。這些所謂的夸張觀眾是喜歡的,在舞臺這種虛實結合的表演區(qū)域里也是存在的。劇作家夸張手法運用得好與不好,為劇作家是否成熟是否擁有才華的標志??鋸堉v究精準,夸張講究適度,如果不準確,過分的夸張只會適得其反。開啟適度的夸張并非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年輕的編劇如果沒有生活,沒有閱歷,要準確地運用夸張藝術來替自己的作品夸張潤色實在是件不易的事情。劇作家為什么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到生活當中去捕捉、去發(fā)現,就是為更好的藝術夸張做好準備,打下堅實的基礎。原創(chuàng)花鼓小戲諷刺小喜劇《酒樓趣事》,編劇就運用了很多來于生活的夸張技法,麻將牌通過擬人的手法出現在舞臺上讓觀眾啼笑皆非,王八上吊寫的遺書“親愛的鱉兄鱉弟,我每天呷的是山珍海味,睡的是綾羅綢緞,累了有人給我唱歌,乏了有人給我按摩”等等。這些夸張的臺詞及演員夸張的表演至今讓觀眾記憶猶新,回味悠長。湖南株洲首屆原創(chuàng)藝術節(jié)上金獎作品花鼓小戲《鵝匠》與花鼓小戲《拈坨子》其夸張手法相當到位,《鵝匠》講述的是扶貧干部下到偏遠的農村,發(fā)現當地山好水好草好,適合養(yǎng)鵝,于是他通過掛牌想整合養(yǎng)殖大戶打造村上的支柱產業(yè),帶領村民發(fā)家致富。哪知事與愿違,整合的事情并不理想,于是他假借裝病發(fā)痧成功整合到位。舞臺上的扯痧、掛牌都運用了極其夸張的手法達到了意想不到的的喜劇效果,觀眾笑得前俯后仰。劇中人物的動作是有相互關系的,是人與人之間在他們社會生活過程當中的影響。每個夸張的動作,每個夸張的情節(jié),包括每個夸張的道具、化妝等等都要合乎實際,貼近生活,貼向劇中人的內心世界。小型戲劇的動作高潮不能與大型劇目的高潮相比,但其藝術的夸張手法都是為了更好地詮釋戲劇思想及戲劇美學,都是為了更好地塑造英雄人物,為當下正能量的人物造型起筆。戲劇語言千姿百態(tài),戲劇故事妙趣橫生。至于戲劇藝術的夸張語言豐富與否,完全來于生活。當下戲劇中的喜劇作品,通過戲劇家匠心設計讓觀眾在笑聲里能找到思想的靈性,得到感情的慰藉,獲得身心愉悅,有的甚至能使觀眾開懷大笑,在笑中受益,在笑中感情得到升華,心靈得到凈化,這些作品都不愧為時代的經典之作。戲劇故事之美與戲劇高潮之美以及戲劇夸張之美是戲劇藝術創(chuàng)作當中必不可少的技法。
戲曲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通俗藝術,也是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的綜合舞臺藝術,它是大眾藝術,所以,離不開老百姓這片天地與土壤,為老百姓寫戲演戲,就是為生活、為生命寫戲演戲,除可看性注定重要以外,最關鍵的是不能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