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明華
(河南牧業(yè)經(jīng)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4)
試論《德伯家的苔絲》的敘事視角
譚明華
(河南牧業(yè)經(jīng)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4)
作為敘事學研究領域的新方向,敘事視角備受廣大專家、研究者的關注。英國著名作家托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采用了多重敘事視角,打破了傳統(tǒng)小說敘事視角的局限性,形象地塑造了人物性格,促進了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深刻地揭示了小說的主題。從全知視角、人物有限視角、多重式人物視角等三個敘事視角類型,揭示敘事視角在人物塑造、主題渲染、情感表達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希望能夠為敘事視角研究工作獻綿薄之力。
托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絲;敘事視角
在20世紀以前西方傳統(tǒng)的文學批評中,小說批評側重于作品的思想內容、社會功能以及道德意義等方面,往往忽略了作品所采取的技巧。近些年來,不少專家、學者開始關注敘事學領域。其中敘事視角是其關注的重點之一。敘事視角主要是指敘事者站在怎樣的角度上以何種方式來敘述小說。同一故事從不同的觀察角度由不同的敘述者敘述出來,能給讀者完全不同的體驗。敘事視角既是小說的突出特征,也是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技巧。評價一部小說的優(yōu)劣,除了要看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是否精彩,還要看小說的敘事視角能否將全文串聯(lián)起來。
《德伯家的苔絲》講述了苔絲在英國社會變遷中的各種遭遇,小說問世一百多年仍長盛不衰,這與哈代十分巧妙地運用了多重敘事視角密不可分。著名教授申丹女士曾經(jīng)在其著作《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中明確將敘事視角分為零視角、內視角、第一人稱外視角和第三人稱外視角。零視角即全知視角,在小說《德伯家的苔絲》中作者除了運用公認的全知視角外,還運用了人物有限視角、多重式人物視角(內視角)。作品通過多次視角轉換,生動形象地塑造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展現(xiàn)了主人公所處時代的社會面貌,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道德和法律的不滿。
零視角也就是全知視角,全知視角模式下的敘述眼光與敘事聲音是統(tǒng)一的。大多數(shù)情況下,小說全知視角敘事的內容與小說沒有多大關系,而是由小說故事之外的旁觀者敘述完成。敘述者掌握小說的一切信息,知曉小說主人公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對小說主人公的命運也了如指掌。敘述者在講述故事時,可以從任意角度觀察,從表面深入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這種敘事方式便是傳統(tǒng)小說采用的敘事模式,即全知視角敘述。在《德伯家的苔絲》中,全知視角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尤其是在描述主人公苔絲生活所在地的地域風貌與風土人情時,作者運用全知視角能夠讓讀者全方位地了解小說背景,輕松、快速地投入到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中,增加小說的可信度與真實性。小說故事發(fā)生在維多利亞時期,脫粒機的出現(xiàn)標志著當時的英國已經(jīng)步入工業(yè)社會,農(nóng)村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遭到瓦解,農(nóng)民失去了土地,流離失所,老無所依。主人公苔絲為了生存,一直處在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下,進行著高強度的體力勞動。然而苔絲一直保持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努力、堅強地活著。一方面,作者通過全知視角,真實、客觀地描述了主人公所處的惡劣生活環(huán)境,詮釋了主人公的悲劇命運,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對苔絲寄予深深的同情和無限的悲憫。在描述苔絲的命運遭遇時,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描寫苔絲在面對困境時的樂觀與堅強,于是讀者對苔絲的敬佩與喜愛便油然而生;同時,作者也借此表達了對當時社會和資本主義的不滿與厭倦,并為小說后面的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埋下伏筆。另一方面,讀者通過全知視角敘事,全面了解維多利亞時期的社會經(jīng)濟面貌與世態(tài)風情,對苔絲的悲劇命運感同身受,并從中受到啟發(fā)。
運用全知視角敘述,作者還能通過向讀者傳達信息,制造懸念,使小說故事情節(jié)更加精彩。如小說第四十七章“有一個人悄悄地從柵欄外走進地里……他身著醫(yī)生式樣時髦的花呢衣服,手里擺弄著一根漂亮的手杖”。讀者跟隨著敘述者的腳步,目光從工人打麥的場景轉向走進地里的這個人,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疑問。這個人究竟是誰?他為什么要來到這里?他和苔絲有什么關系,如此關注苔絲?在全知視角模式下,作為全知全能的敘述者,作者當然清楚他是誰,而將這個人物暫時隱瞞的原因是為了給小說制造懸念,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然而全知視角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不同的人所站的立場不同,因而他們在認識、思考、情感等方面會有所偏差,從而導致一些敘述帶有偏見。
2.1 人物有限視角
北大教授申丹女士認為,全知敘事視角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傷害,而且會影響到讀者對作品的感知。因此許多主要采取全知敘事視角的小說也會適當?shù)卣{整作品的構思及時進行視角轉換,短暫地采用有限視角來敘述,有效避免這些不足。所謂“人物有限視角”是指敘述者在觀察故事的時候放棄了原來的全知視角,而是由故事中的人物所取代,以故事中的人物視角來觀察事物。在這種敘事模式下,觀察者大多數(shù)是小說中的人物,通過人物感知來敘述事件,向讀者傳達人物所接收的信息和內心活動。有限視角不能像全知視角那樣,能夠知曉一切,將未來的事情也敘述出來。這些人物眼中的一切往往是他們所親歷的,正因為如此,所敘述的事件具有一定的真實性與可信度。所以有限視角敘事模式下,讀者和小說的距離更接近了,營造了一種和諧的氛圍。而對于故事中的其他人物,讀者和敘述者一樣在接觸的過程中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想象與猜測人物未來的發(fā)展情況。另一方面,通過人物有限視角的敘事,使小說中的人物更加立體、形象。
在《德伯家的苔絲》中,作者主要采用了全知視角敘事,但是也會經(jīng)常借小說主人公與次要人物的眼光來敘述。當然,小說更多的是運用以主人公苔絲為視角的敘述方法。如小說第三章、第五十章描述到苔絲回家,她的所見所聞都是以苔絲的視角進行描述的。苔絲看見母親所住的房間里“有一線燈光”,燈光“忽明忽暗”,好像在對她“擠眉弄眼”一樣。而現(xiàn)在她能清楚地看到這個房子已經(jīng)修葺得煥然一新。通過這段描述,讀者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苔絲家鄉(xiāng)的變化,體會主人公的心情,這比與小說人物無關的全知視角更具感染力。
除了利用主人公的視角敘述故事外,作者也適當?shù)赝ㄟ^次要人物的視角為我們敘述故事。這樣不但能夠保證故事敘述的客觀性,避免讓敘述者強如己見,而且進一步豐富了小說的主題內涵。作者在小說第三十五章將敘述者轉為一名鄉(xiāng)下人,展現(xiàn)了苔絲與克萊的戶外步行。這位鄉(xiāng)下人看著一對情人,一前一后,默不作聲,臉上滿是焦灼、愁悶,好像送殯一樣。通過這位鄉(xiāng)下人的眼睛看到他們好像送殯似的,暗示著苔絲與克萊最后不能在一起,而且可能會產(chǎn)生很嚴重的后果。申丹將這種視角稱為內視角中人物的有限視角,通過這一視角轉換,讀者更貼近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卻與人物保持一定的距離,增強小說故事的說服力。
2.2 多重式人物視角
小說《德伯家的苔絲》還運用了多重式人物視角來敘述故事。在多重式人物視角中,故事的敘述者仍然是小說中的人物,但是卻是將小說中的同一件事由不同的人物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觀察。運用多重式人物視角能夠幫助讀者通過同一件事人們的不同反應和不同看法,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在觀察比較中展現(xiàn)作者的寫作意圖。同時,也能夠使讀者更深入地融入到小說中,幫助讀者全面了解故事內容,能夠明辨是非,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作者在描寫人們對于血統(tǒng)的看法就采用了多重式人物視角。在維多利亞時期,仍保留著具有特別意義的貴族姓氏。老德伯菲以自己的血統(tǒng)為驕傲,認為自己擁有著純正而高貴的德伯維爾血統(tǒng),特蘭嶺只是一個分支所以血統(tǒng)不純正。對于斯托克來說,德伯維爾只是他為了隱藏不可告人的過去而加上,他沒有感覺任何的自豪和驕傲。而苔絲對自己是否屬于德伯維爾世家沒有表現(xiàn)出多大的興趣,并且她很快地就忘記了這件事。但是為了博得克萊的好感與歡喜,她決定將自己是德伯維爾血統(tǒng)的事告訴他。然而令人好笑又具諷刺的是一直表示自己對名門世家的并不在乎甚至厭倦的克萊在知道苔絲是德伯維爾世家后裔后卻表現(xiàn)得非常高興。作者通過不同人物對血統(tǒng)的不同看法,展現(xiàn)出當時社會各色各樣的人物。尤其是苔絲和克萊看似與舊勢力相抗爭,但是實際上他們在現(xiàn)實、利益面前最終還是向世俗低頭,這也表明他們并非真正的新時代人物。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作出自己的價值判斷,感受到作者對那個時代的無奈與悲哀。苔絲認親事件同樣運用了多重式人物敘事。通過這些不同人物的觀點與看法,讓讀者能夠明辨是非,全面認識這些人物的性格特點。如苔絲的堅強、樂觀與善良,苔絲父母的軟弱與無能,以及當時金錢至上的社會風氣等。
苔絲認親事件同樣運用了多重式人物敘事。故事展現(xiàn)了苔絲,她的父母、弟弟妹妹,酒館老板以及一個上了年紀的酒鬼等對該事件的不同看法。小說通過多重式人物視角全方位地描述同一事件、同一事物,幫助讀者從不同的角度來了解小說內容,了解事件的真相。這樣讀者便能對人物的道德水準作出客觀的判斷,從而把握小說的基本內容,領悟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
華萊士·馬丁曾經(jīng)說過:“很多情況中,如果視點被改變,一個故事就會變得面目全非甚至無影無蹤了?!痹跀⑹滦宰髌分校暯堑倪x擇影響到作品的整體效果與藝術魅力,因而采取何種敘事視角成為小說創(chuàng)作重要的手段之一。作者在《德伯家的苔絲》中采用了多種視角,以零視角為主,多次轉換為內視角,讓讀者跟隨敘述者的眼光來觀察世界,深刻地塑造人物形象,增加了小說的可信度。同時,也拉近了讀者與小說人物的距離,為讀者提供了多視角的閱讀空間,給讀者一個立體形象的故事世界,從而極大地調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1]胡亞敏.敘事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馬靜.《德伯家的苔絲》中的空間權利與空間敘事結構的解讀[J].青春歲月,2011(14).
[3]郝銳.淺析小說《德伯家的苔絲》中張力的運用[J].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1).
[4]魏蔡連.論哈代《德伯家的苔絲》的悲劇性敘事藝術[J].芒種,2013(7).
責任編輯:李增華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 onTessofthed’Urbervilles
TAN Ming-hua
(Henan Animal Husbandry Economy Institute,Zhengzhou 450004,China)
As a new direction in the field of narrative research, narrative perspective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experts and researchers. The famous British writer Thomas Hardy’s novelTessofthed’Urbervillesuses multiple narrative perspective, break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narrative perspective, the character imag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reveals the theme of the novel. This article talks mainly from the omniscient perspective, the limited perspective, multiple characters perspective reveals the fact that characterization, theme rendering, emotional express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 hope to be able to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ive contribute.
Thomas Hardy;Tessofthed’Urbervilles; narrative perspective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1.055
2016-01-11
譚明華(1982—),女,河南鄭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英語教育學。
I0-03
1674-6341(2017)01-0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