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藝
(九江市中心幼兒園,江西 九江 332000)
[摘 要] 培養(yǎng)兒童的表達能力,在學前教育中顯得格外重要。教師應該對每個孩子給予平等的關注,通過實踐和探索積累經驗,找到最適合培養(yǎng)幼兒表達能力的方式。在語言表達能力這一部分,幼兒文學發(fā)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幼兒文學能促進兒童讀音的標準化,在兒童形成世界觀之前起到一定的思想啟蒙作用,豐富兒童的精神世界。教師應從幼兒文學和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關系、幼兒文學對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影響兩個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 幼兒文學;語言能力;發(fā)展與影響
幼兒對一切陌生和新鮮的東西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了解、表達,好奇心強。但是因為年紀太小,他們難以把自己的想法向他人表達清晰。所以,如何提高幼兒的語言水平,是教師需要探索之處。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向孩子們灌輸語法、語言點、詞匯句子等呆板的內容,就不符語言的真實目的,而是舍本逐末。
筆者認為,培養(yǎng)一個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通過生動而豐富的書面介紹和交流實例去學習,二是通過多種多樣的語言環(huán)境讓幼兒得到實踐訓練。書面介紹的一個主要陣地就是幼兒文學,作為真善美的傳播媒介,幼兒文學往往通過優(yōu)秀的表達方式,在凈化心靈、啟蒙真知的同時,不知不覺鍛煉了兒童的語言能力。
一、幼兒文學和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關系
(一)幼兒天生好動、喜歡新鮮的事物,對故事有著天生的喜歡,幼兒的成長特點決定了幼兒文學的形式和意義。幼兒對文學故事的喜愛是顯而易見的,喜歡文學故事中有趣的故事、色彩艷麗的圖案,幼兒文學作為提升幼兒教育中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是符合幼兒生理和心理特點的文學形式。幼兒文學就像一扇窗,為幼兒教育打開了另一個世界,滿足了幼兒們對新鮮事物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幼兒文學可以針對各年齡段的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啟發(fā),可以貫穿各幼兒階段的教育,滿足幼兒對文學故事的閱讀需求,讓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幼兒文學的故事中得以提高,將幼兒文學的魅力播入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心田。
(二)幼兒文學具有多元化、文學化的教學作用特點,是現(xiàn)今幼兒教育中的一大亮點,成為了幼兒教師在教學中的得力幫手。幼兒文學以豐富的故事內容、繁復多變的樣式吸引了幼兒們的注意,從快樂趣味的、優(yōu)美幻想的主題意境吸引了幼兒強烈的關注,把幼兒帶到了幼兒文學的故事中,成為了幼兒最喜歡的教育形式之一。幼兒文學中那純真稚拙體現(xiàn)出幼兒的純真,帶給幼兒愉快幽默的審美品質。
(三)幼兒園中語言的教學形式決定著幼兒文學成為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重要媒介,而幼兒的語言教育可以理解為對文學故事作品的表述和傾聽,在欣賞文學作品和早期閱讀中幼兒園的語言活動一般為談話、講述和語言游戲,在這些形式的材料中有大量的幼兒文學作品。幼兒文學作品原本就是幼兒感知社會、了解社會和幼兒結合語言的產物,是幼兒語言發(fā)展教育中最好的選擇。所以,在幼兒的語言教育中,幼兒文學作品是最好、最重要的媒介。
二、幼兒文學對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影響
(一)幼兒文學可以豐富幼兒的詞匯量
幼兒文學顯然能夠讓孩子在作品中學習更多的詞匯和表達,幫助他們快速了解到基本的語言點和表達方式。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詞語,教師就要給出一個具體的語境。比如說,筆者講完《大象救兔子》的故事就會問孩子們:“三只小兔在樹林里玩得怎么樣?”(很高興)“從樹林里竄出一只怎么樣的老虎?”(兇猛)“這只老虎對小兔怎么樣?”(瞪著貪婪的眼睛,露出尖尖的爪子,發(fā)出兇惡的吼叫)“小兔子看到老虎后怎么了?”(飛快地跑了)。在聽這個故事之前,孩子們可能并不能理解“貪婪”“兇惡”“飛快”是什么意思,但根據(jù)故事情景,他們可以根據(jù)常識大致判斷這些新詞的用法,并且比較容易接受,形成長期記憶。這種通過實例讓幼兒們學習詞匯的方式,不僅快速有效,而且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對智力開發(fā)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二)幼兒文學讓幼兒養(yǎng)成傾聽習慣
在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過程中,學習做一個樂于傾聽的人是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重要方面。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和活動中,應當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能力。而幼兒文學作品的教學,是與幼兒的“聽”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
要想培養(yǎng)孩子的傾聽意識,不僅要靠文學作品中故事的吸引力,還和教學者的引導方式息息相關,教學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幼兒的聆聽欲望。比如給孩子講三只小豬的故事,就可以先提問:豬大哥蓋的是什么房子?豬二哥蓋的是什么房子?豬小弟蓋的是什么房子?大灰狼有沒有抓到小豬等問題引起幼兒的注意。整個過程都讓孩子參與其中,去理解、思考,獲得更多的語言技巧。
(三)幼兒文學可以培養(yǎng)語言創(chuàng)新力
語言的運用不是天生的,也不能靠簡單的模仿就能掌握。只有通過人與人的交流溝通,并不斷摸索創(chuàng)造找到規(guī)律。在這個摸索的過程中,幼兒文學往往會起到一個催化劑的作用。比如說,和孩子在戶外踏春時,看到黃色的花兒,就告訴他這是“黃色的花朵”,以此類推。那么一段時間后,幼兒看到黃色的花兒就會習慣性想起之前的經歷,這時候教師再適當引導提問:“這是什么呢?”幼兒馬上說出這是黃色的花,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再如,兒歌《搖籃》中有一段“藍天是搖籃,搖著星寶寶,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通過使用多種修辭手法,讓兒歌變得生動起來,吸引幼兒興趣。兒歌中反復出現(xiàn)同樣結構的句子,讓幼兒熟悉此結構,在教師引導下自己創(chuàng)編。幼兒學會了這些表達后,就會加以應用:爸爸的手是搖籃,搖著乖寶寶,歌兒慢慢唱,寶寶睡著了。這種創(chuàng)作對于孩子今后的寫作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四)幼兒文學促進幼兒語法完善
在幼兒語法的發(fā)展過程中,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句子長度增加,句意表達完整,句型更加復雜。幼兒時期,最早接觸的一般是簡單的詞匯或者零碎的句子,難以理解,只有理解他的表達習慣并結合應用的情景才能“猜”出孩子想表達的意思。比如他說“吃”,可能是“餓了”,也可能是“這個東西很好吃”“這個東西是吃的”等,不同的孩子或在不同背景下,都有不同含義。隨著幼兒的成長,他們接觸的詞語越來越多,句子越來越復雜,表達也會漸趨流暢。而幼兒文學的作用就體現(xiàn)在能夠一定程度上促進這個過程,縮短周期。幼兒文學是針對幼兒語言使用習慣和表達水平進行編制的作品,符合他們的心理發(fā)展和思維模式,而不是單純反映他們的語言表達。比如說,形容花好看的時候,我們也許會說“嬌艷的花朵”“百花爭艷”等,但幼兒文學往往形容為“美麗的花兒”“花開的真漂亮”,簡單直接,易于幼兒理解。另一方面,雖然簡潔,但不會出現(xiàn)像“吃”這種不完整的表達,而是“我想吃東西”的正確說法。書籍中提供了大量詞匯和表達作為他們的語言材料,長此以往,幼兒就可以學會準確的表達方式,放棄之前的單個詞語。當然,為了作品的文學性,書中會出現(xiàn)一些比較復雜的表達,例如復式句、倒裝句、反問句等,幼兒暫時不能理解,但經常接觸也會讓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這些表達方式。
幼兒文學因其豐富的形式、全面的內容得到了廣泛地認可,成為兒童語言能力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們應利用幼兒文學對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積極影響,全面提高幼兒的各方面素質并達到幼兒語言全面發(fā)展的目標。通過幼兒文學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通過各種幼兒文學,以達到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效果,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習慣,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協(xié)助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兢.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王杰,楊紅霞,周杏坤.兒童文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中國作家兒童文學委員會.幼兒文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