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是生自土中,來自田間,這大地,我的母親,我對她有著作為人子的深情。”[1]從鄉(xiāng)村中長大的人往往汲取了大地的厚重和深沉,對土地懷有難以割舍的深情?!渡鼉浴分械牟虈Ⅰ槆鴹澓蛥侵均i是作者塑造出的表現(xiàn)人與土地關系的典型。蔡國寅立足土地,終生都消耗在無梁村的土地上,無意間將這片土地上的精華和糟粕囫圇吞下;駱國棟在鄉(xiāng)村中成長,在城市中發(fā)家致富,金錢財富的欲望消解了土地的厚重與深沉,是脫離土地迷失在城市欲望中的典型;吳志鵬是牢記自己“背景”的人,他沒有在金錢面前迷失自己,而是不斷回顧生養(yǎng)自己的土地,汲取大地深沉厚重的營養(yǎng)。
關鍵詞:李佩甫;《生命冊》;情義;欲望;平淡
作者簡介:梁丹(1991-),女,漢族,山東臨沂人,研究方向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5-0-02
作為李佩甫小說三部曲之一的《生命冊》“濃縮了各種各樣人物的命運和這片土地上的各種生命現(xiàn)象”。[2]這片五千八百九十畝的土地,養(yǎng)活了三千張嘴,林林總總的人物有著各自的命運,他們構成了無梁村這片土地上的《生命冊》。李佩甫談到這部小說是采用了“分叉式的樹狀結構,從一風一塵寫起,整部作品有枝有杈、盤旋往復”。[3]有一個主干——吳志鵬,在此基礎上分成兩個次一級的主干——蔡國寅和駱國棟,由駱駝和老姑父連接起城市和鄉(xiāng)村的人物。這些人物包括蔡葦香(蔡思凡)、梁五方、小喬、衛(wèi)麗麗、范家富、夏小雨、蟲嫂、杜秋月、春才等人。這些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土地為依據(jù)的與老姑父有著牽扯的鄉(xiāng)村人物;另一部分就是以金錢為依托的與駱駝有關系的城市人物。在此基礎上生發(fā)的人物是蔡國寅和駱國棟兩條樹杈上分出的枝條。樹的主干無疑就是吳志鵬了,這是以“我”(吳志鵬)的視角來寫的,主要講述了我五十多年的心靈史,在這五十多年的歷程中,老姑父和駱駝是為生命中的貴人,老姑父看護我長大成才,駱駝引領我擺脫背負的土地走向城市的燈紅酒綠。
一、立足土地,忠于土地的老姑父
這片土壤中的精華和糟粕就在老姑父入贅的那天起,開始“培育”這棵“植物”了。這片土地上的熱心、助人為樂的品質來源與無梁這個村莊的風氣密不可分。蔡國寅在無梁村婦女的幫助下娶到了老婆,從此在無梁村扎下了根。但是這樣的一株植物畢竟不是土生土長的,所以換根生長的植物深受其后的水土影響。
當上村支書后,老姑父最讓人感動的事情是私分瞞產。他用軍人的膽識和謀略保住了幾十畝胡蘿卜,同時也拯救了整個村莊。這個支書是很稱職的,他沒有像前一任支書那樣將胡蘿卜拉到自己的家里,而是命人把胡蘿卜纓全部割去,制造沒有胡蘿卜的假象,工作組;吃的時候也是小心翼翼的,當天收割當天吃;最重要的是,老胡作為曾經(jīng)的下級還是很照顧這個入黨介紹人的,他的袒護讓老姑父只背了處分,卻保住了胡蘿卜——也保住了村子的生命。以至于在多年后,入土為安的老姑父遷墳時還是勾起了人們對他救命之恩的感激。
老姑父是扎根在土地的代表,終其一生都在鄉(xiāng)村的他既吸收了土地中的養(yǎng)分——美好的品德;重情重義是老姑父一生的寫照,無論是對“我”的養(yǎng)育和照顧,還是在別人處境危難之際對他們的幫扶和對落井下石的人們的勸阻,表現(xiàn)出老姑父一生都沒有拋棄平原土地上培養(yǎng)出來的厚道的品質;也受到了土壤中其他物質的消極影響——家庭里頻繁的戰(zhàn)爭和地位的每況日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一旦手中有權的時候就身不由己了。從喝酒領席到作風問題,這些與國民性緊密聯(lián)系的問題時老姑父必定會被染上的顏色。終其一生來看,老姑父是無梁這片獨特的土壤中生長起來的有內心操守的人,他對人們的利益永遠都是中心維護的,他對得起自己的一生,同樣對得起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生長的人。
二、拋棄土地,在欲望中走向毀滅的駱國棟
從人與土地的關系來刻畫人物的命運,以厚重的筆力深度挖掘和表現(xiàn)人物的靈魂,揭示人物在離開土地之后的扭曲變形,《生命冊》中以駱國棟的人物塑造最具代表性。
駱駝依靠自身的知識積累給變了自己的命運,正應了“知識改變命運”的老話,另一方面,駱駝還是一個非常出色的人,他聰明、敏銳、有著超乎尋常的洞察力,同時還具有領袖氣質。在關乎自身命運的關節(jié)點上,他總是能依靠自己的敏銳判斷和聰明才智做出明智的判斷。研究生期間,身體殘疾的駱駝曾經(jīng)是要被學院勸退的,但是通過他和主任的單獨談話,他就順利留了下來。同學們都不知道談話的內容,但是正是這種不知道內了人們揣摩駱駝才智的空間,尤其是畢業(yè)時駱駝帶走了系花做老婆,更是令人刮目相看。真是因為他的這些卓絕的才華和敏銳的判斷力折服了“我”,才有了編寫名著的合作。
為要回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駱駝以驚人的膽識給自己胸口來了一刀成功,以此帶回了10萬塊錢,這種自戕的表演是離開土地后在以老萬為代表的資本家的影響下激發(fā)的。
有了這第一桶金,駱駝在清華聽來的南下下海經(jīng)商的打算開始明朗起來。他和“我”開始了下一步的合作。我們在底層做起,黃土地上生長起來的我們不怕吃苦,在身心經(jīng)歷了巨大的折磨后終于在股市的沉浮中撈到了讓我們躋身成功人士的巨額金錢,我賺到了四百二十八萬,駱駝利用自己的本金和在銀行的貸款賺到了一千多萬。這個時候的駱駝的精神世界在巨額金錢的強烈刺激下,已經(jīng)發(fā)生了眼中的傾斜。他的目標正在變大,更確切的說法是他的野心正在膨脹。城市里的生活正在一點一滴的侵蝕他在鄉(xiāng)村生活里積累起來的道德和良知?!榜橊勈歉纱笫碌娜?,駱駝的天分一流。駱駝最偉大之處,就在于他渾身上下的每一個毛孔里都充滿著洞察力?!盵4]收購藥廠,更名厚樸堂,之后就是“借殼上市”,攫取更多的財富。為了滿足他的野心,他拉下了同樣貧苦出身靠讀書改變命運的副省長范家富,他打動了城市里養(yǎng)尊處優(yōu)的電視臺主持人夏小雨,同時還養(yǎng)了“兩個官”,這時的駱駝已經(jīng)極度扭曲了,是被金錢異化的代表。他已經(jīng)離開土地太久了,長時間寄居在不屬于自己的地方——城市,大城市的金錢異化關系消解了人與人之間的關心、互助?,F(xiàn)在對金錢的過度的追求是小時候哥哥的死和極度的貧窮烙下的精神創(chuàng)傷,這種創(chuàng)傷潛藏在駱駝的內心世界深處,是不是就會如同毒蛇一般探出頭來噬咬駱駝的靈魂。[5]拋棄家鄉(xiāng),拋棄土地,長時間流亡在外的駱駝終究會在欲望的潛流中迷失自我走向毀滅。
三、皈依土地,在浮躁中走向平和的吳志鵬
吳志鵬即是“我”,是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是樹狀結構中的主干,通過“我”,連通了城市和鄉(xiāng)村的生命冊?!拔摇边@粒種子在無梁村的十二年時間里已經(jīng)成熟,今后的每一天都只是過程。與駱駝的主動走向城市不同,我是作為村里的禍害被全村人勸走的,全村人發(fā)動老姑父給我爭取到了上大學的名額,從此我這顆大樹移植到城市里,在城市里我的使命就是為供我吃穿的無梁村的三千多口人植樹蔭,供它們乘涼。
踏入城市的我努力為鄉(xiāng)親們服務,為杜秋月解憂,為老姑父搜尋蔡葦香,為國勝家的孩子能上大學跑斷腿,為坤生籌錢耗盡最后的顏面和耐心……踏入城市的我還沒有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鄉(xiāng)親們就開始成蔭納涼了,當?shù)诙俣邆€電話終于壓垮“我”時,我決定逃離這一切。因為生活在鄉(xiāng)村里的人不知道“城市生活產生了新型的社會組織,這些新型的社會組織與鄉(xiāng)村完全不同。鄉(xiāng)村生活方式中所特有的那些社會進程,根本不適用于城市環(huán)境。一種新的道德秩序漸趨形成,并促使早期文明中某些慣例迅速瓦解?!盵6]能在城市立足不代表著就成了有權有勢的人,無梁村里人們的眼界和見識被困囿在那個狹小的鄉(xiāng)村,他們不了解城里人的生活各有各的艱難,因此這種不知和說不出、解釋不清楚的矛盾最終導致了吳志鵬的逃避。
吳志鵬逃離的信心就是和那個“精明”的同學駱駝有著聯(lián)系,他給“我”描述了一條誘人的道路——追求物質的道路。這條道路的起點是北京地下室創(chuàng)作“垃圾文化”的整個事件,由此看出吳志鵬是個很堅持的人,在老廖和老朱不堪重負,悄無聲息的離開后,“我”選擇的是留下來;其次是“我”沒有湖北佬的那種精明,但是鄉(xiāng)村中成長起來的“我”又能夠看出那些精明;最后是“我”清楚駱駝的缺點和避免缺點的方法,“老蔡來了”、“梁五方”、“杜秋月”的隱喻義是專為駱駝而設置的,這些經(jīng)驗是直接取自于他的背景的。無梁村生活十二年所看到的和聽到的那些事件催發(fā)了他的成熟,影響了他之后每一天的過程。正是在他的配合下,在駱駝的近乎瘋癲的自戕的情境下,鎮(zhèn)住了老萬,拿回了屬于他們的十萬元。
小說中吳志鵬“背后有人”指點,吳志鵬一直沒有說出背后的高人是誰,但是他在處事時所依據(jù)和憑借的經(jīng)驗就是在無梁村十二年的生活經(jīng)驗。中國古代圣賢曾子就曾經(jīng)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種反省是保證自身能夠坦然面對自己而不被外界生活所誘惑的基本所在。吳志鵬在駱駝被利益沖昏頭腦的時候還能夠盡到朋友的責任進行勸阻,當出于友誼的勸阻遭到反對,在自己的道德操守和友情的兩難面前,吳志鵬選擇了辭職,在駱駝徹底的為金錢所折服的時候,吳志鵬擺脫了與雙峰公司的利益糾葛。
陳村在《走向大渡河》的序中寫到自己“真的是鄉(xiāng)里人,沒有說謊。雖然我曾苦苦掙扎,竭力擺脫它的引力,但最終還是它的俘虜。它已滲進血管,侵入細胞,刻骨銘心?!盵7]不得不說,這種對鄉(xiāng)村、土地的認同感同樣出現(xiàn)在了吳志鵬的身上。“其實,到了上海之后我才明白,我是帶有黃土標記的。我已經(jīng)無法融入任何一座城市。在城市里,我只是一個流浪者。并且,永遠是一個流浪者。作為一個從鄉(xiāng)村走向城市的人,吳志鵬在向城市邁進的過程中逐漸擯棄了鄉(xiāng)村土地上的陳規(guī)陋習,同時鄉(xiāng)村人的身份又讓他無法接受物欲橫流的城市金錢觀。因此,在適當?shù)臅r候,他會經(jīng)常看看書讓生活慢一點,多給自己一些思考的時間。他在城市中生活,同時心中不忘故鄉(xiāng)大地,在獲得一定的財富后懂得見好就收,這里面是有著中國式的哲學智慧在里面的,不得不說,吳志鵬背后的人給了很好的指引。這種指引是吳志鵬在經(jīng)歷過逃離土地之后的反思和總結,是皈依土地的結果。
老姑父、駱駝和“我”是平原人的典型,我們三個人幾乎代表了《生命冊》中人物的三種類型,社會描寫的寬闊度、人性刻畫的復雜性和深刻性,都是前所未有的。這部小數(shù)是平原三部曲中的高峰,通過人與土地關系的探討來揭示人物命運的描寫也極具代表性,同時這也是研究李佩甫鄉(xiāng)村觀和城市觀的代表作,李佩甫對文學的精神也更加打動人心。
參考文獻:
[1]趙園.地之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
[2]李佩甫、孫競.知識分子的內省書——訪作家李佩甫[A].文藝報,2012(5).
[3]李佩甫.我的“植物說”[J].揚子江評論,2013(4).
[4]李佩甫.生命冊[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117,116.
[5]王春林.坐標軸上那些沉重異常的靈魂——評李佩甫長篇小說《生命冊》[J].文藝評論,2014(1).
[6][美]帕克,[美]麥肯齊.芝加哥學派城市研究文集[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277.
[7]陳村.走向大渡河[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