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關鍵詞】 農村小學;小班化教學;優(yōu)勢;策略
【中圖分類號】 G52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3—0073—01
隨著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和教育政策的引導,我們當?shù)剞r村學校涌現(xiàn)出了大量的“小班”,為小班化教學提供了現(xiàn)實的可能性。小班化教學對農村教育事業(yè)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目前,隨著全縣中小學教育結構布局的調整,我校由一所完全小學變?yōu)椤?+2幼小一體化”農村教學點,學校生源出現(xiàn)了自然的萎縮,學校形成了幾個人數(shù)少于20人的小班。而如何實施“小班化”教學,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xiàn)實課題,值得我們去探討、去研究。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農村開展小班化教學的優(yōu)勢
1.小班化教學更有利于教師提高備課效率。小班化教學,首先人數(shù)比較少,教師對于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包括學生的基礎、心理、個性愛好、特長、能力等,了解得都比較清楚,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具有比較強的針對性,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因材施教就成為了現(xiàn)實。
2.小班化教學更有利于實施新課程理念。小班化教學中,學生在課堂內所平均占有的時間成倍增加,每一個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增加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更充分的時間進行討論和交流,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而這正是新課程理念對課堂教學的要求。在互動中,學生進行自主、自動、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充分發(fā)揮了主體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質疑,表達自己的獨立見解,有利于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
3.小班化教學更有利于實現(xiàn)人人發(fā)展的目標。教師課下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個別化指導的機會增多,作業(yè)可以更為及時地批改甚至是實行面批面改,師生之間的信息得以及時溝通,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更深入,指導更及時,管理更精細到位。教師對學生的個別化指導,作業(yè)的面批面改,不僅是學習上的指導,更是師生間情感的交流,師生間的情感更加融洽,教學質量必然會得到提高。
二、農村開展小班化教學的策略
1.尊重個體差異,分層施教,師生各得其樂。我班學生不足二十名,有的學生聰明好學提前預習,老師還沒開課就自學成熟,作業(yè)往往在老師布置的前面早早完成,再要求做時已是復習了;而有些學生接受能力較差,接受新知識較遲鈍,再加上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學習滯后,這種差異很難拉平,從而出現(xiàn)不能同步共進的狀況,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按不同的學習程度把全班分成三組,不同組別有不同的學習內容,難易各異,使學生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去快樂學習,共同進步。
2.創(chuàng)設優(yōu)美環(huán)境,突出童心童趣,在快樂中成長。一年級時,我在教室的幾堵墻上布置了以下欄目:“茁壯成長”欄目,欄目下貼有16棵成長樹,只要學生取得了進步,我就在其成長樹上貼上五角星;“童心童趣”欄目,專門張貼學生作品,一件件作品里都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童趣。
3.巧以愛好歸類,激發(fā)興趣,提升學生素養(yǎng)。作為一名教師,愛學生是天職,帶著愛去教書,帶著感動去育人,在這特殊的師生純情中我把學生們的“愛好”歸類成不同的板塊:譬如“我是小畫家”、“朗誦平臺”等等,在相應的課時和自由的活動空間里讓學生們各盡其能,充分發(fā)揮個性特長,在進行這些活動的同時相機滲透愛的教育、美的教育、感恩教育和理想教育,從多元角度提升學生的整體綜合素養(yǎng)。這樣的活動不同程度地詮釋了教學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的人文關懷和育人之本,即走進學生心靈,啟迪學生們的心靈智慧,從中去教育、去感化、去體驗,以做到外塑與內化的綜合性教育,使學生們在愛的樂園和理想的沃土里健康成長。
4.提倡開放的課堂,形式多樣,豐富課堂內外?,F(xiàn)代教育已不再是陳舊的一成不變的模式,當代的學生也不再受約于所謂的條框之束,綜合中西方教育之舉,應把“教育”放在現(xiàn)代生活的廣深處,讓學生在了無拘囿的狂野中去張揚,培養(yǎng)強勢無敵的“狼性”教育,當然與這種張揚相匹配的是形式多樣化的課內外的綜合性教育,所以,要向學生開放多元化窗口,讓學生們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去踏青、賞花、觀景;走進田間去真實體會勞動的快樂與艱辛,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知識面,陶冶情操,增長在第一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使學生們的綜合素養(yǎng)得以提升。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