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兆祥
(遼寧省營口市第十六中學)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素質教育已貫徹到初中數學教學之中,素質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加強素質教育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還能打造出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對促進我國現代教育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推動意義。但是,由于素質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足,還需要通過相關途徑來進一步改善。
關鍵詞:初中數學;素質教育;策略
一、初中生數學素質教育現狀及其重要性
1.初中生數學素質教育的現狀
初中生數學素質教育多是教師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來促進學生素質的養(yǎng)成,培養(yǎng)初中生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素質。初中生的數學素質教育有著不同的層次,會使數學教學豐富多
彩,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將學生帶入真正的教學意境中,從而有效提升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但是,當下的初中生數學素質教育的方式比較單調、陳舊,形式也比較傳統和被動,很多老師并沒有重視且有效利用一些先進的技術及創(chuàng)新的方法培養(yǎng)初中生的數學素質,所以,我國當下初中生數學素質教育的現狀不容
樂觀。
2.初中生數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生數學的素質教育在整個數學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過在數學教學中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不僅能豐富數學知識,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加強初中生數學的素質教育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效率,還能營造出積極、良好的教育與學習環(huán)境,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幫助學生培養(yǎng)健全的性格,加強對學生素質教育的陶冶,建造出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育人環(huán)境等。因此,在新的教育體制下,教師應意識到初中生數學素質的重要性,把初中生的素質教育排在第一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和體驗。
二、促進我國初中生數學素質教育的策略
1.豐富數學實踐,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通過培養(yǎng)初中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不僅能促進初中生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情感的形成,還能提高初中生的數學素質,豐富數學實踐。進行加強實際生活與素質教育的結合也是有很多方式的,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一些游戲或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真實感。通過豐富數學實踐,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的習慣,提升其探索的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開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為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素質,還需豐富數學實踐,加強實際生活與素質教育的結合。
2.提升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
由于教師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對初中生的素質教育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教師除了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在上課之前應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學習教學大綱、解析教材、確定教學的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之外,還需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儲備,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通過自身的言談舉止,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使學生可以通過課本和課堂可以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學習的積極性。因此,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素質教育,還需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
3.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培養(yǎng)數學思想方法
教師在具體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應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來重點把握學生的數學思想工作,在教學中構建出科學、良好的教學情境,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真正掌握學習的內容,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升學習效果及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教學教材加強對數學素質的教育,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思想體驗,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參與進來,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和空間去真正體驗數學的輕松與快樂,在活動中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及學習能力。
4.采用現代化教學設備
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的廣泛引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現代化教學技術進行初中生的素質教育能大大增強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PPT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原理、總結教學重點和難點,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數學素質的培養(yǎng)對整個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關乎初中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但是,我國當下的初中生數學素質有待進一步加強,需通過豐富數學實踐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提升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培養(yǎng)數學思想方法,采用現代化教學設備等踐等途徑來進一步加強管理。由于筆者對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研究得還不太全面,所以還有部分不太嚴謹的地方,這也是筆者以后繼續(xù)要努力、探索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張興.淺議素質教育在初中生數學的作用[J].教學與管理,2011(36).
[2]王東.初中生數學的素質教育及實施策略的研究[J].教育前沿,2010.
[3]劉武.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實施策略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
編輯 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