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葛浩文對《狼圖騰》中蒙古族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特征

      2017-03-28 11:54:24石春讓
      昌吉學院學報 2017年5期
      關鍵詞:狼圖騰葛浩文蒙古族

      張 慧 石春讓

      (1.西安外國語大學基礎教學部 陜西 西安 170128;2.西安外國語大學歐美文學研究中心 陜西 西安 170128)

      葛浩文對《狼圖騰》中蒙古族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特征

      張 慧1石春讓2

      (1.西安外國語大學基礎教學部 陜西 西安 170128;2.西安外國語大學歐美文學研究中心 陜西 西安 170128)

      《狼圖騰》講述了發(fā)生在內蒙古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與狼的故事,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独菆D騰》中有大量蒙古族文化負載詞,葛浩文在翻譯這些民族文化負載詞時主要采用了精準轉換詞義、創(chuàng)新轉換方法、契合轉換語境的方式。葛浩文的翻譯對蒙古族文化的準確地向世界傳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文化負載詞;《狼圖騰》;葛浩文

      引言

      《狼圖騰》是中國作家姜戎創(chuàng)作的一部以狼為敘述主題的半自傳體小說。[1]2004年,《狼圖騰》在中國出版后,廣受讀者歡迎,2008年,葛浩文將其譯成英文,也廣受西方讀者歡迎。[2]此后,有關《狼圖騰》的翻譯研究很多,這些研究從不同視角討論了《狼圖騰》的翻譯成功的原因?!独菆D騰》講述了發(fā)生在內蒙古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與狼的故事,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独菆D騰》中有大量蒙古族文化負載詞,這些民族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研究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

      一、《狼圖騰》中的蒙古族文化負載詞的界定與類別

      (一)蒙古族文化負載詞的界定

      國內外許多學者在討論翻譯問題時,對文化負載詞下過不同的定義。廖七一認為,文化負載詞匯是指標志某種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詞、詞組、習語、成語和典故。[3]西班牙翻譯工作者哈維·佛朗哥·艾克西拉((Javier Franco Aixela)把內涵豐富的文化詞稱為文化專有項(cultural item),她指出,“對譯語文化中的普通讀者或任何有權威的人來說,凡讓他們在意識形態(tài)或文化上感到不可理解、或難以接受的語言項目,就是文化專有項(Aixela,1996:58)。”[4]

      可以看出,文化負載詞承載著某一民族特定文化信息,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積累起來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的生活方式。在翻譯文化負載詞過程中,譯者必須要精準轉換的詞匯意義。人們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還必須要采用相應的翻譯策略和方法,才能準確地傳達文化負載詞特有的信息。

      (二)蒙古族文化負載詞的類別

      為了準確地翻譯文化負載詞以及從事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研究,許多學者對文化負載詞進行分類。英國知名翻譯理論家彼得·紐馬克(Peter Newmark)認為,翻譯中出現(xiàn)的文化詞匯包括五個類別:生態(tài)文化詞,物質文化詞,社會文化詞,組織、風俗、活動、程序、概念等文化詞,姿態(tài)及習慣文化詞。[5]美國知名翻譯家尤金·奈達把翻譯中遇到的文化負載詞分為五類:即生態(tài)文化詞、物質文化詞、社會文化詞、宗教文化詞、語言文化詞。[6]

      我們認為,尤金·奈達的對民族文化負載詞的分類更具條理清晰的特征。民族文化負載詞一定是一個民族獨有的詞匯,這些詞匯必須涵蓋一個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生存環(huán)境,發(fā)明、使用不同的生產生活用具,形成獨特的認知世界、改造世界的觀點,并將這些獨特的觀點用獨特的方式方法展現(xiàn)出來。每個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也形成一些獨特的群體意識,這些群體意識會以具體的政治、意識、宗教、語言的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來。不同民族的與他民族的各類不同之處都是長久發(fā)展的結果,這種長久發(fā)展凝結的結果以最簡練的形態(tài)呈現(xiàn)出來,才形成一個民族獨有的文化負載詞。

      二、《狼圖騰》中的蒙古族文化負載詞的翻譯

      (一)生態(tài)文化詞的翻譯

      生態(tài)文化詞反映了一個民族生存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的狀況和特征,呈現(xiàn)著人與自然的關系。生態(tài)文化詞主要描述植物、動物、山脈、河流、城市、鄉(xiāng)鎮(zhèn)等,這些詞匯往往傳達出獨特的信息。

      例1:

      原文:整個嘎斯邁生產小組,四個浩特(兩個緊挨駐扎的蒙古包為一個‘浩特’)八個蒙古包都出了人力和牛車。(姜戎 2004:55)

      譯文:Every member of Gasmai’s group-four hots( two adjacent yurts comprised a hot),altogether eightyurts—sentmenandcarts(Goldblatt2008:60).

      這個例子中,“浩特”是一個有濃郁蒙古族風情的地理詞匯。這個詞匯充分展現(xiàn)了蒙古族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特征。原作者對蒙古族語言中特有的生態(tài)文化詞匯“浩特”以括號加注的形式進行解釋,譯文也用相同的方式進行直譯,使譯文從外觀到內容與原文一致。另外,“浩特”這個詞的翻譯是按現(xiàn)在通行的少數(shù)民族地名的譯法直譯出來的,這也是地圖等出版物上通用的譯名。譯者沒有按中原地區(qū)漢語地名的拼音轉寫法,譯成“haote”。譯者的翻譯這也呈現(xiàn)出了民族特色,也使譯文具有準確性和通用性。

      (二)物質文化詞的翻譯

      物質文化詞是反映了一個民族的人們在特定時間內創(chuàng)造的物質的特征。物質文化詞主要描述人們的生產工具、交通工具、生活用品、樂器、食品、醫(yī)藥、服裝,等。世界上不民族的生活習慣存在很大差異,人們的發(fā)明的物質產品、使用的物質產品也存在差異,因此許多在這個民族存在的物質產品在另一個民族中無法找到。即使是相同的物質產品,不同的民族也可能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或使用目的,并產生不同的聯(lián)想意義。

      例2:

      原文:但陳陣還是不解馬意,他收緊嚼口,撥正馬頭繼續(xù)朝前小跑。(姜戎2004:4)

      譯文:Its intuition was lost on Chen,who pulled the reins taut to turn the animal’s head and keep it moving forward at a trot.(Goldblatt 2008:3)

      嚼口,俗稱馬嚼子,是一大片又冷又硬的金屬鏈,卡在馬的上下兩排牙齒之間,舌頭之上,嚼口的兩端從馬的嘴角伸出,連著韁繩,韁繩繞著馬頭,馬夫可以通過手里的韁繩緊緊駕馭馬的行動。譯文用rein來翻譯嚼口,非常精準?!皉ein”是指one of a pair of long straps(usually connected to the bit or the headpiece)used to control a horse。

      例3:

      原文:這里天高皇帝遠,紅衛(wèi)兵“破四舊”的狂潮還沒有破到老人壁毯地毯上來。(姜戎2004:14)

      譯文:In this remote area,where‘heaven is high and the emperor far away,’the Red Guards’fervent desire to destroy the Four Olds—old ideas,culture,customs and habits—had not yet claimed Bilgee’s tapestries or rug.(Goldblatt2008:20).

      這個句子中,有多個文化負載詞,“紅衛(wèi)兵”“破四舊”是中華民族共享的文化負載詞,而“壁毯”“地毯”則是蒙古民族特有文化負載詞。譯者采用直譯的方式對蒙古族文化負載詞進行翻譯,譯者的翻譯真實到名詞的數(shù)的表達?!氨谔骸笔侵笒焯骸⒖楀\、繡帷等,英文釋義是a wall hanging of heavy handwoven fabric with pictorial designs。在蒙古包內,“壁毯”在數(shù)量上一定不止一個而是多個,譯者將其用復數(shù)形式呈現(xiàn)出來。在蒙古包中,“地毯”是一個整體,看似只有一個,其英文釋義是floor covering consisting of a piece of thick heavy fabric(usually with nap or pile),譯者將其用單數(shù)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譯者在翻譯兩個相鄰名詞時,分別用單復數(shù)形式呈現(xiàn),突出地表現(xiàn)了蒙古族房屋裝飾材料所體現(xiàn)的民族文化。

      例4:

      原文:夏季牧民做奶食,而知青就去采野菜,采山蔥、野蒜、馬蓮韭、黃花、灰灰菜、蒲公英等等,還有一種東北外來戶叫作‘哈拉蓋’的,類似菠菜形的大葉辣麻味野菜。(姜戎2004:214)

      譯文:So while the local herdsman ate their curds in the summer,the students picked wild vege?tables—onions,garlic,leeks,daylilies,ash greens,and dandelions,plus something the northeastern Mongols called halagai,a wild plant whose thin,broad,lip-numbing leaves had a spicy taste(Goldb?latt 2008:327).

      原文介紹了草原上的人們能夠采集到的野菜,還特意詳細地描寫了草原上的人們對一種野菜‘哈拉蓋’的俗名稱謂和具體信息。譯文對原文中所列所有野菜逐一直譯,并把野菜‘哈拉蓋’的俗名稱謂也用音譯法直譯出來,使得原文的全部信息和獨特韻味呈現(xiàn)出來。

      (三)社會文化詞的翻譯

      社會文化詞是反映不同民族的風俗、生活方式、禮貌標準以及禁忌等的詞匯。社會文化詞往往呈現(xiàn)出獨特的民族韻味。

      例5:

      原文:農耕民族不懂草原的載畜量,不懂土地的載人量,更不懂大命和小命的關系。(姜戎2004:164)

      譯文:Numbers of gazing animals mean noth?ing to farming people,nor do those people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human population.As for big lives and little lives,they don’t have a clue(Goldb?latt,2008:257).

      原文中的詞匯“載畜量”是指草原可以養(yǎng)活多少牛羊,“載人量”是指土地可以養(yǎng)活多少人,“大命”是指人們認識的草原的生態(tài)命運,而“小命”是指草原上的人和動物們生命。這些詞匯極具民族特色,這些詞匯的表面信息和隱含信息只有生活在這片草原上的人們和動物們才能懂得,才這樣用使。這些詞匯簡練、通俗,但是簡練、通俗的詞匯卻準確地表達了信息,表達了說話人對草原的認知和情感、也表達了說話人的質樸性格等隱含信息。譯文也是用直譯的方式將這些詞匯譯出,使得原文中的字面意思和隱含意思都呈現(xiàn)出來。

      例6:

      原文:陳陣放開喉嚨連叫三聲阿爸!阿爸!阿爸!將酒壺舉過頭頂,向畢力格“老酋長”敬酒。老人連灌三大口,樂得連回三聲:米尼乎,米尼乎,米尼乎。(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姜戎2004:34)

      譯文:Atthetopofhislungs,ChenZhenshouted“Pa?pa” threetimes,raisedtheflaskinhishandabovehis?head,and toastedthe“VenerableTribalLeader”.The?oldmantookthree drinksfromhisflaskandresponded,“Minihu,minihu,minihu”(Mychild,mychild,my?child).(Goldblatt2008:53)

      原文中有三個稱謂詞:“阿爸”“老酋長”“米尼乎”。這三個稱謂詞具有典型的蒙古族特征,尤其是“米尼乎”這個稱謂更有特色,原文作者還用括號對其進行加注。譯者將“阿爸”翻譯為“Pa?pa”,將“老酋長”直譯成“Venerable Tribal Leader”,準確地表達了上下文的語境信息,譯者將“米尼乎,米尼乎,米尼乎。(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直譯成“Minihu,minihu,minihu”(My child,my child,my child),與原文的括號加注在形式和意思上完成一致。這樣,譯者忠實、貼切地將原文中不同的稱謂傳遞到譯文中,突顯了蒙古族獨特的稱謂文化。

      (四)宗教文化詞的翻譯

      宗教文化指的是與宗教有關的觀念、信仰、物質和儀式的詞匯。

      例7:

      原文:那他倆可能就要提前天葬了。(姜戎2004:3)

      譯文:Their sky burial would come early.(Goldblatt2008:1)

      譯者采取了直譯的策略,將“天葬”譯為“the sky burial”,通俗易懂,簡潔清晰。

      (五)語言文化詞的翻譯

      任何語言都存在語音、語義、句法和語用系統(tǒng)的鮮明特征。這些特征決定著詞匯在不同民族特有的構成和運用。與詞匯的構成和運用相關的詞匯就是語言文化詞。

      王婷指出,英—漢—維人名音韻的對比研究能大大促進人名音譯的準確性。[7]《狼圖騰》出現(xiàn)的各種人物,這些人物的名字就具有濃郁的民族特性。葛浩文將這些人名以直譯的方式譯出,其英語讀者也能感受到這些人名的民族特性。對漢族人名,按照漢英人名翻譯規(guī)則,采取拼音的形式譯出,例如陳陣譯成了Chen Zhen,包順貴譯成Bao Shungui。對于蒙古族人名,葛浩文采取了直譯諧音的方式譯出,使蒙古族人名聽起來更像英式名字,例如畢利格譯成Bilgee,嘎斯邁譯成Gasmai,烏力吉譯成Uljill。這樣翻譯,使英語讀者讀一方面容易區(qū)分漢蒙人名的不同,一方面對些人名易識易記,獲得獨特的閱讀體驗。

      例8:

      原文:在額倫草原,給馬取名字的傳統(tǒng)方法是:馴馬人的名字加上馬的顏色。比如:畢利格紅,巴圖白、蘭木扎布黑、沙茨楞灰、桑杰青、道爾基黃、張繼原栗、楊克黃花、陳陣青馬,等等。馬名一旦定下,將伴隨馬的一生。”(姜戎2004:191)

      譯文:Traditionally,each horse was named af?ter the person who tamed it,with a color added.Bil?gee Red,Batu White,Lamjav Black,Laasurung Gray,Sanjai Green,Dorji Yellow,Zhang Jiyuan Chestnut,Yang Ke Yellow Flower,and Chen Zhen Green Flower were notable examples of names those horses would carry throughout their lives”(Goldb?latt 2008:298).

      原文介紹了在額倫草原上蒙古族人們給馬取名字的傳統(tǒng)方法。這種取名方法是獨具特色的,能夠給讀者全新的審美體驗。譯文將其直譯出來。這種直譯敢于突破英語構詞法的規(guī)則,以一種全新的模式——“人名+形容詞”——呈現(xiàn)出來,可以說是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對原文獨特構詞法構成詞匯的直譯。

      三、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特征

      (一)轉換詞義:精準傳神

      譯者對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是非常精準的,如翻譯物質文化詞時,一些詞翻譯得很簡潔,但詞匯的意義傳達得很到位,如“嚼口”,一些詞則譯出了詳細的信息,比如對蒙古包內的裝飾物“壁毯地毯”的翻譯是根據上下語境選擇,分別用單復數(shù)來表達兩個名詞,能夠精準傳神地說明“壁毯地毯”的特征和用途。

      (二)轉換方法:創(chuàng)新獨特

      譯者對原文中不同樣態(tài)的文化負載詞采用多種獨特的直譯方法來翻譯,如對漢族人名和蒙古人名用不同的翻譯方法來翻譯,對原文中介紹的馬的名字的譯寫采用既符合英語構詞法的規(guī)則,又突破英語構詞法的規(guī)則的方式來譯寫。對原文中以括號加注形式存在的文化負載詞也照搬原文模式、翻譯內容的方式。這些不同的翻譯方法是文化負載詞翻譯的創(chuàng)新譯法。

      (三)轉換表征:契合語境

      文化負載詞是語境中的詞匯,其語義與語境密不可分。在翻譯中,要很好地轉換文化負載詞,必須要考慮其所處的語境。葛浩文在翻譯文化負載詞時,盡力實現(xiàn)文化負載詞與上下語境相契合。這樣,既實現(xiàn)了文化負載詞詞義的傳達,也實現(xiàn)了文化負載詞與上下語境各語言要素之間關系的融合,充分保證句子的語義清晰,句式的自然流暢。我們以上文的例5來說明。

      原文:農耕民族不懂草原的載畜量,不懂土地的載人量,更不懂大命和小命的關系。(姜戎2004:164)

      譯文:Numbers of gazing animals mean noth?ing to farming people,nor do those people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human population.As for big lives and little lives,they don’t have a clue(Goldb?latt,2008:257).

      原文是一個短小的句子,卻出現(xiàn)了四個文化負載詞。譯者用靈活的翻譯方法來翻譯這四個文化負載詞,使得譯文顯得流暢自然。譯者并未依次用四個詞或詞組譯出所有四個文化負載詞,而只是用直譯法譯出后兩個。對前兩個文化負載詞,譯者依據英語句法規(guī)則,進行了解釋性翻譯,這樣,譯文讀者能夠準確理解原文的信息。譯者盡力保留了原文句式,又用拆分法把原文的句式一分為二,符合英語的表達句式要求,并使前后兩句呈現(xiàn)密切的邏輯關系。這樣,譯文中文化負載詞的詞義顯豁清晰,實現(xiàn)了文化負載詞在語境中的貼切呈現(xiàn),同時,譯文的語境為讀者減少了認知文化負載詞困難,增添了閱讀興趣。

      結語

      《狼圖騰》中有大量蒙古族文化負載詞,這些文化負載詞充分地展現(xiàn)了蒙古族濃郁的民族風情。葛浩文在翻譯這些民族文化負載詞時主要采用了精準轉換詞義、創(chuàng)新轉換方法、契合轉換語境的方式。葛浩文對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既準確傳達了原文中文化負載詞的信息,又充分考慮了譯語的規(guī)范,使譯文顯得流暢生動,精準傳神,葛浩文的翻譯對蒙古族文化的準確地向世界傳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1]姜戎.狼圖騰[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

      [2]Jiang Rong,tr.by Howard Goldblatt.Wolf Totem[M].Pengwin Group,2008.

      [3]廖七一.翻譯學概論[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

      [4]Aixelá,J.F.Culture-specific Items in Translation.In Roman Alvarez and M.Carmen-African Vidal(Eds),Transla?tion,Power,Subversion[C].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50-78.

      [5]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2001.Education Press.

      [6]Nida,E.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

      [7]王婷.“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英—漢—維”人名音韻研究的必要性[J].昌吉學院學報,2016,(2):66-69.

      H059

      A

      1671-6469(2017)-05-0074-05

      2017-06-09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接受美學的中國兩千年術語音譯嬗變疏理”(16XJC740007);陜西省教育廳科研項目“文類學視域下的中國百年英漢科普文本翻譯研究(15JZ049)”階段性研究成果。

      張慧(1981-),女,河南內黃人,西安外國語大學基礎教學部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翻譯理論與實踐。

      石春讓(1969-),男,陜西西安人,西安外國語大學歐美文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專門用途英語。

      猜你喜歡
      狼圖騰葛浩文蒙古族
      黑龍江蒙古族古籍考錄
      蒙古族“男兒三藝”傳承研究
      武術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3:46
      省譯策略指導下的葛浩文《狼圖騰》英譯本研究
      淺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翻譯家葛浩文研究述評
      東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qū)第十屆委員會委員當選名單
      Translation Thoughts Inquiry of Howard Goldblatt
      長江叢刊(2016年30期)2016-11-26 23:12:57
      《狼圖騰》中“狼”符號的主體性探析
      電影文學(2016年9期)2016-05-17 12:19:58
      蒙古國看《狼圖騰》:女主角好
      我看電影《狼圖騰》
      南方周末(2015-03-05)2015-03-05 23:39:49
      蛟河市| 海宁市| 凤城市| 荔浦县| 象州县| 涟源市| 双辽市| 普定县| 墨脱县| 玉门市| 碌曲县| 凤冈县| 宜阳县| 陇川县| 义乌市| 会昌县| 宕昌县| 安陆市| 基隆市| 三江| 辰溪县| 玛纳斯县| 化州市| 正镶白旗| 冀州市| 祥云县| 靖安县| 筠连县| 页游| 山丹县| 琼中| 阳曲县| 威信县| 阿拉善盟| 香格里拉县| 安图县| 衡水市| 广丰县| 卢湾区| 泗阳县| 新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