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美玉
摘 要: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我們應該學習郭橐駝種樹時“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理念,學會放手,順應天性,將課堂留給學生,將時間還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圍,建構有生命力、活躍的語文課堂,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
關鍵詞:語文課堂;個性彰顯;教學有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7)03B-0047-02
唐代杰出文學家、思想家柳宗元寫了一篇著名散文《種樹郭橐駝傳》,文中塑造了一個善于樹木的典型人物形象郭橐駝。他的樹木觀是“順木之天,以致其性”。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育人比樹木更為艱辛,但從另外一個側面看,樹木與育人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中有很多的相通之處。那么走進課堂,我們可以向郭橐駝學習什么呢?
一、“勿動勿慮,去不復顧” ,讓學生“成為他自己”
郭橐駝種樹時,“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順應樹木天性,樹木方能“碩茂,早實以蕃”。這啟示我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也需通過不斷實踐,摸索出促進學生成長的規(guī)律,并按照規(guī)律教育學生。學生就像是樹苗,在教育的過程中,應讓他們自然生長,“順木之天,以致其性”,適當?shù)臅r候為其“松松土”“除除草”“施施肥”,順應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尊重學生個性,不拔苗助長,不過度干預,讓兒童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fā)展,由“要我學”轉為“我要學”,逐漸實現(xiàn)自我教育。只有注重兒童的“生長”,順應他們的成長規(guī)律,才能聽到兒童成長的“拔節(jié)聲”。
在學習《江雪》一課時,教師帶領學生學完古詩,了解了詩人柳宗元的身世遭遇,再讓學生充分交流討論,談談感受。師:“蓑笠翁無言的獨釣,包含了柳宗元的千言萬語。假如你是柳宗元,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生1:“我想對柳宗元說:柳宗元呀,戰(zhàn)勝艱苦逆境的力量產生于最堅定的信念和對新生活的向往,加油!千萬不要向困難低頭!”生2:“我想對當權者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雖然柳宗元被你們貶到了永州,但是他的意志是打不垮的!他一定不會被挫折打倒!”生3:“我想對自己說:人生路上難免會有困難和挫折,我也要像柳宗元那樣堅強不屈!”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空白度”較大的多解性話題,促使學生進行思維發(fā)散,鼓勵學生自主閱讀,不求規(guī)范統(tǒng)一,沒有過多干涉,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充分尊重學生的天性,保護了學生的求知欲。也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空間才能得到拓展,個性化意識才能得到培養(yǎng),閱讀質量才能得到提高。
二、“不害其長、碩茂之”,讓學生個性彰顯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有智力強項和獨特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不害其長”,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注意做到因人而異。如對性格內向、刻苦勤奮的學生,教師應該想方設法教給他們活學活用、融會貫通的方法,使他們變苦學為巧學;對思維活躍、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教給他們博學多思、擴大知識面的方法,使其變自滿為“學而知不足”;對基礎薄弱、自卑感強的學生,要尤其注意引導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給他們制定合理目標、改進策略的方法,使他們變厭學為愿學??傊?,教師要學習郭橐駝植樹時“不害其長”,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在教學中處理好共同性與差異性的關系,不用統(tǒng)一的模式塑造學生,承認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不平衡性及學生發(fā)展的獨特性,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彰顯。
三、“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讓學生“碩而茂之”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任何事物都是反向運動的,都包含有向相反方向轉化的規(guī)律,如若愛之過度,操之過蹙,“在一定條件下,壞的東西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的東西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欲速則不達。如果我們學習郭橐駝種樹時的理念,在語文課堂上適當放手,適度關愛, “勿動勿慮”, 明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效果一定會截然不同。我們教學時也像郭橐駝種樹時“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即教授知識時“若子”,重點知識講述結束后“若棄”,適時引導,在初期給予足夠的關懷,細心心地引導、教育學生,并在他們困惑時及時疏導,他們一定會像樹苗一樣“碩而茂之”。
如在教學《泉城》一課時,首先,師:我們先來看看珍珠泉。其次,出示學習提示:(1)珍珠泉在什么地方?用浪線畫出有關句子;(2)珍珠泉的泉水有什么特點?用橫線畫出有關句子。再次,進行學生交流:(1)珍珠泉的位置?泉水的特點?你知道“珍珠泉”這個名字的由來嗎?(2)“涌”和“流”有什么不一樣?(“涌”是指泉水爭先恐后地往上冒,水流很大、急。)(3)引讀下文。做做“拎”的動作,是這樣均勻地拎上來的嗎?(4)填空:那珠串一會兒 ,一會兒 。體會珠串“忽聚忽散,忽斷忽續(xù),忽急忽緩”的動態(tài)美。(5)一起來讀出珠串的淘氣和變化。最后在接下來的五龍?zhí)?、黑虎泉、趵突泉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按照剛才學習珍珠泉的方法學習下列內容:(1)這個泉在什么地方?用浪線畫出來;(2)這個泉有什么特點?用橫線畫出來;(3)抓住關鍵詞句說說自己的體會。教學中,教師要學會“洗課”,“學生已經會的不教,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教”,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思維產生碰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學生思維受阻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路者”“照明燈”功效,讓學生能夠“撥開云霧見天日”,打破思維障礙,梳理課本中的知識點,凸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奇妙。
四、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滿足不同學生需要
郭橐駝在種樹時提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可見,官吏每日對著老百姓大呼小叫,老百姓也是怨聲載道,學生同樣如此,教師若每節(jié)課上都是一成不變地讀書、寫字、理解文本,學生也會倍感厭煩、乏味。
為了發(fā)展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教學方法應多樣化,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心理特征、學生的知識基礎、語文學科的特點以及教師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一般是教師課前備結果。備課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了解學生的原有基礎水平和個體差異。例如,課上是采用提供直觀生動的圖片幫助理解,還是提供輔助性句式幫助學生規(guī)范語言,或者老師示范性朗讀。課堂上教師應根據(jù)了解的情況和學生的表現(xiàn),靈活地調整教學方法。通過不同的教法,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學生興趣高漲,差異又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進而取得教學效果。
盧梭曾指出,“不按照成規(guī)來管教你的學生,要放無為才能一切有為”。對學生教育管理多了,就會束縛了學生的手腳,限制了學生的自由天性,甚至會泯滅學生創(chuàng)造性靈感。相反,對學生限制少了,學生的自由空間就大,接觸外界的東西就多,眼界就開闊,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吧倬褪嵌唷保硼B(yǎng)的力量比圈養(yǎng)更茁壯,也更有營養(yǎng)?!敖逃辈⒉皇菃渭兊囊?guī)范和監(jiān)督,其實,“放縱”也是一種教育,是一種形式消極、意義卻積極的教育。
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我們應該學習郭橐駝種樹時“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理念,學會放手,順應天性,將課堂留給學生,將時間還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圍,建構有生命力的、活躍的語文課堂,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周永龍.情境教學在語文課堂的應用淺探[J].小學教學參考,2016,(25).
[2]柳宗元.柳河東集[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7.endprint
內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