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摘 要:開展好課外閱讀活動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應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課外閱讀的管理和指導,利用課堂,利用教材資源,把學生的閱讀引向課外更廣闊的空間。定期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通過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積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養(yǎng)。
關鍵詞:課外閱讀;指導;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9-013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9.087
古人有“書中自有黃金屋”之說。朱熹也曾經指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痹谡Z文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也深刻感悟到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語文教學真正的源泉是課外閱讀。課外閱讀不僅是語文課外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是課內閱讀的補充和延伸,其意義在于開闊學生視野,提高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與品質的成長。有研究表明,閱讀的關鍵期在14歲之前。因此,小學階段更應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管理和指導。
一、創(chuàng)造環(huán)境,使學生想讀
良好的環(huán)境可以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學校和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條件和機會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讀書的欲望,讓學生輕松、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
首先要讓學生有書可讀。學生有書可讀包含兩個意思,一是“量”,即備有充足的圖書;二是“可讀性”,即適合學生閱讀。學校要為學生盡可能地提供豐富的可讀性較強的書刊,供學生自由選擇,進行自主性地閱讀。我們可以利用學校的連廊建立開放式圖書超市,按年級特點分別擺放適合其年齡和認知特點的圖書,學生利用課間、放學時間自由地選擇喜歡的書目,津津有味地閱讀,享受讀書的快樂。另外,可以建立班級圖書架,圖書可由學校提供,也可以由學生自帶,相互交換圖書閱讀。事實證明,“書非借不能讀也”,學生間交換圖書閱讀更能激發(fā)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利用課內,為學生導讀
語文教學不僅要充分發(fā)揮教材這一“例子”的作用,還要把教材當作“引子”,利用課堂,利用教材資源,通過與主題鏈接,與文體鏈接等,把學生的閱讀引向課外更廣闊的空間。
(一)與背景鏈接
有些課文的內容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遠,如果沒有足夠的背景資料作依托,要理解課文是有難度的。要想了解寫作背景,必然要查閱相關資料,進行認真閱讀和篩選。如《長征》這首詩,只有56個字,卻生動地描繪了震驚世界的偉大壯舉——長征。長征離小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太遙遠了,他們沒有體驗,單從字面上是很難體會到這首詩所表達的高度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的。教學時,我們讓學生觀看和閱讀介紹長征的音像資料、文字資料、圖片資料,為學生領悟詩句的意思和情感提供了廣闊的心理背景,為語言和精神在學生心理上同構同生奠定了豐厚的基礎。了解背景材料,不僅有助于對文章的理解,而且是對學生閱讀的有益補充。
(二)與原著鏈接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文章出自于名著,但是卻做了很多的刪減,對原著進行了壓縮。如果在教學這些文章時,教師能夠適時巧妙地引出原著,一定能激起學生極大的閱讀興趣。
如教學《丑小鴨》一課時,我們根據(jù)教材被壓縮的特點,從兒童的閱讀期待出發(fā),巧設懸疑,“猜猜課文刪掉了哪些情節(jié)”,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瞬間激起學生渴望閱讀的心理狀態(tài)。適時帶學生走進原著,在與原著的對比閱讀中,領會語言,走進豐富的精神世界。再如課文《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等均出自古典名著,教師可以利用教學這冊書之前的假期布置學生閱讀古典名著,也可以在課上和學生一起讀讀原著中與課文相關的部分。
(三)與實踐鏈接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僅是學生再次語言積累的過程,更是運用積累的語言進行實踐、提高語言素養(yǎng)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搜集材料離不開廣泛的閱讀。如教學《鳥的天堂》一課,可以安排這樣一個綜合實踐作業(yè):“鳥的天堂”目前已成為一處游覽勝地,請你根據(jù)課文內容,搜集一些有關材料,為導游寫一篇簡短的解說詞。要求寫清楚導游的身份,旅游的地方以及這地方的特點,力求寫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動。學生在完成這項作業(yè)的過程中,搜集材料的過程就是閱讀的過程。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信息的輸入,為學生表達積累了所需的語言。
三、指導方法,使學生會讀
著名語文教育家于漪一針見血地指出:“缺少閱讀,對于語文教學是釜底抽薪;缺少閱讀,對學生能力的養(yǎng)成是致命的一擊?!闭Z文“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在語文課堂上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學生只有會讀,才能對閱讀產生持久的興趣,才能充分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
(一)遷移法
指導學生把從課堂學到的理解詞句、概括內容等方法,遷移到課外閱讀中,培養(yǎng)自己運用知識、獨立思考和理解、歸納、概括的能力。教師要教會學生精讀、略讀、速讀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哪些內容適合精讀,怎樣讀進去,哪些情況下需要瀏覽、跳讀等,要在課堂上訓練學生,使其獲得閱讀方法和能力,以便提高閱讀質量。
(二)圈點勾畫作批注
在閱讀某一篇文章時,用相應的符號在書或文章上記錄下自己閱讀時的感受、體會等,即為圈點勾畫作批注。圈點勾畫和加批注,要注意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進行,不可隨意亂批,且要有重點,有針對性,使用的圈點勾畫符號也應是固定的,這樣,倘若日后某一天重新翻閱時,定會停留在字里行間再次玩味一番,在不知不覺中做到常讀常新。
(三)寫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一般分為三種:一是眉批筆記,在閱讀時可以隨時把所感所得寫在空白處;二是摘錄筆記,即把書中的好詞佳句摘錄在本子上;三是讀后感,把讀書后的感想以文章的形式寫下來。無論哪一種讀書筆記形式,都要有感而發(fā)。
總之,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延續(xù)和補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潤澤學生的人生。我們教師應積極主動地探索課外閱讀的指導策略,努力拓寬閱讀渠道,培養(yǎng)學生從小喜歡讀書、與書為伴的習慣,讓書香浸潤學生的童年,讓讀書陪伴學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