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玉梅
[摘要]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說過,他學習語文,三分課內(nèi),七分課外。由此可見,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要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的閱讀指導課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必須明確,閱讀指導課究竟應該“導”什么。
[關(guān)鍵詞]學生主體 與文本對話 啟迪心智
一、設計理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文本材料。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為了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經(jīng)常會安排閱讀指導課。那么,閱讀指導課中究竟要“導”什么?我覺得我們應該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讀懂文本,讀出自己的感悟,即“讀進文本,再從文本中讀出來”。下面我就以《烏丟丟的奇遇》閱讀指導課為例,談談個人粗淺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二、教學片段
了解吟癡爺爺在故事中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在整個烏丟丟的成長過程中,一直是吟癡爺爺在引領幫助著他,可以說,沒有吟癡爺爺?shù)膸椭蜎]有烏丟丟最后的成長。所以,吟癡爺爺這個角色在整個故事中是至關(guān)重要的。也是希望能通過解讀吟癡爺爺?shù)闹匾?,讓學生懂得“有愛滋潤的生命才是鮮活的?!?/p>
過渡:烏丟丟是幸運的,因為自始至終,都有吟癡爺爺陪著他,幫扶著他。下面我們一起從吟癡爺爺?shù)脑捳Z中,感受一下他對烏丟丟的幫助和引導。
(1)(多媒體出示爺爺?shù)脑捳Z)生作朗讀體會。
(2)生說一說朗讀后的體會。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由發(fā)言,暢談朗讀感受。感知吟癡爺爺對烏丟丟的幫助和愛,為下面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環(huán)節(jié)埋下伏筆,也是鍛煉學生思考、歸納、表達的能力。
(3)師小結(jié):正是因為吟癡爺爺?shù)囊龑Ш蛶头?,烏丟丟最后才懂得了用愛來回報珍兒。我們一起回到烏丟丟最后的結(jié)局,最后的結(jié)局是什么?
這時候的腳和最初時的小腳丫一樣嗎?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歡哪只小腳丫?
[設計意圖]同樣都是小腳丫,一開始和最后的小腳丫又有什么不同之處呢?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白是愛讓烏丟丟有了感情和生命,是愛讓烏丟丟懂得了回報。有愛的生命才是不朽的生命。
引導:其實我們也像烏丟丟一樣,我們的身邊也有一群像吟癡爺爺這樣的人,他們默默地愛護著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引領著我們。
(1)書中的吟癡爺爺讓你想到了生活中的誰?
(2)此時此刻你最想對他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一本好書,我們要充分利用,以實現(xiàn)它最大的價值。《烏丟丟的奇遇》是一本關(guān)于“愛”的好書,通過閱讀和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回歸到自己生活,感受自己身邊的愛,并懂得回報愛。
師總結(jié),感悟“愛”:
(1)烏丟丟因為能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獲得生命,他珍惜生命的可貴,并懂得用愛滋養(yǎng)生命,用愛回報生命……最后他幫珍兒甩掉了拐杖,幫珍兒的媽媽治好了病。這個故事讓我們記住了從獨腳大俠變成丑娃娃,最后成為懂得愛的烏丟丟,也讓我們讀者懂得了愛的真諦。那“愛是什么”呢?(引出小詩)
師:愛是什么?蝴蝶告訴我,愛是為了承諾義無反顧……(生接著老師的引導作討論,完成小詩后說一說,寫一寫)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小詩創(chuàng)作”,既是學生對整本書的一個閱讀成果展示和反饋;也是學生和文本之間的一次對話。學生從故事中的不同人物中悟出“愛”的不同含義,明白“愛”的真諦和可貴。
(2)(多媒體出示,小結(jié),結(jié)束)金波爺爺說:“人生的財富是什么?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是愛。我想用童話中吟癡爺爺和烏丟丟的故事告訴你:有愛滋養(yǎng)的生命,才是鮮活,美麗和不朽的生命?!?/p>
三、教學反思
在指導閱讀《烏丟丟的奇遇》這本書時,我主要是引導學生關(guān)注“烏丟丟的成長”這一主題展開導讀。烏丟丟由起初的一只淘氣小腳丫,逐漸變得感情豐富,到最后想做一個真正的人,其間發(fā)生了一系列循序漸進的變化。他原本心中沒有別人,可隨著奇遇的展開,他慢慢地知道要感恩布袋爺爺,要感謝珍兒……慢慢地,他尋找到了一個人生命存在的真正的價值是什么。
所以,在整個閱讀課的過程中,引導著學生發(fā)現(xiàn)烏丟丟的慢慢變化,閱讀懂得烏丟丟不止有愛心,而且到最后他明白了怎樣回報愛。與文本傾心對話,學生才會有自己的感悟(融入文本)。
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最后,再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感受身邊人對自己的愛,并呼吁學生也能像烏丟丟那樣,懂得去回報愛。指導閱讀的過程中,通過對故事中人物的理解,啟迪學生思維,從而激發(fā)出關(guān)于“愛”的情感,對“愛”的含義有所理解,并有所感悟,有所思索,形成有效的閱讀。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從文本中讀出來)。
我覺得要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培養(yǎng)他們有目的地讀書、有效地讀和汲取,尤其要重視閱讀課的第一步,明確導讀課上“導”什么。這就需要我們依據(jù)所選擇的閱讀材料的特點,引導學生讀進文本——品味語言,領悟文本內(nèi)涵,再從文本讀出來——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有益的啟示,是行之有效的閱讀指導方法之一。這樣,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心智才能得到開發(fā),個性得到張揚,能力得到培養(yǎng),情感得到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