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錢基博論屈原與《楚辭》及其他

      2017-04-02 13:25:06單曉娜涂耀威
      關(guān)鍵詞:基博楚辭文學史

      單曉娜, 涂耀威

      (武漢紡織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00)

      錢基博論屈原與《楚辭》及其他

      單曉娜, 涂耀威

      (武漢紡織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00)

      近代學者錢基博博通四部,尤以集部成就引人注目,他雖然沒有專研屈原和楚辭學,但在學術(shù)研究中,仍對屈原和楚辭成就給予了極大關(guān)注和高度評價。錢基博就《離騷》談《離騷》,關(guān)注的是文體閱讀和文章結(jié)構(gòu),注重辨章學術(shù),考辨源流,與時人不同,值得關(guān)注。

      錢基博; 屈原; 《離騷》; 《楚辭》

      屈原(約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與楚辭研究,歷來是中國傳統(tǒng)學術(shù)研究關(guān)注的重要對象。自西漢劉安肇始,歷經(jīng)魏晉、唐、宋、元、明、清兩千多年的發(fā)展歷程,注家與解讀者十分多,成果也比較豐富。有學者認為,楚辭學研究概括起來,大致經(jīng)歷了四個發(fā)展時期:一是以漢代文字訓詁為中心的經(jīng)學時期,即以王逸的《楚辭章句》為代表的漢學;二是以闡發(fā)義理為中心的理學時期,即以朱熹的《楚辭集注》為代表的宋學;三是以現(xiàn)代學術(shù)方法和視角研究的民國楚辭學時期,即以游國恩的《楚辭概論》為代表;四是新中國成立后出現(xiàn)的楚辭研究的新時期[1]。以此劃分而論,錢基博學術(shù)研究主要集中在“以現(xiàn)代學術(shù)方法和視角研究的民國楚辭學時期”的民國時期。

      錢基博先生(1887-1957),字子泉,號潛廬,江蘇無錫人,為近代著名的古文家、文學史家、教育家,著名學者錢鐘書的父親。他一生治學勤奮,博涉古今中西,其自述云:“基博論學,務(wù)為浩博無涯涘,詁經(jīng)譚史,旁涉百家,抉摘利病,發(fā)其閫奧。”[2]錢基博于集部之學用力甚篤,自謂“集部之學,海內(nèi)罕對”。而其成就仍以集部之學最為突出,如《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學史》、《韓愈志》等著述在民國學術(shù)史影響較大,皆成為后來中國文學史研究經(jīng)典。

      晚清至民國階段,是傳統(tǒng)楚辭研究由古代學術(shù)向現(xiàn)代學術(shù)發(fā)展的轉(zhuǎn)型期。在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變遷的影響下,尤其是西方文化的輸入,助推了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的萌芽和發(fā)展,這一時期屈原及楚辭研究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如:王國維1906年發(fā)表的《屈子文學之精神》一文,以“屈子南人而學北方之學者也”解釋屈原作品的偉大成就。梁啟超1922年的講演稿《屈原研究》及1923年在清華學校的講義《要籍解題及其讀法》之《楚辭》,用西方學術(shù)方法來考察屈原,闡明了楚辭產(chǎn)生的背景、屈原的思想、屈原的政治斗爭、屈原對社會和人民的熱愛、屈原的生死觀、屈原的藝術(shù)特點等問題。同一時期,謝無量、游國恩都有楚辭研究專著,均繼承了梁啟超的研究方法和價值判斷,大多是受新文學觀的影響,關(guān)注楚辭文本之外的問題較多。這些研究拓寬了《楚辭》研究領(lǐng)域,達到前人未曾窺探過的高度,大大推進了《楚辭》學的研究。自此而后,一直到1949年,現(xiàn)代屈原及楚辭研究者,大體都是遵循著這條路前進的,其中影響重大的學者包括郭沫若、聞一多等[3]。

      在錢基博豐富的著述中,關(guān)于屈原所論不多,主要見于《<離騷>講話》、《楚辭離騷經(jīng)》、《九歌》和《中國文學史》等著述中。然而,兼具文史學養(yǎng)又注重文獻學的錢基博對屈原的認識,與同時代學者對屈原與《離騷》等作品的研究有所不同,更加注重文本本身的研究,別具特點,意見值得重視。了解錢基博的看法,對促進屈原研究有一定意義。

      一、《離騷》講話:就《騷》言騷,觀其會通

      1925年,上海發(fā)生日本資本家槍殺中國工人顧正紅的事件,史稱“五卅”慘案。教會大學圣約翰大學學生集會聲援,校長美國人卜舫濟卻橫加指責,激起學校華籍師生極大憤慨。錢基博時任教于圣約翰大學,他慷慨陳詞,痛斥校方可恥行徑。為了抗議卜舫濟對中國的侮辱,圣約翰大學華籍師生紛紛自動離校,另行創(chuàng)辦光華大學。錢基博是首批離校的教師,也是光華大學的創(chuàng)建人之一。此后,錢基博長期任光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及文學院院長,直到抗戰(zhàn)爆發(fā)才離開上海。

      錢基博在光華大學任教期間,為學生講授中國文學,曾有《<離騷>講話》,發(fā)表在《光華大學半月刊》1934年第1期、第2期上。在《<離騷>講話》中,錢基博就《離騷》文本談文本,講解關(guān)注的是文本閱讀和文章結(jié)構(gòu),他在談自己講解《離騷》的原則時說道:

      近為諸生說《離騷》,我行我法,不為選學之瑣碎,不涉文人之吊詭。而就《騷》言《騷》,觀其會通,述《<離騷>講話》。[4]

      其基本觀點是“在《騷》言《騷》”,以《離騷》為本談?wù)摗峨x騷》,不同于同時代大多數(shù)學人離開《離騷》談《離騷》?!峨x騷》的主旨和屈原的生平,錢基博認為文本中均有答案,不用外求。

      談到《離騷》的主旨時,錢基博引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曰,“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他從文本本身分析“何以怨生”:

      則亂之所謂“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醒出“怨生”之意,為一篇結(jié)穴。[4]

      “結(jié)穴”意為言辭的歸結(jié)要點,也就是主旨的意思,錢基博認為“怨生”為《離騷》主旨,認為“莫我知”是屈原從自身考慮的一己言之,“莫足與為美政兮”,是屈原為天下國家言之?!澳抑辈贿^一己之放廢,“莫足與為美政”,則死喪無日,大亂隨之,望絕心死,所以屈原說,“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錢基博從文本本身分析認為屈原“怨生”,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天下國家,與后世嘆士不遇者是完全不同的。

      談到屈原的生平,錢基博引述《離騷》本身的論述說道:

      屈平自占身分,分三層意見,曰“重之以修能”,曰“年歲不吾與”,曰“不改乎此度”,而皆于首段一氣趕出。[4]

      對《離騷》整篇文章結(jié)構(gòu),錢基博從文章學的角度,認為是文義貫通,自成體系:

      至于感嘆身世,分兩層意思:曰“知謇謇之為患”,曰“哀眾芳之蕪穢?!薄安粨釅讯鴹壏x兮”句,“撫壯”承上“恐美人之遲暮”;“棄穢”照下“哀眾芳之蕪穢?!薄衅昂龇搭櫼杂文抠?,將往觀乎四荒”兩句,開出下半篇文章;言既不容于朝廷,將游目以觀四荒,為上下半篇一大關(guān)捩也?!迹蚤_首第二段“余既不難離別”,已有決然舍去之意?!皩⑼^乎四荒”,自己主意打定?!┒危骸凹坝囡椫綁奄?,周流觀乎上下?!倍粍t曰:“夕余至乎西極”;再則曰:“詔西皇使陟予”;三則曰:“指西海以為期”[4]。

      錢基博認為,《離騷》的精妙處,就在其文義上前后照應(yīng),文本上自成體系。他還說:

      《離騷》驟看無頭緒,而實前后相銜。外文綺交,內(nèi)義脈注。亂以“吾將從彭咸之所居”句結(jié)。而中段“謇吾法夫前修兮,非時俗之所服。雖不周于今之人兮,原依彭咸之遺則?!薄扒靶蕖本浼日斩ㄉ衔摹芭硐獭本?,又直注亂結(jié)。又如亂稱“又何懷乎故都”,遠照“余既不難離別兮”,“爾何懷乎故宇”諸句,一意相生;近承“陟陞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xiāng)。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四句,翻騰作勢[4]。

      二、《楚辭離騷經(jīng)》:拾國風之遺采,為總集之繼禰

      1925年,錢基博先生講學清華大學,任普通部國文系教授,十分注重撰寫國學經(jīng)典要籍解題著述,并與同為清華教員在國學院任職的梁啟超交流過相關(guān)意見:

      余論學清華,籀繹文史,講壇宣說,必先解題;開設(shè)戶牖,此為樞機。其間文章殊制,觀其會通;體氣相仍,明其流別?;蚣娬摴帕x,或?qū)P新詁[5]。

      錢基博先生在清華任教時撰有《清華園解題記》,有對國學經(jīng)典著述書名的解題與學術(shù)源流的闡述,有對作者的介紹和探討,有對著作版本的討論,有對讀法的說明,這其中就有《楚辭離騷經(jīng)》。

      錢基博考辨了屈原《離騷》等篇同《詩經(jīng)》的關(guān)系,認為《楚辭》其源頭也在《詩經(jīng)》。他說:

      《詩》十五《國風》無楚,而劉向裒集屈原《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游》、《卜居》、《漁父》……共為《楚辭》十六篇,斯足以拾《國風》之遺采,為總集之繼禰。雖取調(diào)激楚,或殊詩教之溫柔,而擬象譬喻,有同風人之比興。[5]

      錢基博認為屈原的作品是《國風》的補充和繼承,雖然不像《詩經(jīng)》的溫柔敦厚,但“引類譬喻,依詩取興”。錢基博也指出了《楚辭》與《詩經(jīng)》的不同,他認為主要體現(xiàn)在文辭方面:“《詩》三百,四言為多,節(jié)短而勢不險;而《離騷》則六言、七言錯出,辭繁而調(diào)益促。此其不同也。”[5]

      在今天,我們普遍認為《詩經(jīng)》中的《國風》和《楚辭》中的《離騷》,它們分別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歷來文人都從中汲取營養(yǎng),錢基博觀點讓我們更加關(guān)注兩者關(guān)聯(lián)性。

      《楚辭離騷經(jīng)》中,錢基博特別指出,《楚辭》不等于《離騷》:

      然《楚辭》或概以《騷》,故劉勰品論《楚辭》,即以《辨騷》標目??际愤w稱:“屈放逐,乃著《離騷》。”蓋舉其最著一篇,而《九歌》以下均襲《騷》名,則非事實矣。[5]

      這是引用清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敘》的說法。這種觀點在今天楚辭學研究而言是基本認知,然而仍有不少學者常有誤讀,錢基博對楚辭的關(guān)注點,正體現(xiàn)了他在文學史研究中所一以貫之的文獻學視角。正如文獻學家張舜徽先生所言:“《楚辭》之名,所起甚晚,至西漢末年使有之。……離騷二字,本相連成辭,不可割裂。論其文體,則賦也?!盵6]

      三、《九歌》:分之則各自為篇,合之亦脈絡(luò)貫通

      錢基博對《九歌》的關(guān)注體現(xiàn)了其學術(shù)研究一貫特點,注重“辨章學術(shù),考鏡源流”,重文本本身的分析。他考辨《九歌》的主旨和成文時間,引清人何焯(1661-1722)和清末民初馬其昶(1855-1930)的論述:

      馬其昶謂屈原受懷王命作《九歌》以祀鬼神,邀福卻秦是也。而推其時當在《離騷》前,非也。[7]

      錢基博認為馬其昶所言,《九歌》成篇時間在《離騷》前有誤,他考證認為:

      《史記》屈原本傳載: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屈平既絀,其后秦欲伐齊云云……則是《離騷》之作,明在懷王十六年絕齊和秦之前。此既云作《九歌》為攻秦大敗祀神邀福,安得在作《離騷》之前乎![7]

      對于《九歌》,錢基博仍然是基于文本文章結(jié)構(gòu)進行解讀。

      清人王夫之認為,《九歌》十一篇,前十篇都有專祀之神,至《禮魂》則送神之曲,為前十篇所通用。錢基博卻認為,前十篇,分開看是各自為篇,合起來也是脈絡(luò)貫通。他說:

      第一篇《東皇太一》,著眼“樂”字。以“穆將愉兮上皇”起,以“君欣欣兮樂康”結(jié),寫神來之樂?!诙对浦芯罚瑢懮駚碛秩?,樂極生悲?!谌断婢?,“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似承第二篇《云中君》末“思夫君兮太息”兩句,一氣貫注?!谌断婢?,第四篇《湘夫人》,自成結(jié)構(gòu),若相唱酬?!洞笏久?、《小司命》兩篇,自為開合,又別成一機杼?!稏|君》、《河伯》兩篇,一往不返,極意形容遨游娛戲,而出之望斷秋波之閨人,正言若反也?!渡焦怼氛?,所歡不至,山鬼來誘,拒山鬼以幽貞,怨公子之忘歸也。全篇分兩截,止截“折芳馨兮遺所思”以上,寫山鬼之來誘;下截“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以下,寫余之拒山鬼也。[7]

      四、《中國文學史》論屈原:于煩亂瞀擾之中,具悃款悱惻之旨

      抗日戰(zhàn)爭發(fā)生后,錢基博先生任教浙江大學,后入湖南藍田任國立師范學院國文系主任。錢先生在藍田任教多年,當時錢鐘書也到此侍奉父親,并任西文系主任。錢先生在此講授《中國文學史》,曾自編教材?!吨袊膶W史》主要是按照傳統(tǒng)文學概念,即以詩文為主,包括賦、詞的文學史。錢基博繼承以往自己在相關(guān)著述的觀點,在《中國文學史》“先秦”部分中,將屈原與宋玉放在一起討論。認為屈原作品“托陳引喻”和“體物寫志”的特點比較突出。他說:

      然托陳引喻,點染幽芬,于煩亂瞀擾之中,具悃款悱惻之旨,得《三百篇》之遺音,為辭賦之鼻祖。惟擴展詩體,特出以激楚?!煮w物寫志,語多比興,讀者睹其麗辭,罕會英旨。又假主客之辭,……意出塵外,怪生筆端,文境之縹渺讠叔詭。[8]

      錢其博認為《離騷》文氣與《莊子》相似:

      就《離騷》而論,屈原略與莊生相似,惟原以激楚之韻文,而莊以雋逸之散文耳。

      錢基博在《中國文學史》中對以屈原為主要代表的楚辭,評價非常高:

      楚辭者,上承三百篇之詩,下開漢人之賦,體縱于三代,而風雅于戰(zhàn)國,乃縱橫之別子,而詩教之支流也。氣往轢古,辭來切今;遂客主以首引,極聲貌以窮文。鋪張揚萬,媲于縱橫,體物寫志,原本詩教,奇文郁起,莫與爭能矣。[8]

      五、錢基博的《楚辭》研究特點及意義

      有學者認為,錢基博兼具“文學修養(yǎng)”和“學問功底”,討論其“文體”選擇與中國學術(shù)傳統(tǒng)關(guān)系,會發(fā)現(xiàn)其文字表述、思維方式、文史修養(yǎng)、治學思路形成了獨特的有關(guān)文學史敘述的“自家文體”史家眼光與文學感覺[9]。的確,錢基博非常關(guān)注文章結(jié)構(gòu),特別講求“組織”,強調(diào)條理的重要性,這也是錢基博解說屈原及《離騷》等作品比較突出的一個特點。文章結(jié)構(gòu)可分為形式結(jié)構(gòu)與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形式結(jié)構(gòu)受制于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形式結(jié)構(gòu),即文章的外形結(jié)構(gòu)。錢基博認為,文章乃積字成句、積句成章、積章成篇而成,字、句、章、篇各自有法,屬于文章形式結(jié)構(gòu)的層級單位。文章更重要的是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即文章意脈結(jié)構(gòu)。篇章的形成有賴于意脈的統(tǒng)領(lǐng)。錢基博先生認為,欲明文章之結(jié)構(gòu),需特別注意四點,即一篇主旨所在通篇前后呼應(yīng)處、文字纖徐曲折處;甲乙兩段緊相銜接處。應(yīng)該說了解文章的結(jié)構(gòu),是有助于通過閱讀以體會文章的氣脈意旨[10]。

      錢基博文學史觀點放在詩、詞、散文和駢文上,不“執(zhí)古”和“騖外”,就文本而論文本,就文章而論文章,有其獨特之處。而他重視考證,講求對比分析,追溯根源,又體現(xiàn)他的學術(shù)追求?!段氖吠x·答客問上》稱:“史之大原,本乎《春秋》。《春秋》之義,昭乎筆削。筆削之義,不僅事具始末,文成規(guī)矩已也。以夫子‘義則竊取’之旨觀之,固將綱紀天下,推明大道。所以通古今之變,而成一家之言者,必有詳人之所略,異人之所同,重人之所輕,而忽人之所謹,繩墨之所不可得而拘,類例之所不可得而泥,而后微茫杪忽之際,有以獨斷于一心。”錢基博正是“詳人之所略,異人之所同”,做到了“獨斷于一心”。

      考察錢基博的相關(guān)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在對錢基博進行講述,往往把它歸屬于“國學”的范疇內(nèi),并往往把他看作后來所稱的“(國學)大師”,并且停留簡單的論述層面,缺乏系統(tǒng)而深入的研究,這樣持續(xù)下去難免會導致誤解和歪曲。在學術(shù)史背景下研究錢基博在集部之學各方面的具體成就,無疑對推動學術(shù)人物研究是有益的。研究某人,不宜只看某人材料,更不宜單純以其眼界看周圍人事,以致以其是非為是非,結(jié)果反而無是非可言,必須將前后左右上下內(nèi)外各事各說相互比較參證,才能置于歷史本來的脈絡(luò)聯(lián)系的適當位置上加以理解把握[11]。對錢基博特別是集部之學的研究,我們認為還要放在更寬廣的視域進行評價,不可自說自話。由于屈原與楚辭是一門非常專深的學問,筆者不是專門之家,還待楚辭學者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只略作梳理,以期拋磚引玉。

      [1] 李金善,趙 然.晚清、民國時期楚辭研究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以王闿運、梁啟超、游國恩為例[J].河北學刊,2016(2):114.

      [2] 錢基博.錢基博自傳[M]//錢基博集:第4集.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17.

      [3] 方 銘.近三十年屈原及楚辭研究綜述[J].中國文化研究,2011年冬之卷:194.

      [4] 錢基博.《離騷》講話[M]//錢基博集:第4集.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78-81.

      [5] 錢基博.清華園解題記[M]//錢基博集:第4集.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81.

      [6] 張舜徽.四庫提要敘講疏[M]//張舜徽集:第3輯(下冊).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083.

      [7] 錢基博.《楚辭》之《九歌》[M]//錢基博集:第4集.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315.

      [8] 錢基博.中國文學史[M].北京:中華書局,1993:37,41.

      [9] 韓知延.錢基博文學史敘述的文體意識[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5(1):149.

      [10] 張 響.論錢基博的文章學觀及其意義[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3(3):26.

      [11] 桑 兵.治學的門徑與取法——晚清民國研究的史料與史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223.

      [責任編輯:劉自兵]

      2017-01-15

      單曉娜,女,武漢紡織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歷史學博士。涂耀威,男,武漢紡織大學教師,歷史學博士。

      10.13393/j.cnki.1672-6219.2017.04.001

      I 222.3

      A

      1672-6219(2017)04-0001-04

      猜你喜歡
      基博楚辭文學史
      《楚辭·九章·惜往日》校讀一則
      屈原和楚辭
      當代詩詞怎樣才能寫入文學史
      作品選評是寫好文學史的前提——談20世紀詩詞寫入文學史問題
      秋夜讀《楚辭》
      中學語文(2019年7期)2019-03-27 01:21:40
      錢基博 學不阿世
      《錢基博集》出版座談會觀感
      魏晉南北朝時期楚辭的接受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4
      論抗戰(zhàn)時期錢基博的殉國情懷
      安徽史學(2016年6期)2016-02-03 05:54:42
      辯證理解現(xiàn)代文學史書寫的“真實性”
      江漢論壇(2015年7期)2015-02-27 16:05:30
      龙州县| 绥德县| 宿迁市| 晋州市| 会东县| 阳新县| 怀安县| 平南县| 科技| 德清县| 察隅县| 静海县| 长岭县| 石首市| 延安市| 清河县| 九台市| 广水市| 通江县| 永宁县| 子洲县| 淅川县| 博白县| 黔西县| 庆阳市| 西宁市| 个旧市| 新化县| 永城市| 三门峡市| 镇平县| 安阳县| 瑞金市| 霍邱县| 临安市| SHOW| 通江县| 武安市| 毕节市| 青铜峡市| 金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