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燕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市橋東興小學,廣州510000)
【摘 要】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帶著學生走進文本閱讀,構筑學生精神花園,是一項浪漫而艱辛的工作。那么如何通過文本構筑學生的精神花園呢?本文認為,教師首先要在準確把握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潛心體會文本,正確、多元化甚至超越性地解讀文本;其次,要結合學生特點精心設計教學方案,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引導學生在積累中體會;最后,要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如巧設閱讀導語、創(chuàng)設輕松的教學氛圍、采用小組合作等,提升學習效果,并且要注重教師個人語文修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本閱讀;教學策略
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走進學生心靈的教學,課堂應該“浪漫”一些,要盡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課里,讓學生感受到文本的語言魅力以及其中蘊含的精神營養(yǎng)??梢哉f,熏陶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最高目標。如何通過文本構筑學生的精神花園呢?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思考談談一些看法。
一、潛心體會文本,教學目標把握要準確——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什么是“文本”?語文閱讀教學中所說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語文課文。語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F(xiàn)代技術越來越進步,教學輔助手段豐富多樣,而往往忽略了文本,有些老師甚至上課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學參考書看一下。其實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經過不斷篩選,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首先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走進每一篇課文,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教師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教師如何做到吃透文本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正確解讀文本
正確解讀文本就是指能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后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最后站在學生的角度,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
(二)多元化地解讀文本
面對課文,教師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裝滿了教學參考書或自己的看法,要先把自己的看法放下,才能裝得下學生的心聲。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蟲子、葉脈,即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
(三)超越性地解讀文本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超越教材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從書本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體驗等人生涵養(yǎng)的過程?!边@一點在小學語文課堂上也要推行,學生正值童年,充滿豐富的想象力,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加以引導,給學生創(chuàng)造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教師要做到用心與文本對話、用靈魂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字符號構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提升、自我成長。
二、“精心巧設計”——引導學生陶醉在文本中的關鍵
教師要改變繁瑣地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閱讀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引導學生在積累中體會。例如,人教版五年級語文課本里的一篇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通過“我”的回憶,敘述了魯迅先生的四件事情:暢談讀書,笑談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全文圍繞魯迅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精心選擇了這四個材料,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要通過解讀事例,將學生引進魯迅先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們體會到魯迅先生的幽默風趣、不屈不撓、關心勞苦大眾的可貴品質。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簡簡單單教語文,其中一點要做到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簡化,而環(huán)節(jié)的簡化,最重要的體現(xiàn)在對學習內容的精選,對理解、積累、運用語言整合的處理上?!备鶕谋荆Y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老師既能教得輕松,學生也能在快樂中學習,在愉快的心情中沉浸于文本的美好境界里。
三、“靈活運用方法”——文本閱讀的關鍵
(一)巧設導語
如何使學生樂意沉浸于語文的大課堂中?導語精妙,能深入學生的心靈,導語設計得如何,往往關系到整堂課的教學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導語,也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huán)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松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中。然后再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引導學生在文本的精神花園里漫游,不僅僅是隨意欣賞紅花綠草,還要深入思考這篇文章所帶來的不同精神內涵。
(三)小組交流,迸射火花
小組合作學習是現(xiàn)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小組學習中的討論不是為了活躍氣氛,而是通過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了解課文的內涵。因此設計怎樣的問題成了合作學習的關鍵。教師可以這樣操作:先讓每個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再跟同桌互相討論,最后與四人小組交流自己看法。教師選出幾個小組上臺交流,從中點撥。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精神內涵。
(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深入體會文本的重要方法。沒有想象力的人就等于失去了翅膀的鳥兒。教師必須學會激活文字,創(chuàng)設形象,小到一個字的教學,也能牽引出許多故事。教師在文本教學中,要通過引導的技巧與藝術,放飛學生的思路,彰顯個性。
(五)教師要充實自己,帶給學生不一樣的世界
教師的文化修養(yǎng)是教學之基,豐富的學科專業(yè)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yè)功底猶如春風徐徐,始終吹拂著學生的心靈。大部分老師都希望學生能考出好成績,因此,他們千方百計去改革,去創(chuàng)新,可改來改去改的是教法,卻很少想到怎樣去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教法再怎么改,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怎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教學質量呢?竇桂梅老師說得對:“有什么樣的語文老師就有什么樣語文素質的學生。”站在課堂上,教師就是語文,就是學生的精神花園,而一座枯萎的花園,絕對滿足不了孩子那充滿求知的心靈。為什么學生們在小學語文能考高分,到中學卻沒辦法了?這是一味追求分數而忽略了長期文學積累的結果。只依賴作業(yè)積累的語文分數是經不起時間的沖刷的。
同時教師還要講究課堂激情,營造課堂氣氛。一位語文教師應講究上課時的語氣語調,感情充沛,循循善誘。課文的內容不一樣,給學生呈現(xiàn)的世界也不一樣?;虺錆M童話色彩,或蘊含深刻哲理,或表達人類細膩的情感,或描寫優(yōu)美的自然風景等等。教師根據課文特點,營造課堂氣氛,使學生樂于沉浸其中。教師營造課堂氣氛除了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更是為了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六)耐人尋味的結尾,收到余音繞梁的效果
教一堂語文課猶如創(chuàng)作一部作品,開頭講究扣人心弦,營造氣氛,中間情節(jié)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到了結尾這個關鍵時刻,決不能匆匆一筆帶過,留給學生一片茫然。好的結尾必須是耐人尋味的,能讓學生的神魂為這堂課所牽引,產生無限遐思。品一壺上等綠茶,最終能齒頰留香,這便是一壺好茶,一堂好的語文課亦是如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文本特點,選取不同形式的結尾,讓學生的這座心靈花園更加落英繽紛。
總之,帶著學生走進文本閱讀,構筑學生精神花園,是一項浪漫而艱辛的工作。教師只有提升自己,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蘊,不斷探索,才能創(chuàng)造精彩的語文課堂,豐富學生的精神花園,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