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鳳國
摘要:預習是小學生學好語文的重要一環(huán),對于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及知識的掌握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規(guī)范學生的預習方法,讓學生有效預習語文課本,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預習;學習能力;效率
G623.2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痹诮虒W活動中,教師講課之前需要備課,學生上課之前更需要備學,即預習。在整個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預習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學習知識的重要一環(huán)。其主要任務是復習和鞏固舊知識,對新教材進行初步感知,將新教材的疑難點找出,從而為掃清學習新知識的障礙做好準備。《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將預習解釋為:學生預先自學將要聽講的功課。在我看來,預習是學生在教師講讀課文之前的預先學習,它是學生自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預習的效果如何,將對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產生直接影響,所以,教師必須要加強指導學生的語文預習方法。
但對于該怎樣預習,在學生的思想中還存在著一定的誤區(qū),一些學生誤認為預習作業(yè)就等于沒留作業(yè),一些學生誤認為語文預習作業(yè)就是閱讀課文,出現(xiàn)這樣的誤區(qū)說明:(1)教師對語文預習作業(yè)的檢查力度不夠;(2)語文教師平時對預習的指導不夠,沒有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預習學得被動,讀得無力、無味。這樣不僅不能達到預習的目的,還會使學生養(yǎng)成做事草率的壞習慣。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探索出一種簡易有效的預習方法。此方法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本方式,在自主活動中完成預習要求,并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現(xiàn)介紹如下:
一、小學語文預習的有效方法
1.勾
大部分課文都要求學生掌握生字與生詞。在預習課文的過程中,首先用符號將生字與生詞勾畫出來,以便對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語有一個了解。還可將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句勾畫出來等。
2.讀
借助拼音對勾出的字、詞、句反復讀,尤其是要多讀容易讀錯的字音。如前后音、平翹舌音、邊音和鼻音等,然后閱讀課文,感知文章大意,在反復讀的過程中將生字的讀音記住。
3.查
所有要求掌握的生字與生詞都應該對它的意思加以了解。一些可結合課文句子理解,一些可借助圖畫理解,但大部分還得借助字典和詞典理解。所以,對于生字和生詞,應多查閱字典,對其意思進行了解,看看這個生字還能組成什么詞。這樣不但能積累詞匯,還能養(yǎng)成查字典的好習慣。
4.記
我們學習生字的最終目的是記住生字的字形。除了在理解的基礎上記生字以外,還要通過比較來對生字字形進行識記。比較生字與所學過的熟字有什么不同之處,抓住不同去識記。如“怕”字,與熟字比較就有“柏”、“伯”、“拍”等,抓住不同點“忄”,想到“怕”與人的心情有關,這樣就能將“怕”字很快記住了。還可采用編順口溜的方法識記。如“游”字可以編成一個姓“方”的大人帶著自己的孩子去游泳池里游泳。
5.想
在將生字詞的音、形、義預習完以后,再通讀課文,思考課文講的是什么,然后結合課后題,在課文中尋找答案并劃下來。最后再想想還有什么詞語不理解,將自己的疑問在書上做上記號,以便上課認真聽講或向老師詢問。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能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留下更深的印象。
二、小學語文預習的具體過程
1.通讀全文
在學習一篇新課文時,學生會遇到一些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在通讀課文時,主要解決的問題有三個:一是對文章大意進行了解,如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介紹了什么人,描寫了一些什么景,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感情等。以對全文有一個初步的、完整的印象。二是將全部生字找出來,對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語句進行勾畫。三是帶著課后問題通讀全文。
2.讀準字音,對字詞含義進行了解
借助拼音,將生字新詞讀準,對于讀不準或不認識的字、不明白字意的字,要查閱字典,將閱讀障礙掃清,過字詞關。在一篇文章中,一定會有一些學生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難以理解的語句。那么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就要眼、手、腦并用,用筆劃出預習時遇到的這些問題。如果書上有這些問題的注解,那么在閱讀時就可以對照注釋,自己將它的意思弄懂;如果書上沒有這些問題的注解,那么就要利用工具書,查一查字典,尤其不要放過那些模糊的字詞,似懂非懂的句子。這種方法不僅對小學生適用,對一些成年人也一樣適用。比如張海迪,她靠自學翻譯出了《海邊診所》這本書。這除了她具有驚人的毅力以及勤奮的精神以外,還和她善于使用工具書有很大關系。她就是靠著工具書,逐字地掃除翻譯上的障礙,最終完成了全書的翻譯。可見,對于預習和學習來說,查閱工具書都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3.朗讀
反復的大聲誦讀,有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記憶。在預習的過程中,一般可以對文章朗讀三遍,第一遍重在鞏固生字的讀音,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遍注意理解文章內容,思想意義等;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結構與寫作方法。
4.摘抄
可以摘錄一些自己認為應該積累的詞語、句子以及自己認為值得學習、借鑒的詞句。在長時間的積累過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
5.思考
在一系列預習活動的過程中,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思考一下,在文字上、語句上、內容上和思想意義上還有哪些不太清楚的問題,需要在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講或向同學和老師請教的,及時記錄下來。預習時還需要多用心分析,找出疑問,可以記在預習筆記上,這樣才能在上課時帶著疑問聽講,才能對問題的理解與認識更加深入。
總之,我認為,預習的主要任務是讀(看)課文、自學字詞、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研究課文的結構特點、摘錄好詞佳句,提出疑難問題等,而預習課文的常規(guī)性步驟是“默看——查問——朗讀——摘抄——思考”。但是在預習課文和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由于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各異,學生的情況又各有差異,所以,其方法不能拘泥于某種固定的模式。其實不管是用何種方法,對于小學生來說,都應當是簡易實用的、愛用的;還應當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靳曉寧.小學語文有效預習策略探析[J].吉林教育,2012(29):61.
[2]楊薇.小學語文有效預習的策略研究實踐與思考[J].學周刊,2011(35):114-115.
[3]石麗彤.小學語文有效預習探討[J].學園,2013(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