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摘要:初中時期開設思想品德課程,是對學生系統(tǒng)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法律常識教育和社會科學常識教育。但是由于教學資源開發(fā)難度大 ,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習方式難度大,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學額太少,缺乏濃烈的教學氛圍等原因,使思品課的教育功能受到嚴重制約。
關鍵詞:教學資源;課程功能;教學方式;學額;教學氛圍
G633.2
初中階段是人生的重要轉折時期,該時期是基礎教育工作的核心階段,學生結束小學時代的生活升入初中,身體處于發(fā)育階段,心智及意識形態(tài)等均在此階段定性。初中時期開設思想品德課程,是對學生系統(tǒng)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法律常識教育和社會科學常識教育?;A教育的核心階段是初中生至關重要的“靈魂發(fā)育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課程的價值歸宿是注重初中生感性心靈豐富與細膩和理性思維自主與開放的培育,其最大功能是:一、建構學生思想品德意識形態(tài)領域; 二、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 讓學生初步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維權;三、了解我國國情,了解我國根據國情制定的基本國策和戰(zhàn)略、各種具體制度,培養(yǎng)學生的國情意識。但是農村中學現有的教學條件、環(huán)境和面對的教育對象的實際狀況,嚴重阻礙了這些功能的完全實現。主要表現為:
一、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習方式難度大
課外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對于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習方式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超越狹隘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另一方面,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成為知識的共同構建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可以開闊教師的教育視野,轉變教師觀念,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激發(fā)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智慧。而課外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的困難嚴重束縛了課程功能和學習方式的轉變。這種不良影響主要表現為:一方面,教育內容狹隘,基本局限于書本,教學方式單調,課堂死氣沉沉;另一方面,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尊重和發(fā)揮,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聽從教師的說教。例如,課前收集資料環(huán)節(jié)基本不能落實,原因是網絡不普及,學生家庭沒有電腦,學校又數量不夠,即使數量夠,也沒有學生查資料的時間,學校的圖書室藏書量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搜集資料成難題,所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不到激發(fā)和調動,甚至被壓抑。我們所倡導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常常成為一句口號,同時也限制了教師的視野,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自己的教學程序也受到了制約。
二、教學資源開發(fā)難度大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并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應該在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為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處理好與他人、集體和國家的關系,使思想品德獲得健康發(fā)展提供必要的幫助。因此,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說教的誤區(qū),圍繞教材知識點,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fā)和利用的課外教學資源,主要是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理論聯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guī)范,學會運用這些要求和規(guī)范來觀察個人、他人與社會現象,著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為將來的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學應充分挖掘課外資源。
在學校的課程實施中,只要是有利于學生接受課本知識,有利于化解學生“知”與“不知”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德修養(yǎng),消除學生“做”與“不做”的困惑,符合學生不同年齡段的需要,符合地區(qū)、學校的實際的新聞報道和新聞圖片,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報道的國內外重大時事都可以開發(fā)為課程資源。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 ,但農村思品教學資源卻主要來源于書本。其癥因則是緣于:
1.信息封閉。思品的許多課堂活動都是要求學生自己開展的,尤其是每單元的主題探究活動,而學生自身就是很好的資源。并且,我們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學生資源更是要利用好。作為思品教師,我認為,須要了解所教學生的性格特征、能力水平,哪些活動需要什么樣性格什么能力水平的學生來參加,思品老師要心中有數。農村中學的學生居住分散,除了學校所在地的學生外,其余的全部來自于離學校較遠的村莊,因此,住宿生多,住宿生接觸不到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信息封閉。而本地學生除了電視外,報刊、廣播、網絡同樣接觸不到,還是封閉。只有星期天才能看到電視,極少數能接觸到網絡。這樣的客觀條件造成學生閉目塞聽,能力低下,特別是語言表達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實際運用能力。個別學生的閱讀能力都讓人擔憂,這種現狀逼迫教師放棄了一部分探究活動,更加影響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2.網絡不普及。網絡資源的利用很重要,初中思品的內容,看上去薄薄的一頁甚至某些課只有半頁,但卻要求老師去豐富它,實現課堂教學的飽滿。怎么做才能使課堂飽滿?只有有效利用網絡上相應的教學資源,才能盡量的豐富充實我們的課堂。我所在學校只有一臺電腦,二十幾名教師爭搶一臺電腦查詢資料,其結果可想而知。很多時候教師在無奈中放棄了教學資源的開發(fā),重新回到書本中。
三、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
理論聯系實際是思品課的重要教學原則,可是農村思品教育嚴重缺乏實踐的機會。嚴重束縛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和感情的升華。思想政治課既是一門智育課,又是一門德育課,不僅重視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更注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養(yǎng)成教育,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實踐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養(yǎng)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墒菍嵺`狀況怎樣呢?各種各樣的習題代替了實踐活動。所以在初三的思品教學中就會出現這樣的場面:讓學生為宣傳某某國策設計活動形式時,學生居然設計不出來,為某事提合理化建議,學生是天馬行空不知所以,讓教師真是哭笑不得,只得為學生代勞。
總之,規(guī)模較小的農村學校盡管能滿足學生就近入學,但從長遠眼光來看,對學生視野的開闊、能力的提高,品德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都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