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雷 高嵐
【摘要】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生始終是高校思政工作不可忽視的重要特殊群體,科學分析和把握他們的生活狀況,能有效思政工作者準確把握其思想脈搏,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勵志教育,這對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現(xiàn)狀
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正處于其世界觀、人生觀逐漸形成、發(fā)展與成熟的階段,本課題組成員精心設計了高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現(xiàn)狀的調查問卷,并組織面向寧波市內幾所典型高職院校發(fā)放,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幾點建議。
一、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采用無記名問卷的抽樣調查形式,問卷內容結合寧波地區(qū)幾所具有代表意義的高職院校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并請有關專家及知名大學德育工作者進行多次審批與修改,問卷定稿后,共發(fā)放600份,在有條件了解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的條件下,盡量發(fā)放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同時也保證有約1/5的問卷發(fā)放給普通學生,后期數(shù)據(jù)整理時,針對部分題目,既做統(tǒng)一分析,也做分類分析,以確保調查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厥?89份問卷,其中580份為有效問卷,整個調查過程安排縝密,學生積極認真配合,調查結果真實有效。
二、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及反映的問題
1、消費結構的組成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其中女生的特性更為突出)在服飾方面的費用占總費用的56.8%,飲食消費或其它個人飲食消費占21.5%,請同學吃飯占10.3%,給同學買禮物(主要指生日禮物)占9.7%,而在學習方面的費用支出僅占不到1.7%。這一方面說明,飲食比重相對來說稍高,因為在對1/5的普通學生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這一比例占不到10%。另一方面,雖然飲食比重稍高,但在保證了基本飲食的基礎上,更多的受調查者把可自由支配的費用花在購買時尚服飾、人際交往消費等方面。盡管從金額上看,大多并不是價格比較高的消費品,但從中依然可以看出學生的消費結構并不太合理,也就反映出,大多數(shù)學生并沒有在學習上投入更多的財力,從而推斷,也不會投入太多精力。在調查數(shù)據(jù)中還發(fā)現(xiàn)大多受調查者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支出不足百元,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資格證書考試必須要購買的課余書籍外,學生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參考書籍。
2、人生價值觀的定位
在人生目標追求上,注重家庭傾向比較明顯。例如問題“哪種人生才算幸福?”,83.2%的學生選擇了“家庭幸福”,15.1%的學生選擇了“事業(yè)有成”,只有不到2%的學生選擇“回饋社會”。這一調查結果,能從側面反饋一個信息,家庭的經濟負擔可能對大部分受調查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響,因此他們在做選擇時,重視家庭的因素占據(jù)了很大的比例;但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學生的感恩意愿不是很明顯。
3、理想信念的選擇
就讀大學動機的選擇直接反映了學生的理想信念狀況。在問卷分析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受調查者定位自己的理想追求主要與個人的發(fā)展有關,例如問題“讀大學是為了什么?”受調查者更多地考慮實際需要而選擇“找到理想工作”(67.1%)。也有一小部分受調查者認為上大學是為了人生出彩,夢想成真(23.3%)。另有更少的比例選擇讀大學是為了建設祖國、實現(xiàn)民族振興(8.4%),將個人理想追求上升到國家層面以及民族高度學生人群尚占少數(shù)。當然還有極少部分學生,學習動機不明確,他們認為上大學已實現(xiàn)了自己的追求,對未來沒什么目標(1.2%)。這說明,依舊有一定數(shù)量的學生存在理想信念缺失的問題。
三、調查結果分析及整改建議
1、人生價值觀需更優(yōu)化
大多受調查者在追求人生奮斗目標時的選擇過于平庸化,從表面上看,普遍存在著安于現(xiàn)狀的心態(tài),只希望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說得過去”即可,從長遠來講,多數(shù)學生比較缺乏如何提升人生境界的積極性,也就是說,他們的人生價值取向過于傾向于個人立場。因此,作為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更加努力地對學生進行督導,尤其重視他們在生活瑣事中的指引,讓教師不僅教書育人,更要言傳身教,用自己的高尚人格、規(guī)范言行和真摯情感,去親身影響、感染、塑造自己的學生,把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三觀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讓更多的學生樹立起高尚、健康、向上的人生價值觀。
2、理想信念需再提升
在理想目標選擇上,多數(shù)受調查者更關注個人利益,其信念追求偏向于講究實用性和功利化。在關注自身發(fā)展的同時,往往忽略了社會理想,也就是說,多數(shù)學生在理想目標的選擇上,依然缺乏理性,不清楚社會需要與個人價值的辯證關系,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系,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國家興衰、社會進步的聯(lián)系不多。因此,思政工作者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營造一個濃厚的理想信念教育氛圍,將理想信念教育通過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傳播和學習,例如開展以“中國夢”為主題班會或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樹立堅定的愛國理想信念,引導他們將“中國夢”與“個人夢”相結合,把實現(xiàn)自我進步與民族復興密切結合,不斷提升內在驅動力和精神力量。
四、小結
關注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狀況,對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理論研究意義和現(xiàn)實指導意義??v觀本次調查結果,凸顯出了部分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相信在所有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共同關注和積極努力下,會使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狀況得到更加健康、有序的改善。
基金項目:2015年寧波市高校思政教育研究會科研項目,項目編號:SGXSZ15008
【參考文獻】
[1] 龔海泉. 走進新世紀的高校道德教育[M].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2] 習近平. 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向空氣一樣無所不在[N]. 廣州日報, 2014-02-26.
[3] 于雅岑. 基于實現(xiàn)“中國夢”的大學生立項信念教育研究[J]. 才智, 2013(29).
【作者簡介】
魏雷(1980—),男,漢族,遼寧錦州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嵐(1987—),女,漢族,浙江紹興人,本科學歷,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后勤服務有限公司助理經濟師,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資源。